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思辨性阅读的方式方法

2021-06-06曾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辨性思维能力文本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家家户户,信息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传输的速度每天都在变化。在这个时代,人类思维的逻辑性和思辨性成为重要的素质。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可以轻松访问复杂、丰富而庞大的信息。因此,他们思想的发展和训练,不仅是满足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小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与时俱进,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这对小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发展非常重要。

一、思辨性阅读的内涵

所谓思辨,字面意思即“思考辨析”,在哲学上的含义是“理论理性”,若将思辨这一概念运用到阅读活动中,就是指在阅读活动中的抽象思维活动。思辨性阅读是阅读主体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问题对文本进行独立的解读和评价;它是阅读主体对生活进行理性思辨和感悟的统一过程。解读主要指向文本,即学生可以充分而透彻地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而评价则指向主体自身,即学生可以从自身出发,对文本形成完整而合乎逻辑的观点,同时进行理性的自我反思。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辩证分析与感悟生命的统一,并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理性与感性的统一[1]。

二、思辨性阅读的特征

(一)反思性

反思性是思辨性阅读的基本特征。不仅是指读者的深刻思考和对文本矛盾或问题的理性分析,而且还指向读者本人,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的监视和反思。思辨性阅读是读者反省思维的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发现文本中由于反思而产生的问题和矛盾,然后继续进行反思性活动,以通过反思解决复杂的问题。

(二)延展性

延展性是思辨性阅读的重要特征。延展性从根本上强调思辨性阅读要求读者具有广阔的视野,扩展对特定问题的思考,前后进行连接和比较,在阅读文本时不断发现和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延展性不仅是指扩大阅读的内容和形式,而且还强调读者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范围的扩大。语文教学中的思辨性阅读与阅读材料的扩展密不可分,特别是与经典著作段落的阅读密不可分。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辩证地理解文中描绘的人物,老师必须补充现有的阅读材料或比较人物[2]。

三、思辨性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思辨的主动性

为了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从教师到学生的方向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主要是教师以填鸭式方法,这样把知识一下子灌输给学生,让孩子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记住了知识并不一定理解了知识,这样下去只会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机器人。或者以教师的思想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教师的思想,推进教学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教师的思维与小学生的思维之间存在代沟。即使老师模仿并捕捉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特征,也仍然会迫使老师的思维约束或限制学生的思维。这些局限性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训练,并且很容易形成习惯性思维。学生不仅不能真正掌握所读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无法发展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而且阅读时还会承受压力和困惑,这会导致阅读中断,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非常不利。另一方面,学生不能主动阅读,也不能释放他们的原始思想,从而导致学生在阅读语文时感到枯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阅读压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来阅读和参加课堂学习活动,促进自我思考,然后进行培养和训练。例如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要让学生按自己的方式去阅读课文,目的是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让学生用角色对话的方式自己去模仿朗读,感觉角色,体验心情,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进行思考,有所感悟。

(二)转变阅读方法,提升思辨的有效性

为了发展有效的思辨性教学,必须将传统的模块化阅读方法转变为实用且合理的阅读指南。为了确保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以及学习目标的实现,在课堂思维变革的前提下,也應改变教学方法,并且应该改变思维方式,以便学生可以更轻松地根据经验来感知学习。由于小学生还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的思维潜能仍在发展,理解和接受没有经历过的内容、语言或情感并不容易。因此,应从小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通过对陌生人的熟悉理解,通过体验和理解未经历的内容或情感,并通过理解来辨别。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体验式阅读策略一方面可以使陌生的知识或情感教育的内容有意义且易于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激发并指导学生的思维。只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思想才能真正进行有效的思辨性引导。如果学生感到枯燥或难以理解,或者学习的内容存在差距,他们将无法有效地思考。因此,为了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和发展小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能力,有必要从体验式教学方法入手。在学生熟悉且切实的情感思维基础上,继续教授思辨性思维。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可以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悟,通过提问“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让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秋天的雨是怎样的,激发学生兴趣,主动思考。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促进学生思辨的进步

为了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心理思维的发展,语文阅读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图片和讨论的方式。以阅读《黄山奇石》为例。本文用以下语言描述了黄山奇石的形态:“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在阅读这段文章的同时,学生可以了解到黄山石头的形状。但是,在这段文章中,很难理解作者在词汇之间表达的情感,因此,更难于通过阅读来欣赏自然创造的力量和感觉。一方面,学生可以简单地通过绘画来绘制文本,在此过程中,可以从文本描述中找到作者创作的场景的逻辑顺序,也鼓励学生使用他们的想象来描述黄山奇石的形状,这无形地增强了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共鸣,并吸引了学生对黄山奇石的理解;另一方面,老师可以提出问题,互动和讨论可以增强学生对写景技法的理解、学习和积累词汇技能,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欣赏、感叹等内容,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比较材料和学生的感受差异来提高学生的思辨性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感知的思维能力,并通过感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引导学生反思,加强思辨的深入性

首先,教会学生围绕思辨性阅读的文本制定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标,并对现有知识进行分类。特别是,教师应刻意引导学生有效地预习课文。为避免学生盲目预习,教师应向学生提供预览信息。例如,在《曹冲称象》中,向学生清楚地说明了阅读的目的,使他们能够理解课文并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并为学生提供扩展课堂所需的信息和知识。课前预习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整理有关阅读目的的知识,阐明自己的思考性思维,为思考性阅读做好准备,并开发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次,教会学生在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思辨性过程,理清自己的思想,将思辨引向深入。这要求教师集中精力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进度,并使用一些问题来确定学生是否从课文中学习了有用和重要的信息,以及学生的思维方向是否已改变。教学生问自己一些问题:我的思辨内容是什么?我形成了基本观点吗?我如何证明我的观点?这个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等。教师还可以允许学生用“出声思维”的方法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推测过程,以检测应用思辨策略的使用并确保他们正确使用思辨策略。通过以这种方式进行反复学习,学生可以不断提高他们的思辨技能,并最终实现自动观察其思辨性阅读的过程。

最后,教学生在思辨性阅读完成后重复并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将他们的思辨性阅读过程与原始计划进行比较,评估他们的解释是否与课文一致,阅读和思考是否有效、正确,是否合理的应用阅读策略和方法,在思考式阅读教学过程中,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并对随后的思辨性阅读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应善于在课堂学习结束时进行复习、总结和評估,以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想法并完善评估标准。

总的来说,小学生语文的阅读培养中,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不仅是区分知识与能力的发展,而且是区分情感、开阔视野和理性的素质的发展。在小学语文中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适应时代的社会需求,而且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保证。在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上,有必要改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同时改变教学方式,增强教学能力。以学生的感知为基础,并辅以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思辨性的思维活动,以实现学习目标,发展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能力,并同时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格明.语文教学应当倡导思辨性阅读[J].语文学习,2015.

[2]郭昶.小学生思辨性阅读指导四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09.

曾华,福建省长汀县实验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思辨性思维能力文本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思维能力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培养思维能力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高考作文突出思辨性是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