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

2021-06-15熊艳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

郭 平 熊艳

【摘 要】进入新时代,教育和教师地位更加凸显,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期待更加迫切。2019年12月14日,四川省心理学会教师心理发展与教师培训专业委员会召开了四川教师发展专委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论坛。论坛围绕“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题,从“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与教师成长”等议题出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师范生培养;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001-08

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背景下,2019年12月14日,由四川省心理学会教师心理发展与教师培训专业委员会(简称“四川教师发展专委会”)主办、电子科大科园教育中心承办的四川教师发展专委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论坛在电子科技大学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新疆、重庆、四川等地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流程包括开幕式、主旨报告、主论坛、分论坛、论文颁奖、授牌仪式、闭幕式。有38人在大会上作报告和发言,60余篇论文在大会上交流,主办方会后收到学术论文10余篇。论坛围绕“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题,从“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与教师成长”等议题出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

一、新时代呼唤教师专业发展

论坛就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政策依据、现实意义、目标要求等方面进行交流。

四川教师发展专委会理事长郭平在题为《新起点新作为新篇章》的工作报告中提到,进入新时代,教育和教师地位更加凸显,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呼唤教师专业成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等,为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明确了新目标、新要求、新路径[1]。成都师范学院李德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九个坚持”“六个下功夫”“四有好教师”等论述,是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的指南。教师要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

有关教育论述精神的学习、有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加强对新时代、新内涵、新特点、新教育、新教师的把握。仰望星空,明确方向,才不会迷失道路。若方向不对,越努力越窘迫,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工作才会优质高效。

眉山市仁寿县教育体育局杜其超认为,兴国必兴教,教育是强国之基,教师是教育之本。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电子科技大学杨磊在题为《数字时代的教师角色与发展》的专题报告中从未来的视角探讨了教师的角色和职业发展趋势,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形态作了数字化定义,分析了数字化对教育的几大影响:教育形式的多元化、教育對象基础的前置、教育目标的变化。同时指出教育的核心关注点不再是知识本身,并将教育的实质总结为培养心智健康(包含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知识健康)的社会人;教育形态(渠道)的变化给教学行为带来的四大影响: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管理转移、从原来的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化、从单兵作战向团队协同的变化。数字时代的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要向学生思维模式的启迪者、先进理念的倡导者、学习技术的领导者、优质资源的遴选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碎片知识”的整理者、学习方法的教练者等综合角色转变。未来的教师应该在“正确地看待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学会学习”“学会做知识的集大成者”“研究如何去教会学生学习的技能”这四个维度上发展,基于融合化的能力提升,完成跨界化的专业发展以及个性化的角色发展。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汪玲认为,教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之队”的筑梦人,职业院校要为中国梦凝心聚力,打造新时代职教名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职教名师为“国家工匠之师”,必须认清方向,实现新的跨越,要将“使命”融进“生命”,把“任务”作为“义务”;要坚定文化自信,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职业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要聚焦专业发展,投身创新实践;要尽力拓展自身的优势,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并在其中获得社会性发展。

上海远恒专修学院敬鸿章认为,立国先立人,立人先立德。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本,立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现代化建设之新人。践行中华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传统。呼唤教师在教学中,扎稳“中华根”,训练“中华力”,发挥“中华热”,传承“中华魂”。在中华文化滋养下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精神饱满、志向远大、知行合一”的教师。

宜宾市江安县汉安中学赖玉良认为,选择了教师这一崇高职业,就应该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树教师专业之理想,守教师专业之规范,尽教师专业之义务,为人师表,志存高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应该献毕生之精力追求教育事业之至真、至善、至美之最高境界。一个教师可能无法改变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一个校长可能无法改变浮躁的社会文化,但可以建设一个宁静又充满学术氛围和理性追求的校园;一个教育工作者可能无法革除当下的教育弊端,但可以用自己的行为方式、管理风格、教育情怀和职业道德去影响周围的人。坚信用力可以把事情做完,用脑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可以把事情做好。

