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莱阳天井山《程氏族谱》简述

2021-06-15程皓

寻根 2021年3期
关键词:族谱山石天井

程皓

天井山是今山东省莱西市店埠镇的一个村庄,旧属莱阳县(今莱阳市)。明永乐二年(1404年),程柩自河南迁此建村,村周围山势如井壁,故名“天井山”,村庄也因此得名。此后数百年间,程柩的后裔陆续外迁,现已遍布胶东半岛近百个村庄,成为山东程姓一个较大支派。后来,伴随“闯关东”,天井山程氏又有播迁东三省者。

民国《莱阳县志·氏族》载有天井山程氏家族的源流:“程氏,其先河南人,始居九区程家庄,析天井山、小里、三区高格庄、六区鸭儿沟、贤友等村。”然而此说法有误,莱阳程氏始居天井山,程家庄为天井山分支。

天井山《程氏族谱》创修自清中叶十五世程永耀,当时只收录了莱阳县18个村庄。由于入谱范围狭小,且流传不广,因而该版族谱影响有限。

光绪九年(1883年),天井山程氏再次修谱,由十八世程仁仕、十九世程广诠主修,次年修成《程氏族谱》6册,雕版印刷。此谱前5册收录登、莱二府下辖的莱阳、即墨等州县60余个村庄的程姓世系,第6册收录济南府禹城县和齐河县10余个村庄的程姓世系。

1935年元宵节那天,天井山程氏家族在该村程氏家庙北祠堂召开大会,倡修胶东程氏联宗谱,由程翔九任“主席人”,他们派出专人到胶东各县程姓族人居住的村庄广泛发动。至1937年,终于纂成。

《程氏族谱》全套14册,前两册分别是《程氏重修谱书议决案》与《河南程氏正宗谱世系》,后12册分别为各县程姓的世系。该族谱系石印,世系为树状图,查阅起来十分方便。《程氏重修谱书序》详细记述程氏家族的源、流、历代名人及明初以来在胶东地区的迁徙、分布、历次修谱情况,对此次修谱的经过也有详细记录。《起名定例》详载胶东程姓的起名字辈。《山东省莱阳县天井山程氏修谱议决案》详细记录了修谱的缘起、讨论表决经过和修谱人的具体分工。《河南程氏正宗谱世系》是光绪十年(1884年)程仁仕去河南抄回的,起首依次有明隆庆六年(1572年)、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三篇旧序,接下来是《纂集程氏谱要》《历代诰敕》以及程招祥《重修谱序》,后面有河南二程(程颢、程颐)家族自一世黄帝至民国时期100余世的世系表,二程以上基本是单线传承,二程以下只续有洛阳程德用一支,称为“正宗世系”。当年,该谱共印刷100套,依据捐款数量,分发给相应的村庄和个人。

该谱从第3册到第14册,详载入谱的各村世系,是族谱的主體部分,包括莱阳县(含今莱阳市、莱西市)5册,海阳县(今海阳市)2册,掖县(今莱州市)2册,即墨县(今青岛市即墨区)1册,平度县(今平度市)1册,黄县(今龙口市)、招远县(今招远市)、栖霞县(今栖霞市)合1册,每册封面标注村庄名字,共计73个。

该谱在胶东半岛范围内以统一字辈(派语)的形式联宗。联宗,又称通谱、谱谊,是指同姓而未必同宗的人互认本家,目的是扩大家族影响力。联宗修谱,所采取的方式是不同支脉的同姓家族合谱。天井山石印本《程氏族谱》的纂修,属于典型的联宗修谱。该谱明确规定,胶东各县程氏族人以“敦仁广义、远绍显谟、培基振绪、益奋伟烈、德泽绵延、时久弥芳、和蔼充盈、毓秀钟灵”32字为起名定例(即字辈)。考虑到有些村庄支脉兴旺,难免重名,又将32字起名定例每句留一个字(个别字为避讳而有所改动),衍生出四套起名定例,总计128字。天井山《程氏族谱》将胶东众多支派的程氏世系汇于一谱,使用统一的字辈,使得百余个村庄瞬间互相成了本家。实际上,这些程氏家族情况不一,有的确实是从天井山分出来的,有的却是从四川迁来的。胶东各县程氏与天井山程氏联宗,有一个缓慢的过程。

