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研究

2021-06-15孙伟张月管杜娟

关键词:产业集聚制造业

孙伟 张月 管杜娟

摘 要:近年来,安徽省推出一系列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省内经济水平得到迅速发展,但区域间经济增长差异较大。基于2006—2018年安徽省制造业面板数据,将安徽省分为皖南、皖中、皖北三个部分,分析安徽省以及皖南、皖中、皖北的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情况,从产业集聚的角度探究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结果表明:(1)安徽省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明显,其中皖中地区制造业水平在三大地区中领先。(2)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符合倒U型理论,其中皖中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最大。(3)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有着明显的正向作用,产业集聚程度越高,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越大。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1101(2021)02-0001-05

收稿日期:2020-10-06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绿色发展视阈下安徽省区域协同发展研究(SK2019A0626);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限购令政策对合肥市住房市场价格影响研究(SK2019A066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组合脆性风险传导机制及其度量(71802003)

作者简介:孙伟(1978-),女,安徽亳州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环境经济、区域经济。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 Anhui Province on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SUN Wei1,2,ZHANG Yue1,Guan Dujuan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Hefei  230601,China;2.Anhui Construction Economy and Real Estate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re,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nhui Province has launched a series of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promote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the province's economic level has developed rapidly, but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i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the 2006—2018 Anhui Province manufacturing panel data, Anhui Provinc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Southern Anhui, Central Anhui, and Northern Anhui.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differences in Anhui Province, Southern Anhui,Central Anhui, and Northern Anhui are analyzed, and the differences i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re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Anhui Province has a significant degree of agglomeration, and the manufacturing level in central Anhui takes the lead among the three regions. (2) The difference i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Anhui Province shows a trend of first increasing and then decreasing in line with the inverted U-shaped theory. The difference i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central Anhui is the largest. (3) There is an obvious positive effect betwee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i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the greater the difference i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differences; manufacturing

近年來,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2010年安徽省GDP为12 359亿元,到2019年增长为37 114亿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3%,安徽省GDP占全国GDP的占比由2010年的2.9%提升至2019年的3.7%,省内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问题也在逐渐突出。为进一步探讨安徽省区域间的经济增长差异,将安徽省划分为皖南、皖中和皖北三个区域。皖北地区地处淮河流域,经常会出现洪涝旱灾,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大且劳动力输出严重,主要以农业为主且工业、交通不发达,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皖南与皖中地区有良好的铁路交通优势,城市人口普遍比皖北地区少,并拥有特色的工业产业。由于各种客观与人为的原因致使安徽省南北经济增长差异幅度上升,导致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城市间经济差异逐渐拉大,制约了区域的协调发展。近年来,安徽省也在采取一系列战略措施,缩小区域间经济差异,提高省内经济水平,如“安徽省深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质量推进一圈五区战略发展”等。产业集聚是一种区域空间集聚现象,在各个国家、省份中出现的越来越频繁,成为提高地区经济水平,拉动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手段[1]14。那么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有何种影响呢?学者们对此有着独特的研究和理解。

余军华和曹海波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差异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相对差异在逐渐缩小,绝对差异有上涨的趋势,其中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是在不断扩大,地区内部的经济增长差异在缩小[2-3]。王绅对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部的产业聚集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非常大,提出西部地区应如何改善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问题[4]18。江激宇从产业集聚的四个方面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行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中国发生明显的制造业空间产业集聚现象,在东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突出,并且产业集聚通过资源集聚、劳动力集聚、土地的高度集中提高区域生产要素,促进地区优化资源利用,使得区域经济快速增长[5]。陈静对北部和南部地区的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产业集聚是一种块状经济,通过知识关联和经济关联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持续的动力,发达地区可以提高对落后地区的市场开放程度,缩短区域经济增长差异[6]269。以上文献均认为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会产生影响,但是多数研究都是关注于我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对单独省份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则较少。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安徽省预计在“十四五”末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30%。因此,本文选择安徽省16个地级市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安徽省及皖南、皖中、皖北地区的产业集聚程度及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程度,探讨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有何种影响。