眉山市广播电视大学郭子明认为,校长和教师都是专业技术岗位,都应该按照教师专业标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教育规律、法律、纪律、道德等角度正确认知专业岗位,修炼爱心与用心、热情与大方、高端与大气等专业品质,在乎、尊重、热爱、信任学生,坚持“全面”“全体”“全程”观念,坚持适当的赏识与激励。应全面掌握教育的基础知识、学科一般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通识知识,科学考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班级管理,研究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不断优化教育的行为与过程。应坚持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不断考究专业方法,坚持学生主体主动,不替代;课堂生动有效,不呆板;教育亲和民主,不霸道;内容生动丰富,不单一。要努力克服新时期教育的盲从主义、拿来主义、慵懒主义、好人主义、品牌主义和旁观主义,做合格教师,争取成为优秀教师。必须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切实以学生为主体;要坚持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同时优秀、现实进步和未来发展同样良好的培养目标,不急功近利,不偏颇废弃;要珍爱教师身份,善待所有学生,绝不歧视差生,尽力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快乐、生动、富有个性的可持续成长,以此显示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绩。

广东德诚科教有限公司胡永春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一是在如今国际和国内高度重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建设的背景下,结合教师在职教育发展由教师继续教育1.0到今天的教师继续教育4.0不断完善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将进入教师继续教育5.0技术变革阶段,现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教师自主学习的“陪伴者”。二是从1995年至今,信息技术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包括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教育”1.0、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教育”2.0、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教育”3.0,信息技术在每一个阶段都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不同的支撑特点和侧重点,未来将进入“互联网+教育”4.0,迎接我们的将是教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无限可能。三是以DC-TDPv1.0教师专业发展云平台为例,为大家介绍了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呈现出以下三個特点:关注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对教与学变革的效果;关注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四是提出了四点思考:优化自适应系统,激发教师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资源生成与共享,关注教师实践需求;优化测评系统,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发展性测评;推动虚拟服务的聚合与个性化。

二、着力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

与会者围绕师范生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学科建设、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石河子大学蔡文伯认为,按照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师自主学习与专业成长要求,21世纪的教师应扮演学习协调者、课业监督者、品格塑造者等多重角色,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向交互性、情境性、连续性转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深度学习、跨界学习,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习知识、养成个性、培养能力。

四川师范大学王芳以“卓越教师”的政策背景、国际发展趋势和中师情愫为背景,提出“卓越小学教师”培养之于中师经验的传承与超越:第一,要以政策要求为依据,准确把握卓越教师的内涵与素养要求;第二,从生源、培养模式、行为规范、教学技能、专业情谊等方面对中师的优秀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四川省中师的转型、升级、撤销、合并情况进行了分析;第三,从优化师范生源质量、加强专业情绪培养、重视综合素养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基于中师经验传承和超越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建议[2]。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粟怡认为,在高师院校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教师的实践指导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高师院校早期教育专业教师的实践指导行为却存在诸多问题。为推动教师更好地进行实践指导,必须研究并清除教师在实践指导中存在的行动障碍。基于对X学院21位教师的深度访谈,粟怡发现教师面临着多重行动障碍。教师的实践指导行为是相关高师院校实现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关乎着合格早教人才的培养和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这就需要相关教师克服自身障碍,以适应高师院校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国家政策应迅速加以完善,高师院校更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宜的支持教师实践指导行为发展的制度和措施。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郭璨认为,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教师教育如何变革既是当前学界的理论研究热点,也成为促进新时代教师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践问题。泛在学习就是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任何学习者都可以在学习空间中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享受无处不在的学习服务。基于泛在学习与学校变革的动力源泉、价值理念与最终目标三个维度分析发现,泛在学习与学校变革存在交互、融通与渗透的影响关系,具有内在一致性,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耦合关系。泛在学习时代,我国的学校组织类型将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学校组织样态将由封闭走向开放,学校组织规模逐渐趋于小规模化,学校组织结构由单向、线性式向扁平、多元化转型[3]。

三、着力推进教师培训模式创新

与会者围绕教师培训本质、教师培训者、教师培训模式创新、教师培训项目评估等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成都师范学院李魏等认为,教师培训在我国已经得到相应的保障和发展。教师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教师培训正获得前所未有的好机遇,各级政府都很重视这项工作。教师培训的基本属性包括系统化特征、专业化特征和终身化特征[4]。

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朱远平认为,教师培训应遵循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自觉。首先,教师培训关键在“培”。激发内驱力是影响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培训的本质,是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就是在教师不想发展时给予激发,在教师想发展时给予推力,即搭建平台,促进发展。因此,构建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是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其次,教师培训需要顶层设计。要实现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目标,关键在制度保障。制度是人们行为的依据,是体系能够有效运行的保障。区域教师培训“三位一体”顶层设计思考:区县教育局不能缺位,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必须占位,各中小学校要及时补位,三者融合形成整体。最后,教师培训需要体系建设。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需要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作为支撑。教师培训必须聚焦教师专业发展核心素养。成都市龙泉驿区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采用四大实施策略探索建立了区域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一是基于群体需求的分层分类分岗培训;二是实施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三是以考促学,开展教师专业能力考试;四是多管齐下,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5]。

