APP下载

“思维”在识字里生长

2021-06-15万妙

教育界·中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任务单识字自主学习

万妙

【摘要】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想习得这种能力,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课前,学生自主预学,探究生字;课上,老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后,学生交流反馈,总结学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不断优化教学流程,形成一种学生能动识字的教学新样态。

【关键词】识字;能动学习;自主学习;任务单

在常见的识字教学中,往往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被动地记忆生字,缺乏思考。在这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识字量很难增加,自主识字的能力也很难得到提升。要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形成一种新的教学范式,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重构。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实现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案,进而解决问题。

下面就识字教学的学习过程,简析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

一、课前:我是探究者,破解汉字密码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觉得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识字教学的起点不是零,很多孩子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一些常用字,有些家长也在家庭教育中有意识地渗透孩子识记字词。如果教师找不准识字教学的起點,仍按部就班地教学每一个生字,不仅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还打击了学生的识字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以课前预学为抓手,鼓励学生“能动识字”,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小青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韵文,韵文中藏着“青、清、晴、情、请”五个易被混淆的生字,帮助学生又快又好地识记这五个生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布置学习任务前,我先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是哪几个?怎么认识的?通过这样的课前小调查,我对学生的学习起点了然于胸。针对这堂课的教学需要,我设计了一张自主识字任务单。课前,我将自主识字任务单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预学。学生自主选择本课中自己未掌握的生字进行探究,并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记录下来。

第二天一早,我便将学生的自主识字任务单收集起来,查看学生的预学情况。有的学生看天气预报的时候,认识了“晴”字;有的学生爱翻阅字典,在字典里认识了“青”字;有的学生在小区里玩耍时,在草坪的指示牌上认识了“请”字……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渠道,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这样的课前探究,充分彰显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通过翻阅学生的自主识字任务单,我不但掌握了学生的预学情况,而且有了新的收获。班级里有几个孩子的识字能力特别强,通过预学不但认识了所有的生字,还积极开动脑筋,寻找生字之间的联系,加深自己的记忆。他们发现这些生字都是形声字,左边的偏旁是形旁,表示字的意思,右边的青字是声旁,表示字的读音。根据这一发现,能力强的孩子就把这些生字编成了一首小儿歌:“有水就是清,有日天气晴。有言去邀请,有心情意浓。”爱做手工的学生还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了一个转盘,通过转动转盘的方式,让不同的部首和青字交朋友,跟爸爸妈妈比赛,比谁说得最快。

在后续的日常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识字能力的高低,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在课前预学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学习内容:这节课要认识哪些字?我已经掌握了哪些生字?哪一个字特别难记忆?怎么才能更快更好地记住这个字?以能力强的孩子为主导,分享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能力弱的孩子倾听学习,模仿着去探究发现。在这样的协同式学习中,学生个体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又凝结出了集体的智慧,可谓一举两得。

二、课中:我是分享者,交流识字途径

课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已经小有所得。课堂的呈现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以教师的学习方法指导为辅,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每堂课的识字教学,教师都应该心中有数,找准切入点,以导线形式串联起学生的分享交流。

在低年段识字教学中,我以造字方法作为切入点,挖掘汉字背后的历史传说、文化典故、趣闻逸事等传统文化资源,赋予每一个汉字特有的灵性与形象意义。《“贝”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课前通过学生自主识字任务单的反馈,我找准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根据学生的学情,我大胆放手,把“教学”任务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来当“小老师”。

小老师:小朋友们看,(出示图片)这些都是贝壳。“贝”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你们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这些贝壳真漂亮!

生2:我想把这些贝壳捡回家,做成风铃,装饰我的家。

小老师:是的,古时候的人们跟我们一样,觉得贝壳很漂亮,他们就把贝壳做成了项链、手链等等,戴在身上。而且贝壳很轻,随身携带很方便,还不容易坏,所以古人把贝壳当成钱来用。“贝”还能代表钱。

生3:我搜集到了“贝”字的演变图,我们一起看看吧!你们看,古时候的“贝”字多像一个打开的贝壳呀!

