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对话提示语,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2021-06-08史华丽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1期
关键词:判断表达理解

史华丽

[摘 要]对话提示语在故事类文本中出现较多,借助对话提示语引领学生阅读,可以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判断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对话提示语;朗读;判断;理解;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1-0050-02

“对话提示语”主要是指在对话中除了人物语言以外的说明性文字。这些提示语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明白谁在说话,还可以把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调、神态等细节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提示语一般出现在对话的前面、中间或后面。在语文教学中,从对话提示语入手引领学生阅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借助提示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是把无声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也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借助提示语引领学生朗读课文,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借助提示语,自由朗读

由于低年段学生朗读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中提倡自由朗读,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依照自己接受认知的特点,逐步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从中找出具有提示语的句子,教师则在大屏幕上把这些提示语进行特别标注,然后指导学生借助这些提示语朗读课文,帮助学生读懂课文,读好课文。

如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卖泥塘喽,卖泥塘!青蛙站在牌子边大声吆喝起来。”在这个句子中,“站在牌子边”“大声吆喝”就是提示语,抓住这些提示语朗读课文,可以使学生入情入境,促进他们对句子的理解。

(二)借助提示语,分角色朗读

在低年段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童话体裁的文章。这类文章的故事性强,人物角色形象分明,借助文中的提示语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读出文本的情感,读出自己的个性风采。

如二年级上册《寒号鸟》一课的课后练习中就提出了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让学生想一想在寒冬腊月的天气里,为什么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由此可以看出,要想读好课文,就要读出“劝告者”和“被劝告者”这两个不同人物的特点来。因此,在朗读寒号鸟的话的时候,学生就要读出寒号鸟懒惰、得过且过的样子;在读喜鹊的话时,学生就要读出喜鹊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样子。在读“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这句话的时候,教师可以紧扣“重复着哀号”这个提示语,指导学生读好寒号鸟哀号的样子,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读好自己所代表的角色形象。

(三)借助提示语,加动作或者表情读

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在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时候,让学生依据文本中的提示语加上适当的表情或者动作来读,可以使学生的表演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

如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召开大会》一课中有这样的描写:“狗熊又用大喇叭喊:‘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在明天召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在朗读这句话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把提示语圈出來,再一边读一边做出用大喇叭喊的动作。这样的朗读形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读读、演演、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走向了深处。

二、借助提示语,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一些提示语中的读音或者一些词语的用法对学生理解整个句子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学生弄不准,那么就很难把握提示语的真正含义。教师可以借助提示语,让学生比较、判断,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读准提示语中字的读音

提示语一般是由形容词或者副词组成,也可以由一个短语或者短句子组成,只有读准字音,才能真正读懂句子背后的意思。

如二年级下册《千人糕》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在这句话中,提示语在句子的末尾,其中,“好奇地问”中的“好”是一个多音字,学生在朗读这句话的时候如果弄不准生字的读音,就很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师可以先正音,再让学生按照这个读音造一个句子,以巩固学生对生字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挑战性强,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准确记住字音,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二)读懂提示语中词的作用

提示语在句子中具有独特的作用,要想让学生感受到提示语的作用,教师可以把句子中的提示语去掉,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更加深刻。

如二年级下册《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中有这样的描写:“小枣树温和地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那有多好哇!”在教学这段话的时候,教师可以把提示语中的“温和”一词去掉,让学生仔细品读去掉提示语后的句子和原句相比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学生发现带有提示语“温和”的句子更能给人一种形象感,就好像看到小枣树就站在自己面前一样,可以促进读者对小枣树形象的理解。

三、借助提示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理解提示语的意思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一)借助提示语,理解句中的词意

要想让学生理解对话提示语中关键词的意思,就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在句子的理解上,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动作,通过查字典、词典等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对文本意境有更深的了解与认识。

如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一课中,最后一段话写道:“鹿跑到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抓住句子提示语中的“喘气、休息、叹气”等词语引领学生感受鹿逃跑时的心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感受与体会。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寓意,受到教育。

(二) 借助提示语,理解文本基调

在语文教学中,把握文本基调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与把握,而这种基调往往也隐藏在提示语中。教学时,借助提示语创设出与文本基调一致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语言世界中,更好地把握文本内涵。

如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中有许多对话,提示语也较多: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

在這些句子中,“傲慢地问”“谦虚地回答”“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这些提示语把陶罐与铁罐对话时候的语气、神态、动作等描写得特别详细。教学时,借助这些提示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课文,而且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自然感受到“做人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看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的道理。这样教学,自然奠定了文本基调,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受与体会。

四、依托提示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中,借助提示语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一)借助提示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依据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间和提示语在后的现象,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给同一句话换上不同的提示语,让学生体会其不同,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如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一课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在这句话中,老马对小马说时没有提示语。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提示语。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加上了“亲切的、温和的、和蔼的”等提示语。教师再让他们把这些句子读一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再如,当小马听到松鼠的话以后不敢过河,回到了家中,文中写道:“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这句话中的提示语是“难为情”,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难为情”这个词语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语。在教师的鼓励下,“不好意思、难过、伤心、委屈、吞吞吐吐”等提示语的代入使学生感受到了表达的乐趣,促进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借助提示语,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课本剧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之一,它可以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提示语进行课本剧表演,以促进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与把握,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这一课改编成剧本让学生表演,重点让学生对文中的提示语进行演示。比如,“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说”中的“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个提示语就可以让学生以夸张的动作来表演;在“‘根本不用。裁缝解释说,‘因为你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有开始裁料呢!”这句话的表演中,要让学生演出慢性子裁缝慢吞吞的样子。这样表演,可以使整个课堂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情味。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课文中的提示语教师不要忽视,也不要一句话带过,而要给予充分的关注,让学生借助提示语朗读课文,进行分析、比较、判断,进而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表达。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充分发挥文本的教学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判断表达理解
根据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行定性判断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