石河子大学蔡文伯认为,教师应当对自主学习的概念有充分了解,并且教师本身应当拥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探究影响教师自主学习的相关因素,对其学习动机、学习结果、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校环境、学习过程、学习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学习涵养素养在学习中唤醒自我、思想决定命运在反思中更新自我、科研促进教学在研究中提升自我、经验丰富理论在实践中成就自我的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为教师本人的自主学习以及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对教师学习的促进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撑。

成都师范学院阳雪梅认为,创新培训模式是增强教师培训效果的必然要求,成都师范学院探索性地将国家政策落实到教师培训中,引领参训者“识大势”

“明大事”“懂大道”,在教师培训中积极回应教育改革发展任务,积极落实国家对教师发展的要求。在培训中彰显出最好的培训是感染,是示范。在为地方培养的县级教师培训者团队研修项目中,创建了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四三四二二”培训模式:培训目标“四能力”、训前准备“三步骤”、实施运行“四阶段”、跟踪指导“二维度”、两种方式“全过程”。在为深度贫困民族地区培养的县级教师培训者团队项目中,创新了该模式的“跟踪指导‘二维度(送教培训实践、送教教学示范)”环节:送一堂讲座,送一堂同一主题下的示范课,送督导。短期项目创建了以“爱—力—行—效—动”为主线的培训模式,开发了“爱的教育”“力的激发”“行的改变”“效的生成”

“动的开展”系列活动。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鄢春苗认为,职业院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是由职教行业权威或专业领域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影响力的名师引领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能够唤起优秀教师的集体发展自觉性,实现教师集教育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的协同成长。根据工作室运行常态、建设目标及功能價值,厘清评估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充分比较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和CIPP模型,有效借鉴其评估理论和框架模型,既注重对项目背景、输入、过程的评估,又注重对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的多层次效果评估,构建关注“方案设计与执行、组织管理与保障、项目产出与效益”三维七级评估指标体系,旨在通过评估规范工作室运行、改进组织管理、实现成果导向,促进工作室在教师培养培训、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作用发挥。进而实现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素质协同提升,加快建设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6]。

成都大学刘华锦等认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打造,离不开有效的教师培训。教师培训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培训者队伍。优秀的教师培训者应该是集教学者、管理者和研究者三个角色于一身。教师培训者的能力结构包括实施培训的教学力、实施培训的管理力、实施培训的研究力[7]。

成都市双流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谢祖福认为,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在政府,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在相关高校及专家教授,区域业务部门与高校和专业学术(培训)机构优势互补、相互推进,学校校长及职能部门要以提升本校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品质为己任,切实组织全员进行校本研修,将送出请进培训相结合。

泸州市江阳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罗天斌认为,教师培训应该跳出培训看培训。从区域角度看,要实现教师整体素质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自身是否有强烈的愿望和需求。这需要培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转变职能,扮演好以下角色:一是激情唤醒者,唤醒埋藏在教师心灵深处的探索和追求职业幸福的生命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点燃职业激情,激励教师为追求幸福人生而学习、实践。二是规划指导者,指导教师科学定位,准确规划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明确自己在哪儿(现状),要到哪儿去(目标),怎么走(方法策略)。三是发展推动者,通过提供资源,使教师了解教育最前沿的信息、发展动态;创设条件,使教师有机会与名家、同行进行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从而实现境界、品质的提升;搭建平台,为教师展示自身专业发展的成果提供机会;科学评估,准确评价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目标达成情况,并配套系列激励措施。四是终身学习者,成为合格的“师者之师”,陪伴引领教师成长。

广东蓝天教育发展研究院李孝东认为,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中指出,要“服务国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于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于以上要求,本次学术年会和论坛在信息技术发展方面的主题报告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目前基层学校在信息技术应用改变学校管理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基础应用和研究有待加强,特别是在拥抱“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后应该会大有作为。