以掖县柳林头程氏为例,原自称始祖迁自四川。如道光十九年(1839年)所修《程氏族谱》记载:“越至宋朝,嵩县大夫子豫国公颢,号明道;二夫子洛国公颐,号伊川。籍隶河南,名显天下,其后徙居四川者又数世矣。我祖宗海于大明之初永乐时奉旨自四川成都东门里铁碓臼迁于莱郡掖北,卜居柳林头。”1935年至1937年,柳林头村程氏参与纂修天井山《程氏族谱》时,将家族源流省去“四川”,径称祖籍“河南”:“宋代大夫子豫国公颢、二夫子洛国公颐,籍居河南,名显天下,举国咸知。后裔延至明初永乐年间,吾始祖海迁居山东,卜居掖县城北柳林头,安居乐业,子孙绳绳,瓜瓞绵绵……民国二十四年夏历十月末旬,莱阳天井山绍益等来此倡修联宗总谱,余等闻之不胜欣喜。至民国二十五年新正初旬……开会议定:仍照老谱重修,与莱邑天井山联……余等不惮勤劳,朝夕共事,数日修成。”

柳林头《程氏族谱》还提到,早在清道光年间,该村即派十二世族人程照到莱阳县程姓族人比较集中的鸭儿沟村,拜访程敦拔等人。程敦拔等非常热情,拿出珍藏的族谱供程照查阅,程照很受感动,“因与敦拔辈联为兄弟,以定尊卑……既归,会同族众申以此意”。柳林头与天井山联宗后,掖县境内程氏另一大支派——埠上程家村程氏又与柳林头程氏联宗。埠上程家村程氏始祖为程钮,主要居住在上埠、下埠两村。该村1916年所修《程氏族谱》记载:“我始祖蜀之细民也,世传原籍河南,徙居于蜀。明洪武二年由四川铁碓臼程家东迁莱郡,卜宅于城西程家。”该谱又载:“闻有城北柳林同族某,西游蜀、南至洛,循流溯源,知程氏为河南之所自出而联宗于彼,确乎其不可易焉。故吾族兄广恩、族侄义策、族曾孙绍富冒暑而往,请谱而归,按世叙次,遵字改名,是数百年之视为秦越者,一旦联络如一家人矣。”也就是说,此前自己宗族与河南程氏素无往来,也不知道彼此之间是否存在血缘关系,但有其他村庄的程氏本家去河南联宗,出于扩大家族影响考虑,也效法之,具体做法便是按照那边的派语来为族人改名或命名。正因为有了这些历史铺垫,若干年后,天井山村倡修胶东程氏统宗谱(即天井山石印本《程氏族谱》),柳林头村、埠上程家村都积极参与。

天井山石印本《程氏族谱》的缺憾

一是“断头谱”占很大篇幅。在天井山族谱中,许多支系的始迁祖出处不明,与天井山接不上,成为“断头谱”。如海阳吴家沟一系,虽然从一世祖彦往下世系明晰,但彦的出处却不详。有的前几代只按照世代罗列一堆人名,弄不清父子间的传承关系。如即墨隋家疃东支、程家疃,掖县元岭陈家村、桥头村,在有详细世系可考者之前罗列了一堆人名。掖县柳林头村前五世多达几十人无法分清世系,因“次序不敢妄定”,“世系不考其详,故统著之”。掖县分册有个掖邑程家村,从第一世到十八世居然全部罗列人名,无一清晰的世系。

二是部分程姓村庄未收录或收录不全。在天井山石印本《程氏族谱》中,部分村庄只有目录,没有世系。如平度的程家村、九关村、叶家庄、曲家洼条目下虽注有“曲家洼自天井山迁居齐记,自齐记迁居曲家洼”,但正文中却查不到其世系。掖县清明沟、西蚕庄、田家、前坊北、东坊北等村庄,皆有程姓聚居,人口几乎占掖县程姓人口六分之一,但均未被载入。其中,清明沟程氏部分世系在光绪版《程氏族谱》中有记载,可1937年天井山石印本《程氏族谱》却阙如。黄县程家疃,始祖兄弟三人,分作三支,天井山石印本《程氏族谱》却只收了一支。在天井山石印本《程氏族谱》中,有的村庄世系所载,截至新出生者,而有的村庄世系却不论传承速度快慢,统一定到某一世,往下一概不续,因而缺载许多人。以掖县埠上程家村为例,由于各支传承速度差别很大,天井山石印本《程氏族谱》采取以下原则:东支统一续到十七世“绍”字,西支统一续到十六世“远”字,南支统一续到十五世“义”字。由于一刀切,导致有的人出生不久便入了谱,而有的人虽早已有了子嗣,却连自己这一代都未能入谱。

