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第二学段复述支架的搭建

2021-06-08刘春光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1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

刘春光

[摘 要]与其他版本的语文教材相比,统编语文教材在第二学段的复述练习编排上不仅数量上有所增多,而且练习形式更为丰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详细型支架、简约型支架和开放型支架的搭建来降低学生的复述难度,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第二学段;复述支架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1-0048-02

复述是积累语言,发展口语与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统编教材特别重视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从第一学段开始,教材的课后练习中就编排了不少让学生借助图片、示意图等进行复述的练习题。到了第二学段以后,复述的篇目明显增多,复述练习形态也更为丰富。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单独完成复述任务,还是有着一定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基于教材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为学生搭建适切的学习支架,以降低学生的复述难度,真正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一、搭建详细型支架

详细复述的要求是能够讲清楚故事内容,不遗漏故事情节,但与背诵课文又不同。而搭建精细化支架有助于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理解课文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复述能力的提升。

(一)搭建思维导图支架

对于一些情节比较复杂的课文来说,学生虽然乐读,但复述起来还是有着一定难度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支架的搭建来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讲清关键情节并积累词语。

如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主要讲了蟋蟀红头不小心被卷入牛肚子,在同伴青头的帮助下顺利脱险的故事。课后练习中要求学生:“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同伴或者教师的帮助下把红头的旅行路线绘制出来,再把那些表现主人公心情变化的词语标注在旁边。这样一来,借助思维导图,故事的发展脉络清清楚楚,主人公的惊险旅程也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里,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把故事讲给别人听的学习任务。

(二)搭建动作支架

统编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有些爱用连续性的动作來刻画主人公的形象。在这类课文的复述中,教师就可以采取搭建动作支架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复述课文。

如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一课,主要写了小刺猬偷枣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课后练习中要求学生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手握成圆弧状,再把手指捏在一起变成小刺猬的形状,然后借助“爬、归拢、滚、扎、驮、跑”这一系列动作来把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复述出来。这样借助动作演示不仅还原了故事情境,还满足了儿童化身动物的幻想,增加了复述的趣味性,使学生的手、脑、眼、口等多个器官协调互动,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复述的乐趣。

(三)搭建多形式支架

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课文故事味很浓,尤其是在人物描写上特别细致,这样的故事学生读起来会感到非常有意思。但在复述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搭建单一的支架,并不能真正使学生的复述显得具体,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叠加的方法来引领学生复述。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时,由于故事中的人物对话较多,教师就可以把复述的重点聚焦在精彩人物的细节描写上。首先,教师可以借助课后练习中的表格,在表格旁边加上一些关于描写人物细节的词语,然后让学生借助表格和描写人物细节的关键词语进行复述。这样教学,可以为学生的记忆提供有力的支点,能够促进学生对不同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从而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有理有据,复述内容翔实清楚。

二、搭建简约型支架

随着学生复述经验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教材中对学生复述的要求也逐步由详细复述转向了简要复述。所谓简要复述,就是要求学生在复述的时候能够分清楚内容的主次,能够有选择地复述课文。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简约型支架的搭建来帮助学生重组、统整信息,以达成纲要式记忆,从而把简要复述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一)搭建文脉支架

对于一些叙事性文本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文脉支架的搭建来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使学生能够聚焦文本最精彩的地方进行复述。这样教学,重点突出,可以提升学生的复述实效性。

如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一课,这篇神话故事的起因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火,经过是普罗米修斯受到惩罚,结果是大力士解救了普罗米修斯。在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被锁悬崖、鹫鹰啄肝”等重点情节部分,让学生把环境的神奇、刑罚的可怕等复述出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神话中英雄人物的伟大人格。这样对文本语言进行重组之后,学生自然就能把“解救”部分简述出来,从而顺利完成了目标任务。

(二)搭建小标题支架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引导学生拟定小标题,提炼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对文本语言进行删减重组,形成需要复述的材料,这能够帮助学生完成简要复述的目标任务。

如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一课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进行简要复述。习题中已经显示了结果部分的小标题为“兴修水利”,有了这个小标题作为参照,学生很容易提炼出“调查民情”和“惩治恶人”这两个小标题。由于“调查民情”这部分属于次要内容,且人物对话较多,学生在提取信息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适当删减内容,提炼出“问肇事者、问受害者、问漳河情况”三部分。如此删繁就简,不仅帮助学生统整了课文内容,而且使学生的复述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搭建关键词支架

有些叙事性文本中表现事物发展顺序的时间性词语特别明显,借助这些词语为学生搭建复述支架,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复述的要点,使学生的复述显得有章有法。

如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一课,主要讲了扁鹊四次为蔡桓侯治病却屡屡遭拒,最后知道医治无望而出逃的故事。在这几次问诊中,故事的结构相似,都属于反复性结构,且每一次的开头都有表示时间的词语,以推进故事情节的层层发展。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也已具有了一定的简要复述课文的经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圈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下对应病情的部位名称,如皮肤、皮肉、肠胃、骨髓等。这样借助词语支架和反复性文本的特点,学生很快就完成了简要复述的目标。

三、搭建开放型支架

在简要复述和详细复述的基础上,第二学段的教材中还编排了不少让学生想象复述的课文,旨在为第三学段的创造性复述奠基。教师要能够为学生搭建开放型复述支架,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复述任务。

(一)搭建情境支架,促进自由表达

为学生搭建情境支架,可以帮助学生轻松进入角色,复述出主人公的心态,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文章语言进行适当调整或者优化,在大胆想象中就能培养学生的言语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一课的时候,教师在学生通读完全文之后,让他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教师为学生呈现这样的情境支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卫填海这一填就是几千年。有一天,一个出海打鱼的人看到了精卫,精卫就把自己的事情讲给他听……”这个情境支架的搭建可以引导学生从精卫的角度去复述故事,使学生可以在尽情想象、大胆创新中抒发人物心志,从而提升复述效果。

(二)搭建问题支架,丰富想象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文本的空白处提出适切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想象力得到发挥,能使学生的复述显得更加离奇。

如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一课,教材中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彩石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先為学生搭建这样的支架:“女娲会去哪里捡五色的石头?这五色的石头有什么用处?她在捡五色石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想象一下,女娲是如何克服一切困难的?”基于这些问题,学生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创新了文本内容,他们的复述能力也得到了质的提升。

(三)搭建综合支架,增加复述魅力

言语创新是需要在一定的语言积累与重组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想促进学生想象复述能力的提升,教师就要让学生手、脑、眼并用,并能够多方查阅资料,集众家之长,然后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复述,不仅会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复述的魅力。

如在四年级上册“讲历史人物故事”时,教师就可以低年级学过的《大禹治水》一课为例,让学生在借助关键词句复述的基础上,试着加上一些表情与动作。有了这样的复述基础,教师再以“讲历史故事,游历史长廊”作为任务驱动,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历史故事,并在课堂中利用手卡,自己整理复述要点,如在复述故事的时候,哪里需要添加表情、动作等,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上台复述的时候,教师鼓励他们可以根据听众的反映适当调整语速或者加上一些夸张的动作表情。如此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复述的乐趣,还可以实现学生言语的创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复述作为第二学段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对复述目标有一个精准的定位,并且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搭建适切的教学支架,让学生真正经历语言积累、语言重组和语言创新的复述实践过程。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复述能力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
脱离“拼音”拐杖,突破识字难关
“分角色朗读”的七大策略
用德滋润儿童心灵,用法护佑儿童成长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