中国知网赵婉彤认为,在当今时代,随着政策改变和时代发展,信息素养已逐渐成为与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一样重要的核心素养。教育工作者每天需要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所需知识,以更新自己的教学教研工作,但是教师同时也面临着在互联网上搜集信息会发现知识分布零散、搜集整合困难;缺乏支持扩展学习的便捷途径;中外文献无法一站式检索;缺少定制化前沿动态的精准推送等问题,并且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会遇到难以便捷利用前期各类阅读学习成果、书写缺乏规范化引用指导等困难。中国知网的研学平台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打造一个“汇集、管理、阅读、思考、表达、写作”多位一体的深度阅读教科研服务平台,有效将文献服务、知识服务深入到教师日常的研究和教研工作中,全面促进个人知识构建,实现教科研体系创新,全面助力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

四、深入推进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

与会者围绕学校内部管理、教育教学改革、学生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学校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交流与研讨。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康永邦提出“新学堂的教育主张与教师成长”,本着“做教育就是做善事,教育的最大善事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的教育情怀,把促进教师成长放在首位,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新学堂”核心主张是“五指理论”,认为学生就像五个手指,只要找准了位置,就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每个学生找准位置,促进个性化成长;把“动起来,让每个生命更精彩”和“心系健康,赢在习惯”作为核心理念;把培养“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的金字塔式核心素养作为育人目标;引导学生把“管住自己,立志成才,学好本领,报效祖国”作为自律誓言,实施综合改革,努力建设一所与世界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具有个性化教育特色的“新学堂”。教育质量不可能超越教师质量,在建构新学堂的探索中,学校为促进教师成长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让教师在遵守制度中获得成长,要求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加强三项修炼(人格修炼、学识修炼和技能修炼);要求教师坚持教学相长,积极主动参加“成长課堂”改革,将每堂课变成自己的成长

课;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培训与研究活动,享受学校给教师提供的各类培训福利。学校应努力让“新学堂”里的每个教师都能成为有思想、有方

法、有幸福感的教师[8]。

资阳市雁江区马鞍九义校陈怡认为,实行“大班主任制”下的初中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是中小学推进选课走班的一种有效探索。基本做法是由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管理两个行政班,每个行政班配备行政班主任协助管理。核心思想是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尽可能地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目标,实现每一个学生的优化发展。做到不抛弃不放弃每一名学生,确保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

成都市新都一中刘旭东等认为,应当重视新高考模式下的年级管理策略。同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德育目标、教学目标、活动安排以及学习活动基本应在同一水平上。对学生的常规管理、思想教育、教育管理、后勤服务,应落实到年级层面。学校应当设立年级组,年级组管理内容要有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两个方面,以目标管理为方式,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功能,将学校管理进一步细化,更好地服务于师生,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资阳市雁江区伍隍镇初级中学陈勇认为,“走班走教”的改革,一要着眼于阳光教育的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二要着眼于教学相长的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要着眼于学训结合的理念,优化初高教育衔接。“走班走教”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发展学生,各得其所,各优其优;教学相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走班走教”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全体性原则、标准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走班走教”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建立机构、制定方案、科学分流、优化课程、分层教学、定期流动、落实走教、合理考核。

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熊斌认为,随着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日渐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意义重大,也对学校实现“全员德育、全程德育”目标举足轻重。班主任例会是学校班主任工作管理的传统方式,但例会的效果却不太理想。提高班主任例会的实效,使其真正成为班主任学习、交流、分享的空间,成为班主任进步、提高的动力,是学校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制度层面:学校每学期开学时,由德育部门统筹安排本学期班主任例会的培训日程及内容,有利于避免班主任例会工作的盲目性,让班主任在事前做到心中有数,并能提前作好各项准备工作。内容与形式:召开班主任例会,组织者应该在内容上多下功夫,特别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应思考如何促使班主任真正有所得、有所思、有所变。可以采用案例剖析、教育释疑、热点问题讨论、信息交流等方式创新例会内容,并压缩工作布置的时间,这样才能提高班主任参与例会的积极性,提高例会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使例会更多地得到班主任的支持。考核评估:是否按时参加、在例会中是否积极互动、例会结束后是否进行有关积累和反思、能否将学习内容运用于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等,都可成为班主任考核中的一项内容,这样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例会的有效性,在班主任例会这一传统形式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教育与教学研究》编辑部代显华认为,任何一位校长相对教师的集体智慧和能力,都处于弱势地位。智慧校长,要引领学校实现预期目标,就应选择运用弱势管理。弱势管理的核心在于以教师为本,信任教师、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凝聚师心,激发师能,铸就同心,合作共事。校长需要审视职能机构、师生奖惩、制度信息、专业发展、处事人格五种资源支配条件。校长运用弱势管理,就要信任尊重教师,营造尊师文化;发展教师个性,为教师提供展示舞台;依靠信念宗旨,凝聚教师力量;坚持民主决策,按照章程管理学校;优先教师需要,切实为教师服务;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不断发展。还要注意认识和处理好刚势与柔势、过程与绩效、法治与德治、独裁与民主这四对关系[9]。

