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泛化现象及对策探讨

2021-06-15陈柳昧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

【摘 要】在新课标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新型的教学理念。本文简单分析了新课标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针对当下高中语文教学泛化现象严重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泛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143-02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有效解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解决教学活动“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但目前的教育工作中,高中语文教学同质化问题严重,难以实现开放性背景下的教学规范。对此,应融合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推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改革步伐,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促进人才全方位发展。

一、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下文简称“新课标”)的指导,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从“教学”转向了“实践”,特别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日益加深,遵循高中语文教学理念进行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其内涵更广泛、深刻。开展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应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意愿为教学目标,重视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塑造,在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前提下,有计划地进行语文知识文化教育,在生活中陶冶学生的情操。这种新型教学实践,为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素养,强化教学理论研究,是一个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1]。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泛化现象

首先,人文性泛化。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知识较枯燥,内容偏向形式化,缺少灵活性,且高考大纲中要求的需要学生背诵、默写的内容较为冗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虽然存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但无法改变表达环境较单一的客观条件,造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环境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差较大的尴尬境地,不符合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育培养优质人才的要求。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只是针对教材照本宣科,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传授,没有追求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的创新改革。甚至一些教师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教材内容毫不关心,教学质量差,不利于学生语文创新能力水平的提升。长时间的应试教育,也使学生无法从语文语境中感受汉语汉字的韵味。当前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但这些教学方式过于注重形式,忽略了高中语文的教学内涵。如《长江三峡》一文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强调课堂教学的“精彩缤纷”,询问相关地理问题,让学生查阅三峡地图,这样的教学内容固然新颖,却偏离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本质。

其次,开放同质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模式能帮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进步,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但由于小组合作同质化,学生无法在情感、技能上获得实际收获,或是班级中缺乏语文合作教学氛围,使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不高。

最后,观念同质化。一方面,部分年轻教师渴望进行教学改革,但对新课标教学主旨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忽视了教学观念的同质化,造成“为学习而学习”的高中语文教学情况。另一方面,部分高龄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产生了职业倦怠,工作积极性不高,只求完成教学大纲上的授课任务,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一些教师虽然具备教学“活动”意识,但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出现了“不是语文课的语文课”。一些语文课堂中出现“教师归教师讲,学生归学生玩”的消极现象,不利于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长此以往,学生将无法在低质量的课堂中感受到语文教学的美感,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泛化的问题严重[2]。

三、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泛化现象的解决策略分析

(一)转变课堂师生定位

新课标下进行高中语文泛化现象改革,需要教师转变课堂师生定位。教师要时刻保持开放、平等的教学心态,具备良好的教育观念及专业教学能力,了解教育新生态下的语文教学发展内容,主动构建师生互动评价体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创新能力。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师要借助班会、辩论赛、宣讲会等形式,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的认知程度,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

地位。

高中语文课堂中转变师生定位,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是为了方便教师从学生视角剖析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学大纲,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呈现知识。如进行李商隐《锦瑟》一文的教学。正如梁启超所言:“《锦瑟》是一首极美,却又难以理解的诗。”教师在教材处理环节,可以采用同学生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教师:《锦瑟》“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托”字应该怎么理解?

学生:感怀春天的心情。

教师:那么作者想要“托”的内容是?

学生:是“寄托”这种感怀春天的心情。

通过这种平等的对话交流教学方式,转变课堂中的师生定位,从一个字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文本联想,即以点拨面,使得教学活动更扎实。

(二)改革教学效果评价

当前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教学评价趋势:将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指标,将分数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比较,使小学考试模仿中考,中学考试模仿高考。新课标下,进行高中语文泛化现象教学模式创新,必须革新教学效果评价模式,从头脑、双手、时间、空间等多个方面释放学生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创新教学的最大效用。在教学效果评价中,要将语文教材内涵的理解作为学习对象,让学生掌握特定的语文知识与技能,鼓励学生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进行质疑。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中,由于自身的文化储备水平不足,学生很可能被语文知识的应用难度所限制。对此,教师要将学生解放出来,鼓励学生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与个性思考,提出质疑,向教师与課本进行挑战,从限制中挣脱出来。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评价教学的作用。正如《学记》所言:“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其中的“自反”就是自我反思,通过与别人的交流,认清自己身上的不足。小组合作教学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多个元素,包括教学环节设计、小组氛围、学生参与积极性等,这就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做好总结评价工作,不断增强其实际应用效果。不仅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更要求评价包含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的互动体验评价,从而实现语文课堂评价的多元化。同时,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主要评价内容,充分考虑在互动环节设立的交流目标,检验学生能否完成相关任务。

(三)应用科学教学技术

新课标环境下,应通过教育信息库平台、在线教育数据库、教学服务云平台等项目的建设,有效落实高中语文教育项目,实现语文泛化教学改革。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形式丰富多样,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构建情境,帮助学生动起来,在调节课堂气氛的同时,保持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新型技术的蓬勃发展,基于新课标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运用这些教学方式,不仅要求教师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求教师通过图、文、影、音相结合的技能培训模式,丰富平台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通过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进行信息传递,避免陷入传统教学的“复读”模式,强化课程实践的育人效果。

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被越来越多高中课堂所接受,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工具,能够增强学生的教学代入感,降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难度。利用互联网中的大量教学案例,能增强高中语文教学中职业素养培养的趣味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在《马嵬》一文的教学中,学生对“安史之乱”的故事了解不深。《百家讲坛》是一档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该节目中有专门针对“安史之乱”进行深入解读的篇章,教师可以截取片段,或是在课余时间为学生播放。通过赏析专家的讲解思维,结合人物点评,进行语文教学内容的渗透,融入激励性教学,树立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避免出现教学同质化。

长时间的应试教育以及严重的泛化现象,导致许多学生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应强调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出发点,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全方面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世旺.针对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审美困境的突破策略[J].学周刊,2020(36).

[2]邵兴军.浅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高中语文生本课堂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

【作者简介】

陈柳昧(1987~),女,汉族,浙江宁波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

猜你喜欢

新课标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