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融通

2021-06-06杨善三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于勒融通课外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仅凭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且无法有效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对此,语文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践,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实现良好融通,引导学生在开展良好的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对课外书籍进行阅读,汲取丰富的语文知识和文化营养,拓宽自身的阅读面和视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融通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并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此,语文教师要秉承目的性原则,将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作为依据,并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对学期阅读目标和单元阅读目标进行制定[1]。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目标制定阅读方向和阅读计划,有目的地阅读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有针对性获取,实现对语文视野的有效拓宽。

(二)择优性原则

书籍浩如烟海,极为庞杂,且初中生对书籍缺乏良好的辨识能力。为真正实现开卷有益,避免初中生被消极、不健康的书籍所影响,语文教师要秉承择优性原则,引导学生对各类书籍进行审慎辨识和择优选择,阅读具有较高品位和质量的优秀书籍,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获得裨益[2]。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择优选择经典著作开展课外阅读。

(三)有序性原则

初中语文教师要紧扣教学大纲,遵循其相关规定,并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现状,秉承有序性原则,对学生规定适宜的阅读任务,督促学生开展有序的课内外阅读,增强阅读效果,避免学生在盲目混乱的阅读中一无所获,徒然浪费时间和精力。同时,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有序阅读,能帮助学生理清阅读思路,形成清晰准确的阅读记忆。

(四)有效性原则

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成效,秉承有效性原则,引导学生采取灵活高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开展课外阅读,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有效积累和语文视野的良好拓宽,增强阅读成效,启迪思维和智慧,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融通的措施

(一)加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分析对比

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分析对比,启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领悟体会。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课内阅读内容和课外阅读进行反复阅读和思考,并通过画图表、列提纲等方式对课内外阅读内容进行分析对比,加强课内外阅读内容的联系,实现对课内外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良好融通[3]。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第四单元第15课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笔者即引导学生将《我的叔叔于勒》作为课内阅读内容,将莫泊桑的另一篇短篇小说《项链》作为课外阅读内容,在鼓励学生对《我的叔叔于勒》和《项链》这两篇短篇小说进行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对这两篇短篇小说进行分析对比。例如,在笔者的指导下,某学生从故事情节上对这两篇小说进行分析,《我的叔叔于勒》的故事情节是“我”和家人在去哲儿赛岛旅游的过程中,巧遇叔叔于勒,“我”的爸爸妈妈菲利普夫妇发现叔叔于勒由富变穷后,即表现出对叔叔于勒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项链》的故事情节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爱慕虚荣,在一次参加晚会时,从朋友那里借来一串钻石项链,据此对自己的美丽进行炫耀。结果,玛蒂尔德在回家途中,不慎将钻石项链丢失。玛蒂尔德为向朋友归还项链,借下巨额债务购买了新项链,并将之还给朋友。为偿还巨额债务,玛蒂尔德和丈夫辛苦十年,节衣缩食,才最终将巨额债务还清。结果最后得知,朋友借给她的那串钻石项链竟然是假的。在此基础上,该学生对两篇小说的主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我的叔叔于勒》辛辣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爱慕虚荣的卑俗心理,在资本主义的腐朽制度下,人与人之间仅有赤裸的利益关系;《项链》则揭示了资产阶级骄奢淫靡的生活观念和作风对小资产阶级的影响,小资产阶级竭力追求虚荣,并渴望跻身上流社会,却难以逃离悲惨的命运。通过对莫泊桑两篇小说的分析对比,学生初步了解了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特色和主题,其文学视野得到了有效拓宽。

(二)促进课内阅读对课外阅读的扩展延伸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内阅读进行拓展延伸,有效连接课外阅读,对阅读量进行增加,实现对阅读能力的显著提高。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将文体作为依据,引导学生对同类型文章进行选读,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对课内阅读教学中学习掌握的阅读方法和相关技巧进行灵活运用,获得裨益[4]。例如,在開展鲁迅先生的杂文名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阅读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在课后收集阅读鲁迅先生的杂文《春末闲谈》《灯下漫笔》《论雷锋塔的倒掉》,通过反复阅读鲁迅先生的杂文,体会鲁迅先生“匕首和投枪”式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

2.将作者作为依据,引导学生对作者的系列作品进行阅读。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包含了诸多名家名篇。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内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对名家的生平经历及著作进行补充,激发学生对名家著作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名家作品及其写作风格。例如,在开展《沁园春·雪》教学后,笔者向学生详细介绍了毛泽东求学、革命的经历,并向学生推荐了《沁园春·长沙》《菩萨蛮·大柏地》《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等毛泽东词作,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体会毛泽东诗词大气磅礴的特点,并感受毛泽东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将内容作为依据,引导学生对相关文章进行阅读。语文教师可将教材节选的文章内容作为依据,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著作资料等进行补充,引导学生自发阅读相关文章。对于教材节选的部分著作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对原著进行选读或者有计划的完整阅读。

(三)开展专题型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初中语文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专题型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宽课外阅读的范围和途径,例如,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查找阅读资料,并对阅读专题相关的视听资料进行浏览等,从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围绕阅读专题,开展具有较强综合性特点的课外阅读,在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的同时,增强学生对阅读资料的辨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收集筛选能力[5]。例如,在开展《智取生辰纲》的教学时,笔者组织学生以《水浒传》为专题,开展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在课内阅读中,笔者指导学生对“智取生辰纲”的情节和相关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并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对杨志、三阮、晁盖、吴用、刘唐、公孙胜等人的命运和结局进行探究。另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对《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绰号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梁山好汉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诸如宋江、李逵、武松、鲁智深、林冲等人的性格特点和生平经历进行分析,并和同学探讨最喜欢梁山好汉中的哪個人物?梁山好汉的行为存在哪些争议等。通过专题型的阅读,学生加深了对《水浒传》的熟悉和了解。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要秉承目的性原则、择优性原则、有序性原则以及有效性原则追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融通。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践,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加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分析对比、促进课内阅读对课外阅读的扩展延伸、开展专题型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等措施促进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实现良好融通,有效改善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桂红.浅谈如何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融合[J].学周刊A版,2020(19):139-140.

[2]张馨纳.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整本书阅读的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0):33-35.

[3]刘慧芬.素养视域下单元整体教学课内外联结策略[J].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2019(8):11-14.

[4]葛妮娅.让“课外阅读”之花在“课堂”的沃土上绽放[J].基础教育论坛,2019(20):8-9.

[5]胡颖.由“树木”到“森林”修筑课内外融通的快速通道[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8(12):268-268.

杨善三,安徽省安庆五横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于勒融通课外阅读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