西华师范大学康钊从当前社会不断出现的教师遭遇的各种校园欺凌问题入手,指出校园欺凌是对他人权利和尊严的伤害,该伤害可能体现在生理、心理和精神三个层面,校园欺凌问题对教师造成的身心伤害不可小视,提出应当正确认识当前教师的职业风险,并结合对青少年时代特征的分析,认为教师理应成为校园欺凌事件的终结者。提出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心理,强调教师应当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状态,用心教育管理学生,责任基于担当,奉献源于深爱,要促成自身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好教师[10]。

宜宾学院何奎莲认为,后宗教、后哲学时代,随着人们对精神世界的关注增多,教育面临新挑战。除了灾难、家庭贫困、留守等困境外,青少年还普遍面临如下困境:依恋关系不健全,情感被忽视;家庭功能不完善,社会传媒补位过度;教师家长影响减弱,同伴影响增加;个体发展处于特殊期,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传统以说理为主、问题导向的教育方法对追求平等的新生代青少年已经无效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各类冲突事件频发,心理健康问题增多,需要科学有效的心理支持。团队从2008年汶川震后青少年援助开始,在云贵川研究与服务了10137名困境青少年,构建了焦点视角下困境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该体系以培养困境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采用集体教育、小组辅导、个别咨询三种形式,以焦点解决短程教育为核心技术,运用绘画干预、运动干预、叙事干预、沙盘游戏等多种方法,提升其幸福指数;聚焦有效陪伴及辅导能力,通过培训教师、志愿者、家长和工作人员,提升其关爱能力;立项系列课题保障体系的科学性,整合各类资源保障体系的可行性,开展督导测评保障体系的有效性[11]。

成都师范学院熊艳等认为,美国国家教育政策中心(NEPC)发布的美国在线教育发展系列报告,以详实的数据和丰富的案例对全美公立K-12全日制虚拟学校和混合学校的发展进程及近况进行了客观介绍和分析。该系列报告指出,近年来美国K-12在线学校发展迅速,但其教育质量与传统学校教育质量相比尚存差距。原因在于在线教育的相关政策仍不完善,使得对其监管和问责乏力;营利性在线学校重“量”轻“质”,趋利动机明显。结合美国的相关经验及当前我国在线教育的实情,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在线教育发展,应从宏观上加强对在线教育市场的监管,出台国家层面的在线教育监管政策,建立在线教育数据库。同时重视在线教育的质量评估,积极探索在线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构建在线教育质量动态监测评估机制,推行在线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服务。从微观上规范在线教育的教师队伍,明确在线教师的准入标准,构建在线教师质量认证与考核制度[12]。

成都师范学院郭平等认为,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在线教育平台发展迅猛,呈现出市场前景广阔、集群现象明显、运营模式多元的现状和特点。从公共监管视角来看,对其监管面临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备的制度困境和审批存在监管漏洞的主体困境;从个人监管视角来看,其资本逐利性遮蔽了教育的公益性,平台机构主体权利义务超越了传统范畴。对此,结合中小学在线教育平台的特殊性,可采用公共监管与个人监管相结合的方式,以公共性原则和包容审慎原则为导向,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协同监管作用,明确中小学在线教育平台机构的监管权力[13]。

五、大力培养造就教育家型教师

与会者围绕教育家型教师的内涵特征、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路径、特级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等展开交流研讨。

资阳市雁江区教育教学研究室何志雄结合自己成长为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的历程,认为校本研修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校本研修是指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以自身素养发展为本,通过学习研究培养自身某种教学观念、技能的一种行为。校本研修的特性为选择性、自主性、创造性、生成性、综合性。校本研修的方法为问题驱动、精确学习、行动跟进、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校本研修的内容为研教育情操,修思想品德;研教育素养,修专业理念;研教学功底,修专业知识;研教学技能,修专业能力。校本研修的措施有目标激励、搭建平台、构建体系、课题引领。校本研修融学习、工作、研究、培训为一体,引导教师在学习中明理,在工作中思考,在研究中悟道,在培训中提升,学校要为教师成长规划一个奋斗目标;为教师学习搭建一个成长平台;为教师服务构建一个管理体系;为教师研究提供一个创新机制。学校的校本研修是把学校文化的融合与人的发展相结合,把学校建设成思想共同体。