生4:我查字典发现,“贝”还是一个部首,“贝”字部的字有“赚、赔、购、贫、货”等,都是跟钱财有关的。

生5:我也发现了这一点,“账、贩、贵、贷”也是“贝”字部的。

生6:我跟爸爸妈妈上网查阅了资料,知道后来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越来越大,贝壳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工匠们就开始用铜模仿贝壳的样子,制作钱币。后来,铜钱越做越多,贝壳就不再作为钱币使用了。

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观察生字,发现生字的易错之处,搜集资料,寻找汉字背后的小故事,找回自己的主体地位。经历了这样的思考过程,学生的记忆十分深刻,识字的效果明显得到了提升。“小老师”们从生字的音、形、义等不同角度出发,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教授生字,既锻炼了思维,又锤炼了语言,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小老师”和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产生新的火花,互相启迪。通过这样的同伴学习,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能动性,居于课堂的中央地位。在这样的“小老师”课堂新样态中,学生从“被动识字”转为了“主动识字”,达成了能动学习的目的,学生既掌握了生字,又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每个孩子都在为成长进步而学。

三、课后:我是学习者,归纳识字方法

知识的习得固然重要,方法的总结才是提升能力的关键。在课后,更要形成一种良性的反馈机制,让学生、家长、老师都参与进来,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交流反馈。学生总结新鲜的学法,家长提供丰富的资源,老师优化原有的环节,不断改进这种教学新样态。

学习《对韵歌》一课时,我就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云、 雨、风、花、鸟、虫”这六个简单的常用字,然后在课堂上给予他们充分展示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刚刚入学不久,识字学习也处于起步阶段,对这样新鲜的学习模式兴致很高。我在课后趁热打铁,让学生总结本堂课自己收获的识字方式,归类如下。

1.看图识字

很多学生发现,看图识字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鸟”字的撇、横折钩、点这三笔就像小鸟的腦袋,竖折折钩就像小鸟的身体,这种识字方法非常适用于识记象形字。“山、田、日、月、目”等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识记。

2.联想识字

有些生字可以通过联想的方法来记忆。“雨”的横就像广阔的天空,四个点就像雨滴从天空飘落。“果”字就像一棵结着果子的大树,木就是树干树枝,“田”就是枝头成熟的果子。通过这样的联想,学生把汉字的形意结合,脑子中浮现出了生动的画面,更加深了记忆。

3.组词识字

学生还常用组词识字的方法来识记生字,如白云、云朵、云层……通过扩词,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还拓宽了知识面,掌握了字词的意思。

4.生活识字

学生热情高涨的识字欲也带动了家长的参与,有的家长陪着孩子做手工认识“花”,有的家长带着孩子郊游观察“云”,还有的家长领着孩子去花鸟市场遛个弯认识“花、鸟、虫”……这些都是在生活中识字。

5.字谜识字

在日常教学中,识字量大的学生可以尝试把生字编成字谜,让大家猜一猜,比如,高:一点一横长,小口在中央,大口不封口,小口在里头;朋:两个月亮在一起……枯燥无味的识字,通过编字谜、猜字谜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既让编字谜的学生加深了记忆,又让猜字谜的学生掌握了新知,可谓一举两得。

6.游戏识字

针对低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开火车”“你说我猜”“送信”“摘果子”“闯关”等多种游戏形式,为学生创设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爱上识字。

7.归类识字

识字的目的是积累与运用。在教学时,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探究汉字与汉字之间的联系,将一类字整合在一起学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像“苗、瞄、描、喵、猫、锚”这样的形声字,“狠、恨、狼”这样的形近字,“带、戴”这样的同音字,都可以进行归类识字。每一种类型的字侧重点各有不同,识记的过程中既要寻找相同之处,又要辨别不同之处。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课前,学生自主预学,探究生字;课上,老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后,学生交流反馈,优化学习。教师不再向儿童单向传递知识,而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咬文嚼字,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领略到了汉字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能动学习:教学范式的转换[J].教育发展研究,2017(8):62-68.

[2]钟启泉.课堂转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吁思敏,等.从“被动学习”走向“能动学习”—记全国第十一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J].全球教育展望,2017(07):123-128.

猜你喜欢

任务单识字自主学习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关于“不定积分概念”的教学设计
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