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路径研究

2021-06-12徐敏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51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

徐敏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将其融入课堂教学目标,深挖资源作为教学素材,并注重将其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融合载体,用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先进教学方法,形成课堂与实践、显性与隐性的教育合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小学品德;课堂教学

优秀传统文化涉及思想道德、法律法规、人格心理等多个方面,将其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使小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形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体系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形成二者相结合的内容体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目标,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作为教学素材,并注重将其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1.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期望达成的结果,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寻找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理念,体现在教学目标并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制定知识目标时,注重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注重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生成知识目标。制定情感态度目标时,加强对学生传统美德的培养,在达成原有情感态度目标的同时,对优秀传统文化寻根溯源,帮助学生理解其一脉相承。制定能力目标时,可以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等,培养学生学习知识探究问题所需的能力。

2.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作为教学素材和内容

形成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课程二者相结合的内容体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搜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学资源,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开发和利用。在备课阶段,教师要努力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所授课程之间的结合点,充分发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如地方传统习俗、英雄人物、文学艺术等,将其作为补充或选修教材使用,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要有意识的将优秀传统文化加以融合,贴近地方实际和学生生活,如以地方典故为支撑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趣味性,以具体实践为依托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3.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文化内涵随时代发展而与时俱进,因此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过程中也不能因循守旧,要顺应时代发展脚步,将其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甄别判断、辩证取舍,既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坚持古为今用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的原则,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对其进行阐释,结合时代特征和要求进行转化创新,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方法,以学生更感兴趣的表达方式诠释优秀传统文化,使其融入时代发展,为现代社会提供价值服务。要坚持轉化创新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原则,在转化创新中最大限度尊重传统文化本意,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转化创新和继承发展。

二、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方法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教师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二者融合的载体,用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先进教学方法,形成课堂与实践、显性与隐性的教育合力。

1.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载体

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具体的载体。当今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时空限制,给予学生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也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新时代背景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要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更要创新融入载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最终达到教育目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媒体,通过希沃白板、微信、钉钉等网络媒体进行教育教学,可以利用网络上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音视频进行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道德与法治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诸如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启发式教学是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典型的德育教育方法,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通过教师的“启”促进学生的“发”,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优质化。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最早见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中,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智力、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针对不同教育客体,制定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坚持有差异、有区别的教学,为每个学生成长提高良好的条件。

3.做到课堂与实践、显性与隐性相结合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重显性轻隐性的教育倾向,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要让学生在课堂、学校和社会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如课堂教学中进行历史典故的角色扮演,学校的相关知识竞赛,校外的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志愿活动等,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做好显性教育的同时开发利用隐性教育资源,提升自身素质做好榜样,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协作,让学生的学习不仅停留在书本上,还能内化于学生的思想认识中,外化于学生的行为习惯里,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既是小学生的德育的重要载体,也是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传承中华文明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文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途径探究[J].新课程.2022(13):4-5.

[2]党兰英.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研究[J].智力.2022(04):112-114.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让品德微课助力学生的情感体验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