资阳市安岳县岳阳镇小学特级教师漆丹以自身“做成长型教师,寻找最好的自己”为例,认为精神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专业发展的格局会变得狭小。教师对教育有怎样的理解、期待和追求,就会有怎样的职业发展样态。基础教育学校第一线教师应立足课堂教学进行研究,认识到教师的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专业成长可分为三个阶段:在模仿中适应教学环境,在反思中挖掘自身潜能,在创新中实现超越發展。教师职业发展历程主要是以模仿为基础,以反思为跳板,以创新为动力,不断往复,逐渐提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教师应以高尚的职业情怀、敏锐的教育思维、深厚的职业素养为目标贯穿自身职业发展生涯。

阆中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王丽君以自己成长为特级教师的经历为线,从一个破解的“谜底”——遇见“期待”、一次骤冷的“历挫”——渴望“期待”、一扇曙光的“亮窗”——享受“期待”、一次华丽的“转身”——回馈“期待”四个小故事,提出“教育是唤醒后的期待”。她认为,一线教师的成长,一半来自他们自己的内生力——自我生长力及信心,一半来自外驱力——领导或同伴的助推力与期待。教育管理者不能只要求一线教师要“以生为本”,自己也须具备

“以师为本”的理念。正确面对不同成长阶段教师的差异,优点要大肆表扬,亮点要大力赞赏,缺点要指出并说透,失误处要聆听后提出建议供其选择,鼓励他们创新,期待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理解“教育是唤醒后的期待”的深刻内涵——只有聆听,才会“把脉问诊”,才会“药到病除”;只有唤醒,才可能看到教师“睁眼”后的行动;只有唤醒后的期待,才能看到教师坚持前行的背影,才可能会听到教师生长拔节的声音,才会让他们面对学生时也不止于“唤醒”,而是在“唤醒后的期待”中殷切守望。

六、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与会者围绕教师队伍建设,就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原因、应对举措等进行研讨交流。

广元市教育局谢正臣认为,要关注乡村教师的成长性需求。他观察到一个奇特的现象:有的教师在乡村学校工作期间,教育教学等各方面表现一般,进入城市学校后很快成长为学校骨干。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工作和生活条件差异,不是影响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成长性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很大程度影响教师发展。影响乡村教师成长性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有的学校文化建设滞后,对教师需求认知不够,对教师现实困难关注不够,肯定、鼓励与人文关怀不够,影响教师的归属感和工作热情。二是教师自身。乡村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受限,安全、社交、自我实现、社会认可等需求满足程度低。这些需求若长期不被关注,不利于教师的健康成长。三是社会因素。社会和家长对教师普遍期望和要求较高,网络及现实社会中“人人可谈教育”“人人可评教育”的现象,给教师以较大心理压力。崇尚财富等社会负面影响,也容易使教师产生浮躁的心态,导致成长性需要定位游移。教师的成长性需求是一种自我实现或自我超越的需求。乡村学校要注意建立满足教师成长性需求激励机制,创设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快速成长的环境:一是文化激励。要建立完善学校文化体系,利用学校精神、办学理念、教师使命等,增强教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目标激励。引导教师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个人实际,确立个人发展目标,实现个人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契合。三是待遇激励。用好现有各种对乡村教师的激励政策,让教师感受到实际获得感和公平感。四是情感激励。学校要建立青年教师人文关怀机制、成长帮扶机制、生活关怀机制,解决生活问题,排除消极心理,将注意力聚焦到对成长性需要的满足上来。

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周文良认为,要大力构建中小学教师发展可持续动力体系,需要作区域性、全局性、体系性的思考和探索,主要围绕激发发展内驱力、驱动发展吸引力、形成发展助推力等三个方面,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提升区域教师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激发发展内驱力。实施教师四项关爱计划:全员阅读计划、全员健康计划、心理关怀计划、营养餐计划。大力开展“教师职业幸福五项行动”活动:开展教师教育生涯回顾展、教师个人才艺风采展、教育教学成果发布会、教育思想报告会、武侯教育沙龙等活动。积极推进“两自一