三是谱系、名字有錯讹。以莱阳市天井山村为例,在光绪八年(1882年)版的《程氏族谱》世系中,其始祖程柩生二子、慷,慷生一子福,福生二子朝、杰,而到了天井山石印本《程氏族谱》中,福居然被漏掉了,造成他这一支与另外支系看起来明显差了一辈。再如掖县埠上程家东支世系,最后一页中十三世“廷环”一系载,廷环生二子其英、其才,其英生义圣,其才生义华,义圣生课远,义华生猷远,猷远生绍忠。实际上,查阅更为详细的民国5年《程氏族谱》及询问其后人程嘉善得知,其英无子,义圣是同页鹏寿的谱名,课远、猷远均为义华之子。

四是攀附名贤为祖,这是传统族谱普遍的顽疾。古人每每谈到宗族源流,动辄追溯到三皇五帝,认一个历史名人为祖先。天井山石印本《程氏族谱》也是如此,奉理学奠基人、宋儒程颐为远祖。该谱第2册《河南程氏正宗谱世系》,列有从程颐到天井山程氏一世祖程柩的世系,其中历代直系分别是:颐—端中—易—原之—济—叔仪—柩。在《河南程氏正宗谱世系》里,程柩兄弟三人,名字分别为模、柩、权,其他堂兄弟、再堂兄弟的名字,也都从木字旁。该谱第3册卷首有程仁鹏于1936年所撰《程氏重修族谱序》,在详细介绍程颢、程颐的生平和封谥后,顺势将“伊川六世孙”程柩明初迁居莱阳天井山之事接于其下:“宋仁宗时,河南二夫子:长明道先生讳颢,字伯淳……谥纯公;次伊川先生讳颐,字正叔……谥正公……伊川六世孙柩祖,明初移居山东莱阳天井山村,安居乐业,子孙繁衍。”不仅如此,该谱还称程柩“自永乐二年移民迁居山东登州府莱阳县天井山村”。史载,程颐生于宋明道二年即1033年,卒于宋大观元年即1107年。而程柩迁居莱阳天井山的时间为明永乐二年即1404年,假设其当时30多岁,当生于1370年前后,以所谓“伊川六世孙”计算,平均每代都是50多岁生子,不合常理。更奇怪的是,在光绪版《程氏族谱》中,天井山始祖不是程柩,而是程究:“程氏始祖明道、伊川二夫子,原居河南中州之地,至安泰、究、大公,又迁山东,大公居济南府禹城县,安泰、究居登州府莱阳县西南百余里天井山村。”安泰,在谱系中与程究(或程柩)同辈,后迁平度,看起来像是一起迁来的族兄弟。在光绪版族谱中,从程颐到程究的谱系为:明道、伊川八世孙仲佃生海山、江山,海山生富、贵,贵生万朋、万明、万朗,万明生宏、究。这与天井山石印本《程氏族谱》完全不一样。根据光绪版族谱的谱系来推算,天井山始祖“究”是二程十二世孙。从代数上来计算,平均每代相隔二三十年,反倒比天井山石印本《程氏族谱》中“伊川六世孙”的记载更符合常理,可“仲佃”在《河南程氏正宗谱世系》里是查不到的。《河南程氏正宗谱世系》还载有从黄帝到民国100多代世系。在这个世系中,黄帝是第一世,从程姓得姓祖伯符(七世)往后,历史上许多程姓名人被串联起来,包括周宣王时的大司马程伯休父(十一世)、晋国义士程婴(二十世)、东汉末年谋士程昱(四十四世)、东晋新安太守程元谭(六十八世)、陈朝大将程灵洗(八十一世)、唐朝节度使程执恭(九十二世)等,都成为二程的直系祖先。二程则被列为黄帝第101世孙。这部百代“通天谱”,漏洞百出,不合逻辑,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令人哭笑不得。如:黄帝作为一世,周宣王时的程伯休父却只是第十一世,1800年间竟只有10代人;东汉末年的程昱作为第四十四世,东晋初年的程元谭却已是第六十八世,百年间竟列了20多代人名。

总之,莱阳天井山石印本《程氏族谱》是一部特色鲜明、史料价值很高的族谱。尽管这部族谱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如漏载、错讹,这与时间仓促、经费有限大有关系,并非修谱者所愿。再如攀附名贤为远祖,这是传统族谱的通病,基本不影响本地始迁祖以下谱系的准确性。总的来看,莱阳天井山石印本《程氏族谱》仍不失为胶东半岛和东三省程姓人的寻根宝典。

——————————————————————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猜你喜欢

族谱山石天井
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
学校的天井
高级谱牒师书写家族血脉故事
一定要留个天井
一定要留个天井
山行
雨天
山行
佳士得9月拍卖徕卡“族谱树”
吴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