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2021-06-06王捷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语感文字文本

以学生为本的语文教学,朗读能让学生更为细致地感受到文字的力量,能让学生爱上文字,并且通过朗读来真正的理解文字的内涵。朗读的声调可以根据文字本身的内容而产生变化,或低沉、或高亢、或悲切,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兴奋的,当文字通过声音倾泻而出,每一字每一句都透露出作者和朗读者的内心情感。当作者写下文字的时候,内心满是灵感和情愫,而在朗读者对作者的文字進行朗读的过程中,也是用自己的生命在诠释自己对于文字的理解。在二者之间犹如交响双重奏般的灵魂碰撞与交汇下,能够让聆听者拥有身临其境之感,让人仿佛在文字与情感的世界里畅游,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通过文字得到更多的收获,教师就需要努力地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强调朗读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专注力是首要的,要始终坚持让学生心无旁骛地进行朗读,这样既可以帮助其实现对材料的记忆,又能够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入的理解。在学生朗读相关的文章多遍之后,不仅加深了对精彩词句的记忆,也自然而然就会寻找到语句之间的联系。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文本的意义、气韵还是节奏都仿佛在学生的口中浑然天成,学生朗读的经验越多,对文本认知的越深刻,也就越能够懂得该怎样阅读文本,这样的“立体学习”才能使得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境地。

在朗读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与作者之间实现最为直接的文本交流,能够通过作者的文字去体会其所表达出来的含义,朗读者也是文章的体验者,对于文本的印象是最直接、最准确以及最深刻的[1]。

例如,通过朗读《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篇美文,体悟到:文字是有思维的,朗读同样也是有思维的,因而字句之间所带有的起承转合,需要在不同的阶段展现出不同的力度。起头这句:“我能想象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然而我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生了。”看似波澜不惊的话语里却也掷地有声地体现了全文的中心,过程中无论是轻重音的把控还是朗读的停顿都会使得语句呈现出别样的风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字一句地来进行赏析性的朗读,也可以和学生一起朗读这篇文章,让学生在其中倾注自己的情感,更加深化学生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

语感所指的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其直接且迅速地体现了一个人的语言素质水平。语感在语文水平的评判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培养学生的语感。当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大声朗读时,便可以获取相关文字当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进而能体味、感悟蕴含在其中的意境和情感。通过对文字的反复朗读,可以使得学生的语感获得锻炼和提升。当学生一拿到文本,通过朗读,就很容易感受到作者在作品中表述的内容和倾注的情感,比起教师的枯燥说教和灌输,学生自己通过朗读所获得的领悟还来得更加的扎实[2]。

例如,在朗读《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里面有这样一句:“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当你们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在朗读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理解“信念”到底是什么,交响曲本身是一种什么样的乐曲,能够被用在这里又代表了怎样的深刻含义[3]。这些内容都是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实现逐步的领悟的,对于上下文之间的衔接与意指,都要达到充分的了解。只有朗读者不断的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有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形象感受,才能够增加语感并有效地获得思想上的熏陶。当我们想象自己是马丁·路德·金,带着梦想义无反顾地站在众人面前去演讲的时候,需要怀揣怎样的心情,自然而然地就会在朗读的过程中加入深声情并茂的元素,这也进一步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

三、唤醒学生的写作灵感

对于写作来说,需要体会到文字的美感,才能够进一步地发展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唤醒写作灵感。美感所指的既是写作技巧的美感,也可以是行文结构的美感,还有对瑰丽语言的美感。当我们设身处地与文章的文字一同遨游在浩瀚的情感世界里时,内心的感受便能够通过文字来进行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情绪始终牵动着脑海中的文思,要想真正地发挥自己的文采,就只有在思维通达的基础上才可以形成自然的表述[4]。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对写作灵感进行不断地唤醒,进而提升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三重朗读法来帮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首先,学生自行朗读自己所做文章,在读的过程中检查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发现语病或者是不通顺的地方就需要做到对应的修改;然后分成不同小组交叉朗读或者在同桌之间进行互相朗读,圈画出对方所写的内容当中值得借鉴得好词、佳句以及写作手法等;最后,在聆听教师朗读和讲解作文的过程中做好自我作品的评价与升格。通过这样的三个步骤,在短时间内,对于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升有着良好的效果。

四、重塑学生的完美人格

大声朗读,可以使得学生的脑神经保持住活跃的状态,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在朗读中学生明白可以在声音当中添加他自己的风格,表达内心独特的情绪;在朗读中也可以进一步突破内向学生的心理壁垒,让他们变得更加乐于交流;在朗读中学生也同样会不由自主地融入自己的思维,所遇到的问题也会在与他人的交流与辩论中逐步解决;在朗读中,学生也丰富了日常生活,感受到生命的多姿多彩。这样就能使学生不仅在语言方面获得高质量的提升,也在自我人格上实现不断塑造、更新。

我们教书的目的始终在育人,在育人的过程中通过朗读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更加欣赏自己的声音,增强话语的流利表达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对语言进行练习,对自己的个性进行了全面的发展,运用高度的热情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当中,也可以有效的确保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入到良性循环[5]。

五、推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到文章的各项要点,当学生在阅读相关的文章的时候,一定会找到彼此之间的联系。在日常学习当中,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高效训练就能提升朗诵能力,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其在艺术以及文字方面的素养。

朗读本身可以成为学生的特长以及爱好,有时爱好也能够变成自己的主业。许多关注国产电视剧和动漫的学生,可能都知道的一位优秀的配音演员张杰老师。其大学主修也不是播音主持专业,而是旅游管理,他用声音打造出来的角色不计其数,而他在配音界早已名声在外。实际上朗读也是一种个人的情怀体现,当学生能够掌握朗读的技巧与内涵时,他们也能够在文字当中倾注自己的个性与才华。只要学生能够始终如一地对此进行专业性学习,就有可能能够走上播音主持的道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增加更多的可能。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要始终秉承对汉语言文字的尊重,而教师在落实朗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一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一旦课堂上处于干涩或者空洞的状态,就会使得学生对于学习失去兴趣。在朗读教学的滋养下,教师要帮助学生读出语感,读出眼界、读出涵养,促进学生未来发展,因此深入研究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以及学生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很有必要。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与研究,以增强朗读教学的素养与技能。

参考文献:

[1]李宗穆.浅谈朗读训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9):119.

[2]牟俊萍.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作用探索[J].新课程,2020(29):62.

[3]金莉莉.试析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20):183.

[4]郭静如.初中语文朗读体验教学策略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20.

[5]沈银银.基于脑科学的语文背诵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0.

王捷,甘肃省甘谷县第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语感文字文本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