包”,改革学校教师自主招聘、管理。二是建立完善教师发展层级体系,驱动发展吸引力。提出区域“名师”“优师”可持续发展层级指标:设置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校长)和学科带头人等“名师”发展层级;设置优秀教师(校长)、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模范教师、师德标兵、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教坛新秀等“优师”发展层级。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区域名优教师后备人员梯队培养机制,组建梯队交流社群,鼓励参与观摩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等助力发展成长。三是大力开展“五位一体”教师发展助推行动和名师工作室建设,积极形成发展助推力。开展“五位一体”教师发展助推行动,积极推进提高学科教研质量、改进集体视导、加强区级教研管理、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提高培训效益、完善教育监测和组织实施年度重点项目等工作,进一步形成目标明确、统筹协调、推动有力的教师发展助推机制[14]。

宜宾市高县教育体育局严杰认为,随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到来,必须正视农村学校因长期教研力量薄弱和缺乏系统性培训机制而出现的教师队伍质量不高的现状。为适应新时代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亟需深化教师培训,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第一,建立全员终身培训体系。各级政府要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当地事业发展规划,并予以保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充分考虑区域、城乡、校际差异,每五年对教师培训作出规划,建立教师任职期间全员终身培训体系。由省、市教育部门及其教师培训机构设计教师培训纲要,县、校提出个性需求和目录清单,通过专业机构和校本研修,让通识性、个性化培训有机结合,提高培训质量,并将培训绩效纳入全链条评价管理。第二,培育多样态培训模式。鼓励教师围绕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创新能力进行自我发展学习。认真做好国培项目,提升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和培训者质量,完善学区教研平台,扎实有效开展校本研修。积极推进线上线下培训,同步开展教师跟岗实践、师徒结对、青蓝工程和参观访学培训活动。加快分类制定教师周期性培训学分管理制度,让教师培训成为常态。第三,建设系统化培训课程。根据区域、校际、教师类别细化短板、精准分类,让教师在培训中得到补充式、交替式发展。通过新政策、新理念、新信息、新科技、新业态和新趋势等社会前沿知识培训,开阔教师视野,丰富教师知识结构,同时让教育行为融入社会发展。要定期系统开展课标、教材、教法、学法全员全学段滚动式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的能力。要分批分期落实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将职业精神、科研能力、创新思维、“三笔一话”、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德育教育、班级管理和活动组织等纳入培训课程,并应时应需调整内容,让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差距逐步缩小。

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曾宏认为,目前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师对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的认识不足,一般停留在教师视角、学校视角,缺乏国家视野、政府视角和社会视角,导致教育管理者在发展趋势预判、目标定位、路径选择上出现偏差。应对举措:站在更加宏大的视野思考人类发展、教育科学,站在国家视野看待责任、使命,站在區域和社会的角度看待家庭冷暖、人情世故、生命成长,对教师的教育情怀、使命担当给予引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确立、路径选择等进行深刻、全面、细致的厘定。二是教师对学生、对家长的认识不足,一般停留在表面化、符号化层面,缺乏个性化、持续性、家庭单元背景的认识和解读。应对举措:关注并准确解读学生,理解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背后的个体属性、学习经历、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更加精准地因材施教、有效沟通、有力支持,围绕能力需求开展小课题研究、专题性培训,在教学相长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综合素质。三是教师专业发展、管理能力协调成长不足,缺乏专业(学科专业、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与管理(课堂管理、师生认同、家校沟通、班科协调、教研参与、课题管理、职业规划)等诸多能力的协调发展。应对举措:学校和教师个人要有效开展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与管理能力同步提高的培训。全员性、多维度、模块化、任务式推进教师发展,实现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协调发展。

