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2021-06-06罗婷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驱动教学法阅读教学

阅读理解在初中语文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任务为中心,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进而帮助学生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驱动法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任务驱动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最根本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基本环节包括:创设情境、确定任务、自主学习和写作学习、效果评价[1]。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的意义

(一)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越性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阅读教学过程中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任务为主要路线,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任务驱动教学法主张学生围绕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来进行学习与思考、合作与探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

“任务驱动教学法”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在这种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密切地交往,使得教室环境变得更加轻松、自在,这种学习氛围又反过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人格的培养。

(二)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方面分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已引入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络查阅语文学习中的相关资料。所以,学生能独立完成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布置的任务。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教育观念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父母更重视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发展,现阶段的学生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标具有明确的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无论是从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的优越性,还是从可行性方面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存在。

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初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应该坚持以下原则:紧贴课文内容的原则,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灵活性原则等,以保证阅读教学有效进行。

(一)紧贴课文内容的原则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阅读任务,是经过语文老师深思熟虑,静心思考提出来的,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以及不同课本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并且紧紧贴合课文内容,围绕课文重难点。因此,任务的设置需贴合课文内容。

(二)与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相结合的原则

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析学生现阶段的水平以及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最高水平,教学应该着眼于最近发展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要介于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和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最高水平之间,不能无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2]。

(三)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提出的任务难度,教师要把握好一定的顺序性,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其次,从文章最表面,最基本开始讨论,然后深入到文章内部;最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教师要打好学生的基础,对学生不能操之过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得发展。

(四)灵活性原则

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时,要分析每一个阅读文章,针对不同的文章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材中,有一大部分的课文都在学生现有的经验之上,对于学生来说完全理解和把握是存在较大困难的,但又有部分课文通俗易懂,学生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困难。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一锅煮的方法。

四、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提出什么样的任务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有效的、有趣味的任务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考虑各类因素,来确保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有效运用,以下就来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中的作用。

(一)在课前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人物,事件,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基础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先布置一些与文章各方面相关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能对内容有大致的了解[3]。

教师在阅读教学之前设置文章中重要人物卡片,让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仔细阅读文本,设计出人物简介卡片。比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鲁迅的《孔乙己》等文章,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文章中的重点人物,在课堂之前通過对作者和文章中出现的主人翁资料的收集制作相关卡片,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比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时,老师告诉学生,不穿衣服在大街上行走你敢嘛?如果有人欺骗你,你会怎么样?虽然是短短的设问,但足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下来,老师就可以把这些知识点设计为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完成,那学生自然就会拥有一种急迫感,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4]。

学生查阅各钟资料,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学生就能够更顺利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领悟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且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顺利,让阅读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二)在课中的运用

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课堂教学过程息息相关,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中,要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展现,教师可以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并通过创设既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或者任务去学习,让学生拥有主人翁地位,拥有话语权和学习的主动权。任务驱动教学法其过程是任务驱动——动机激发——注重实践,极为适合初中语文的教学[5]。

对于一些对话性的文章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通过切身的参与更加深入的体悟文中人物性格特征,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对于一些介绍、说明性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创作一篇类似的作文。在这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自我满足感,而且学生也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了文章内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在课后的运用

语文学习成绩与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非常大的关联,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让学生养成温故知新的良好习惯。设计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活动,以此让学生更准确把握和理解所学知识。

对于一些故事类的文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所学课文以第三人称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一些议论性比较强的文章,可以组织辩论赛。这些活动的安排,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对于一些文言诗文,比如在学习《出师表》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了解三國时期的故事背景,了解诸葛亮为何要屡次北伐?通过了解这些问题,文章的大意自然也就了解了,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了。也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把文章内容改编为白话散文、白话故事。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任务驱动教学法给初中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教学方法。随着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深入探索和应用,它将日益成熟,这给初中阅读教学的发展和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初中阅读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效果斐然。

参考文献:

[1]姚丽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19(13):36-37.

[2]李隽.“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8,000(004):P.29-29.

[3]张青.任务驱动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2019.

[4]郝敬军.谈任务驱动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000(026):P.11-12.

[5]李明燕.任务驱动法在中职文言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10):104-105.

罗婷,硕士研究生,福建省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驱动教学法阅读教学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