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明文教学的三策略

2021-06-08陈飞燕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1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说明文教学策略

陈飞燕

[摘 要]说明文以介绍知识为主要目的,因此它没有优美的语言、精彩的故事情节,这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也容易变成科普课。要提高说明文的教学效率,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提炼出说明文的文体要素,引导他们领悟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并进行迁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出说明文教学的语文味,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策略;统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1-0037-02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与其他文体相比,它的语言不够生动形象,也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等,因此学生阅读的兴趣都不高。在教学时,教师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很容易把说明文上成科普课,也就很难凸显出说明文教学的语文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就表明对说明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说明内容是什么,而且要引领学生关注隐藏在说明知识背后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作者是怎样进行说明的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凸显说明文的教学价值。

一、关注文体特征,提炼文体要素

说明文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包括说明对象、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特征,使学生对说明文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

(一)阅读说明文,明确说明内容

阅读说明文,首先是读懂课文内容,也就是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大都比较明显,有的在题目中就直接出现。如,《太阳》《松鼠》《鲸》《风向袋的制作》等这些说明文,学生通过阅读课题就能明白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同时,阅读课文,提炼一些关键词句,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松鼠》一课的开头写道:“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只要提炼这个句子的关键词句,学生就能明白文章讲的是什么。

(二)阅读说明文,梳理文章结构

在说明文教学中,明确说明对象后,就要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把说明对象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师可让学生以绘制思维导图等形式完成对文章结构的梳理,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如,教学《太阳》一课,可让学生抓住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来绘制思维导图;学习《鲸》一课,教师可引领学生从鲸的体形、鲸的演变、鲸的种类、鲸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一个个分支,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说明对象的特点。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说明文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如提纲式、树状式等展开梳理。

(三)阅读说明文,探明说明方法

在说明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明白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而且要对说明方法和表达顺序有一定的了解,感受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与严谨性。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的品味中体会说明文的表达特点。如,《鲸》一课有这样的描写:“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这句话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鲸喷水的样子。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对这样的句子进行仔细品读,使学生感受到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二、关注文本语言,领悟表达样式

说明文表达严谨,语言精准,在句与句、段与段的衔接上非常有特点。教学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引领学生感受文章的用词、用句方面的精妙。

(一)在词句品读中感受说明文语言之精准

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表达要求准确无误,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给人一种科学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可引领学生细细揣摩文中语言的精准,使学生对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有进一步的认识。

如,《鲸》一课有这样一句话:“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课堂上,教师引领学生就“主要”一词进行品味,让学生想一想:“从这个词中,自己读懂了什么。这个词能不能去掉呢?”在细细揣摩中,他们会发现须鲸吃的食物不只是小鱼、小虾,还吃其他食物,如果把这个词去掉就表达不准确了。可见,说明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准确性。在说明文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许多,如“比较、几乎、相当于、很、尤其、稍微、屡次、常常”等。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它们所在的句子,引领学生细细感受品味。经过比较推敲,学生就会发现有这些词语和去掉这些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是截然不同的。

(二)在句子调整中感受说明文语言之严谨

说明文语言的严谨不仅表现在用词的准确上,还表现在句子与句子衔接的逻辑关系上。这些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如,《鲸》一文在讲鲸的演化过程中是这样介绍的:先是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接着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然后前肢和尾巴变成鳍,最后后肢退化变成鱼的样子生活在海里。在这些句子中,作者用“在很远的古代”“后来”“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这些词语把鲸的演化过程具体地描写出来。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研读品味这些句子,说说它们的前后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经过仔细研读,学生就会发现这些句子的表达规律。这些句子寫的是鲸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是怎样进化的,有着其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因此不能颠倒;如果颠倒了,就不符合鲸的进化规律了。可见,说明文在语言表述上要准确无误,否则就会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状况。这样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地、实事求是地进行说明的科学态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在段式比较中感受说明文布局之精妙

说明文不仅具有语言准确、逻辑性强的特点,而且在段落结构上也有其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挖掘出文中结构特点鲜明的地方,进行推敲揣摩,使学生感受到文章布局的特点。如,《鲸》一文,主要讲了鲸的种类和鲸的生活习性等方面。作者在介绍的时候并没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先简要介绍鲸的种类,把重点放在对鲸的生活习性的介绍上。在鲸的生活习性介绍方面,作者从进食、呼吸、睡觉、生长等方面进行说明。这样有详有略,突出了说明对象的重点部分,让人印象深刻。把握说明文的这些特点,能为学生今后的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在群文类比中感受说明文风格之丰富

不同的说明文语言风格不同。把不同风格的说明文放在一起,引领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能丰富学生的认知,给学生以别样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对不同风格说明文的深刻认知。

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语言风格来看,《鲸》《太阳》属于科普性说明文,语言精练平实;《松鼠》一文属于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传神,文学色彩浓厚。从表达方式来看,《鲸》《风向袋的制作》《太阳》这三篇都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松鼠》这一课则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把松鼠的机灵、活泼写活了。从内容来看,有对动物特点和生活习性的介绍,如《松鼠》《鲸》等;有对自然界事物与人类关系的介绍,如《太阳》等;有对物品制作过程的介绍,如《风向袋的制作》等。在单元教学中,以群文阅读的形式引领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能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感受到说明文多样性的特点。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今后运用适合的说明方法和表达方式进行表达。

三、注重学以致用,运用说明方法

学习说明文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丰富学生对说明对象特点的认知,而且还要让学生习得说明事物的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一)创设问题情境,发掘训练点

与其他体裁的文章相比较,说明文显得比较枯燥。为了激发学生写作说明文的兴趣,教师可创设恰当的情境,帮助学生找准语言训练点,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表达奠定基础。如,在教学《太阳》一课的时候,教师可把文中介绍的有关太阳的科普知识进行整合,并以判断正误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①太阳距离我们有一亿五千米远。()

②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阳。()

③坐飞机到太阳需要飞二十几年。()

④地球上的风是太阳引起的。()

⑤太阳促使水蒸发,引起自然界的水循环。()

……

以判断正误来了解文本语言的特点,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说明文用语的精确性、严谨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说明一种自己熟悉的事物,学生就会觉得相对容易。

(二)句段仿写,凸显实用性

有些说明文的句段很有特点。教学时,教师根据这些句段的特点及时引领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以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如,在教学《风向袋的制作》一课的时候,当学生理解了作者有步骤、有顺序地把制作风向袋的过程说明清楚之后,教师就可让学生按照文中的方法把自己平时制作某样物品的过程写出来,使学生感受到有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好处。

(三)变式表达,彰显出精彩

说明文的语言虽然可读性并不强,但教师如果能够换个方式引领学生去阅读,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别样的精彩。如,在学完《鲸》一课以后,教师让学生当一当海洋馆的解说员,以解说的形式把鲸的种类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向大家进行介绍。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样介绍:“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的是xx海洋馆。我是解说员某某。在你们眼前的就是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动物——鲸。你们知道最大的鲸有多重吗?长有多少吗?……”在这样的介绍中,学生觉得新鲜、好玩、有趣,不仅重温了文本内容,而且积累了语言,提升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说明文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并注重对说明文语言的学习品味、迁移运用等。这样教学,不仅可以发挥出说明文的教学价值,而且使语文课堂呈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说明文教学策略
说明文阅读专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