一、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测算

1.产业集聚。产业集聚现象在亚当SymbolWC@斯密的《国富论》中最先被描述,他提出的劳动分工理论是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的企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在某一地区的高度集中,资本要素在空间上不断聚集的过程。产业集聚在特定区域中形成,有些地区依靠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业集聚,比如深圳的电子产业、广东的服装产业等,通过这种特色产业集聚可以提高地区知名度,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提高城市竞争力,发展地区经济水平。产业集聚中存在相关且互补的同类企业或组织机构,这些企业或机构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合作减少交易费用,拥有高度的专业化分工提高区域经济效应,通过区域网络进行知识,技术等资源共享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7]128。

产业集聚程度的测算方法有: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等。在分析比较各种测算方法的优缺点后,本文选择区位熵对产业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区位熵计算公式为:

E=qi∑ni=1qi/Qi∑ni=1Qi其中,E为区位熵,qi为某区域i产业就业人数,Qi为上一级区域所有i产业的就业人数,∑ni=1qi为某区域内所有产业的就业人数,∑ni=1Qi为上一级区域所有产业就业人数。由于制造业全社会就业人数仅经济普查年份才有,本文选取城镇非私营制造业就业人数来测算安徽省地级市的区位熵。2006—2018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制造业区位熵的均值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安徽省各地级市的产业集聚程度差异较大,合肥市、芜湖市、滁州市、蚌埠市、马鞍山市、铜陵市、宣城市的区位熵均值均超过了1,表明这些城市的制造业在安徽省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中铜陵市的制造业区位熵位居第一,其原因是铜陵市拥有资源优势,铜产业链发达,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明显。区位熵均值超过1的城市多居于皖南和皖中地区,皖南与皖中地区的制造业较发达,比如马鞍山的钢铁制造业、蕪湖的汽车制造业、合肥的电子信息产业等,皖南和皖中地区的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要高于皖北地区的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总体来看,安徽省的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明显,皖南和皖中城市的制造业在安徽省处在领先地位。

2.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美国学者威廉姆森提出的倒U型理论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初期,区域经济一般处于均衡状态,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突出,当区域经济发展到最大化时,区域间经济差异确呈现缩小的趋势。不同地区由于政府支持力度、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发展水平不同,区域间经济增长会出现不用程度的差异,引起区域经济的不平衡不协调,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8]。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程度的测算方法有极差、标准差、泰尔指数等。综合分析各种方法优缺点后,本文采用泰尔指数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行测算。泰尔指数计算公式:T=∑Ni=1(IiI×logIi/IPi/P)。其中Ii为表示第i地区GDP,I表示上一级区域的GDP,Pi表示第i地区人口数,P表示上一级区域总人口。本文分别利用安徽省县区和地级市两个层面的数据测算的泰尔指数,一是利用各县区数据测算出安徽省各地级市的泰尔指数;二是利用地级市数据测算出安徽省、皖南、皖中、皖北地区的泰尔指数。2006到2018年安徽省及皖南、皖中、皖北地区的泰尔指数均值如表1所示;各地级市泰尔指数均值如图2所示。

表1中,泰尔指数取值范围在0-1之间,数值越小说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越少。2006至2018年安徽省泰尔指数整体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小,符合威廉姆森的倒U型理论,2007年泰尔指数0.099 7达到最大值,平均年上涨幅度为19.48%,说明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增长速度快,城市间经济水平差异逐渐拉大。皖南地区的泰尔指数最小并且整体幅度在下降,说明皖南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在逐步缩小,皖中地区的泰尔指数最大整体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小,说明皖中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相对较大并有缩小的趋势。图2中,各地级市泰尔指数均值差异较大,合肥、马鞍山、芜湖、阜阳、铜陵市的泰尔指数均值相对较高,亳州、宿州、淮南、池州市的泰尔指数均值相对较低。综上所述,2006到2018年安徽省整体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呈现先增长后减小的趋势,符合威廉姆森倒U型理论,且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增长速度快。

二、安徽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分析

1.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综合上述论证,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参考曹海波(2012)[3]文中的回归模型设定本文的回归模型如下:

Theilit=C+1Eit+2Govit+3Eduit+4Invit+5Strit+6Innit+βit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用泰尔指数(Theil)表示,解释变量为产业集聚用区位熵(E)表示,控制变量参考杨冬梅(2010)[9]137、曹海波(2012)[3]的做法,选取政府支持力度(Gov)、人力资本水平(Edu)、资本投入(Inv)、产业结构(Str)、创新水平(Inn)等变量。 βit为随机误差项,i代表各地级市,i=1……16。t代表年份,t=2006,2007,…2018。具体变量指标选取如表2所示。