内江市威远县教师培训中心曾志耖认为,教师队伍的问题:一是缺乏职业理想。缺乏高尚的职业理想和崇高的职业追求,“上班完成规定动作,下班就走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教师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二是缺点创新精神。教师不愿意想办法去开展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更不懂得如何开展有实践价值的教育科学研究。三是缺失读书学习。没有花时间钻研教材,很少会积极探索中小学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能花心思去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方面论著,充实自身的文化底蕴的校长和教师少之又少。四是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普遍对如何从一名合格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再到教育名师感到茫然无措,职业规划不足。五是精神灵魂缺位。多数年轻教师应聘到乡村学校后心不在焉,一心想的是如何离开这个的地方,一有机会就通过多种渠道一走了之。如何将年轻教师,特别是那些具备良好素质的年轻教师留下来,成了当前农村学校校长苦恼的问题。在这样背景下,要追求“静得下”和“干得好”就是难上加难的事了。主要举措:一要唤醒职业需求。通过多种形式,多部门联动,唤醒教师的职业需求。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师的职业要求,转变成教师自我的职业发展需求。二要狠抓校本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要将校本培训作为重要工作来开展。如对基层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学分进行严格审核、管理,将在校本培训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同评职晋级有机结合起来。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渠道。三要突出校长引领。应提高对校长的要求,如让每个校长每年阅读指定的教育论著,并撰写读书笔记;让每个校长进入课堂,完成规定的听课任务;让每个校长在规定时间内参与一定数量的教育科研课题……并将上述要求作为考核和评价校长的重要指标以形成长效机制。抓好“领头羊”方能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构建一个积极向上并追求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四要建好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是教师职后专业成长的专门机构,应着力建设以县为单位的培训机构,从人员配备、机构设置、软硬件投入上大力支持培训机构的发展;培养有真才实学、有基层工作经验、有开拓创新精神、有教师培训能力的教师培训人员;通过教研培训机构的有机整合和主管部门的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其职能职责,让教师培训机构既能上连高校又可下接基层,使教师培训落实、落地并开花结果。五要排除外界干扰。尽量减少各种影响和干扰学校教育发展的因素;尽量减少各种与教学无关的形式主义的检查和考评;尽量减少与学校无关的其他任务安排。让学校真正“静下来”,干学校应该干的事,让学校充满文化的味道,充溢科学的精神。

成都师范学院岳正华认为,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不断增加投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效,对推动和促进全国教育事业整体质量提升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教师队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从教师的培养上讲,没有完全建立起优秀的人才乐于从教的激励与引导机制。二是教师的职后培养缺乏整体规划及针对性。三是地区之间教师队伍建设不平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地区间差异较大。四是教师个体敬业精神不足,发展动力不够。五是事业编制偏紧。对此,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在全社会建立和完善乐教的激励机制,引导最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要在全社会真正建立起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把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落到实处,保证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基本权利得到切实尊重,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第二,按照教师成长规律规划教师的职后培养工作。在教师职后培养工作中,应认识到教师职后培养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以“四有”好老师为标

准,既要考虑教师未来职业发展,同时也要兼顾教师教书育人实际工作的客观要求,强化职后培养的阶梯性和针对性,坚决革除“短平快”的思想。第三,对教师严重缺乏的地区要实行特殊的政策措施。如四川省三州地区,由于教师数量少,所以应当在编制投放、财力投入等方面建立特殊政策,通过发行教育专项债券保证资金供给,切实改善教师待遇,鼓励州外人员到州内任教,从根本上解决当地教师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第四,持续开展教师价值观、人生观教育,激发其教育热情,培养其敬业精神,引导教师乐于从教、善于从教,从而稳定教师队伍。

本次论坛主题聚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与会者精神饱满、畅所欲言。大家一致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不断完善的过程,具有阶段性、能动性、外助性、终身性等特征;教师是成长中的个体,需要持续的专业支持。四川教师发展专委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开放、合作、创新、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促进科研、推动实践、引领发展”的自觉行动,为推动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平,等.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M].北京:团结出版社,2020.

[2]代显华,唐海康,陈红,等.停课不停学 网络教学遇到的新挑战[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3).

[3]郭璨,陈恩伦.我国网络教育政策变迁的多源流理论阐释[J].教育研究,2019(5).

[4]李巍,郭平.教师培训的本体功能及其内在机理[J].继

续教育研究,2020(4).

[5]谭文丽,朱远平,王娟等.基于群体需求的中小学教师分

层分类分岗培训[J].教育科学论坛,2020(19).

[6]鄢春苗,汪桂琼,黄静梅.职业院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现状调查及改进措施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0(21).

[7]刘华锦,郭平.教师培训者的角色内涵与能力结构认定[J].中国成人教育,2019(20).

[8]康永邦.做有灵魂的教育——“新学堂”的教育价值追求及实现路径[J].基础教育课程,2016(21).

[9]张玉堂,代显华.转变校长思维 运用弱势管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8).

[10]康钊,郭军.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成因及规避策略——

基于权利根源理论视角[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11).

[11]何奎莲,陈旭刚,宋俊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学生的心

理影响及建议[J].四川教育,2020(8).

[12]熊艳,等.美国K-12在线教育发展与启示[J].新华文

摘,2019(22).

[13]郭平.中小学在线培訓机构发展的困境与策略[J].新华文摘,2020(16).

[14]周文良.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EB/OL].[2020-05-12].http://www.scxzw.com/home/focusdetail.html?id=263&type=16.

【作者简介】

郭平(1963~),男,四川宜宾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和教师教育。

熊艳(1966~),女,四川宜宾人,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和教师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教师教育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