本文数据来源于历年来《安徽省统计年鉴》和安徽省各地级市及县区的统计年鉴,由于2011年巢湖市被拆分给合肥市、马鞍山市、芜湖市三市,本文将2006至2010年巢湖市的相关数据按照县级数据合并到三市之中,缺少县级数据的按比例平分纳入三市之中。为消除价格影响,相关数据均进行了平减处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2.实证结果分析。本文利用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对面板模型进行了选择,选取模型及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安徽省产业集聚、政府支持力度、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资本投入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其变动将对区域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作用。具体来看,安徽省产业集聚程度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会加大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原因在于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越高,会增强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从而导致区域间经济差异逐渐拉大。皖北地区与皖中地区的产业集聚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均是正向作用,其中皖中及皖北地区产业集聚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26和0.022,说明皖中及皖北地区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有着明显的正向作用。皖南地区的产业集聚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在上述论证中,皖南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程度较低,城市间经济差异幅度较小,因此皖南地区的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符合事实。

安徽省政府支持力度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存在显著的负影响,其中皖中和皖北地区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政府支持力度是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10]11,政府的支持力度越大,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程度就会逐步缩小。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制定区域一体化发展政策等方式,帮助欠发达地区提高经济水平,缩小城市间经济差异。安徽省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影响不够显著,但其中皖北地区的回归结果显著为正。说明人力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皖北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安徽省创新能力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产生显著的负影响,其中皖南地区的创新能力通过显著性检验。创新通过转化成科学技术、生产工具、工艺方法等方面提高生产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经济水平,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加大科研力度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小区域差异。皖北地区的整体创新程度较低,因此,皖北地区的创新能力对于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未得到显现。安徽省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产生显著的负影响,其中皖南地区为显著负向影响,而皖中地区和皖北地区影响不显著。这說明发展第三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皖南地区的经济增长差异,在皖中和皖北地区未能缓解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安徽省资本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仅皖南地区结果显著。说明皖南地区资本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使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拉大。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6—2018年的制造业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安徽省及皖南、皖中、皖北地区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情况,并建立回归模型探究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第一,安徽省的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明显,合肥市、芜湖市、滁州市、蚌埠市、马鞍山市、铜陵市、宣城市的区位熵均值均大于1,这些地区的制造业水平在全省占有很大优势,在三大区域中,皖中地区的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最高;第二,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从2006到2018年整体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符合倒U型理论,皖中与皖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程度较高,皖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程度较小;第三,安徽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皖中与皖北地区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产业集聚加大区域经济增长差异。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如下建议:

第一,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带动区域经济增长。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集聚已成为众多地区提升经济水平的重要方式,产业集聚能够显著提高区域经济水平,加大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皖北地区的产业集聚程度相对较低,地区政府应当鼓励引导产业集聚,降低门槛吸引外部企业,完善区域产业链,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充分利用产业集聚提高地区经济效益,向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靠拢。

第二,制定异质性政策,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应结合区域发展特色与产业结构制定异质性政策,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形成产业集聚或扩大产业集聚程度。欠发达地区通过政府有效投资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改善投资优惠政策,提升投资效率,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集聚,提升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缩小省内区域经济差异。

第三,建立帮扶机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创新的过程也是提升经济水平的过程,安徽省产业集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技术创新能力[11]50。应在发达地区推进重点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构建现代化科技创新体系,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通过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机制,提升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程度,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能力,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德进.产业集群的组织性质:属性与内涵[J].中国工业经济,2004(7):14-20.

[2] 余军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 曹海波.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4] 王坤.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分析--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3):18-21.

[5] 江激宇.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6] 马骥,陈静.知识创新、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7(3):269-275.

[7] 喻春光,刘友金.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战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6):128-131.

[8] 梁志宇.吉林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9] 杨冬梅.产业集聚、经济增长与山东区域差异[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28(4):137-142.

[10] 李立.我国政府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J].中国市场,2010(52):11-12.

[11] 何茜茜,刘晨旭,乔银,等.安徽省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空间效应分析——基于安徽1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J].商业经济,2020(11):50-53.

[责任编辑:范 君]

猜你喜欢

产业集聚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产业集聚视角下中部六省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浅析中国麻涌镇粮油产业集聚跨越式发展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FDI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的发展
FDI、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方式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