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诗歌评价题的解答与应对

2021-06-06肖睿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答题题目诗歌

“诗无达诂”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鉴赏方式之一,其中的“达”意思是明白通畅,“诂”的意思则为运用现代语言解读古文涵意,“达诂”二字合起来就是通达明了之意。诗无达诂则可以这样理解:诗歌并没有确切的解读,要依靠领会其中的意蕴而无法用语言传达。不过,诗无达诂,亦有正解。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运用正确的方法解读高考诗歌评价题目的应对策略,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完全能够掌握解题的思路,正确的解答问题。

一、正确解读,挖掘有用信息

相信在紧张的高考备考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已经带领学生针对高考的各个语文知识点进行了全方位的复习,已经具备了较为充足的语文基础知识储备,能够较为从容地应对不同的高考试题。然而对于诗歌评价题的解答,实际上只需要将知识储备中的相关知识进行迁移整合,便能够解决诗歌评价题中设置的具体问题。但是能否正确地解读诗歌评价题,并深入其中挖掘有用的信息,将会对答题结果造成直接影响。追根溯源在于,高考的诗歌评价题中涵盖了众多隐藏的有用信息,需要学生仔细发掘。只有找寻到这些隐藏的关键信息,并以此为据进行答题,才能够写出最为规范的答案。相反,如果学生并未深入其中挖掘到关键有用的信息,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回答的准确程度,继而影响回答得分。因此,学生在面对诗歌评价题的时候,势必应该深入挖掘,掌握有用信息,具体而言,学生应该尤其注重挖掘下述几个方面的内容。

1.挖掘诗歌背后的时代背景

一般而言,优秀的诗歌文学作品都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折射出时代背景。为此,在回答诗歌评价题前,应该首先仔细梳理作品所在的时代社会背景,将作品投射到实际的社会环境之中进行解读,从而可以有助于学生更为准确地深入理解诗歌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以及明确作品是如何通过字里行间传达出这一积极的影响。譬如,盛唐时期的诗歌作品通常都带有雄浑而豪放的饱满感情,而晚唐的诗歌作品则以较为沉郁悲伤为主要的感情内涵。这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而导致了作者不同的心境和情绪,故而诗中表达的感情也有较大差异。

2.挖掘诗歌作者的信息

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剖析诗歌作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作者在创作诗歌时的场景与处境,并分析作者所属的创作流派。但如果学生对作者并不熟悉,那么往往在诗歌后面会附带作者的相关注释,学生务必细致深入分析注释中的信息。与此同时,由于每一位作者所属的流派也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便要求学生学会依据具体情况对诗歌进行分析。譬如:对于陆游的《鹊仙桥》而言,根据“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予”字面的意思可以翻译为:镜湖的风光本来就属于像我这般闲适的人,又何须非要官家的恩赐不可呢。然而,依据作者的相关生平信息,结合其事迹综合分析,可以深度挖掘到这句诗的内涵—作者借助贺知章的事作为切入口,表达出对于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藐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壮志雄心难以实现的失落情感。

3.挖掘诗歌评价题目中的信息

拆解诗歌评价题目之中隐藏的信息也是诗歌赏析的重点之一,通常在诗歌评价题目中都涵盖了诸多信息。譬如,时间、事件等等信息都可能被隐藏于题目之中。同时,作者当时的心情、所处社会地位等信息也可能潜藏于题目之中。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题目中的信息。诗歌的一大特点就是含蓄,而诗歌评价题目也具有隐藏本意的特质。此时,若是能够分析出暗藏之隐喻则十分重要。譬如,以《西塍废圃》的诗歌评价题为例:“某些人说,这首诗歌用词浅近清新,然而意境却奇妙自然,尽管是“废圃”,但“废”而不冷。请根据诗句作出简要的分析。从题目入手,“废圃”,“废”而不冷是关键,不过学生在理解上通常比较容易,“废”是指荒废、废弃;而“冷”是指凄冷。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尽管园子已荒废但是却不凄冷,在回答时尽量选择正面性的语言回答,不凄冷也就是说园子具有活力、生机勃勃。再来看题目中隐藏的暗示,直观看来就是语句表达了因果关系,这就为我们解题的思路指明了方向,应该从用词和意境方面来进行回答。词语浅近,是指词语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有意境则是指整体的氛围意深高远。参考答案:蟋蟀与蝉虽在秋日鸣叫,却引发了我浓厚的兴致,可以猜测叫声是婉转而充满生机的(1分);尽管玉簪花已经凋零掉落,却仍旧可以散发出一阵阵清新怡人的香气(1分);野塘中的鱼儿使得整幅画面生动鲜活起来(1分),秋荷虽然枯萎,火红的夕阳照在上面,仿佛伞一般保护鱼儿,给整幅画增添了一层浓浓的暖色(意对得1分):由此可见,这道题目从表面来看是一道诗歌评价题,然而通过抽丝剥茧,将它从用词与意境两个视角出发回答,便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4.挖掘注释中的信息

一般而言,诗歌评价题后面都会有一些相关的注释,而注释中往往暗藏着诸多有用的信息,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注释,并挖掘其中的重要信息,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的理解诗歌中的重要词句、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的心境、生平典故等等信息。

二、规范答题流程,掌握解题步骤

高中语文考试大纲中针对诗歌评价题特别指出,此类型的题目的考点应重视从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众多方面来分析和理解。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答题的时候,应注意从“意象→意境→技巧→情感→思想”逐层深入进行理解。同时,为了提高诗歌评价题的回答准确率,以及提升得分率,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继而进行规范回答。

1.精準把握诗歌评价形象

(1)综合概括形象的特征。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说明形象。

(3)概述形象的深远意义。

2.精准评价诗歌的语言表达

一般而言,回答诗歌评价题目,应该尤为注意拆解词句,不仅应探究词句的字面意思,还应深入挖掘其隐喻和引申含义,并提炼其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继而在此基础上分析品评诗歌的风格。其中字词赏析与诗句的情感表达一直以来都是高考语文诗歌评价题目的重点内容。此外,还应注重规范答题,依照题目的有效指引有序回答。

三、值得特别注意的几点

尽管诗歌评价题具有一定程度的多元开放性,然而还具有一定的限制与规定。因此,以下几点应该引起重视。

1.态度应鲜明

在回答评价观点态度这一类型的题目时,当题目中表达的问题是诸如修改一下是好还是不好的时候,学生回答首先应表明观点,不可含糊不清。对于此类型题目,参考答案往往十分明确:回答好或不好通常都能得分,因而最好将鲜明的态度写在醒目之处,方便阅卷老师查阅,避免误判。

2.肯定名家点评

名家的点评通常都具有成熟的分析思考以及较为独特的视角,往往比普通人看得更加深刻,而出题者对于选用的专家评论实际上也是有所倾向的。为此,这类题目虽然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但是学生应该格外留心专家的观点,切忌将主流观点弃于一边。因此,尊重名家点评是较为聪明和讨巧的选择。

3.从自己易入手的方向切入

回答诗歌评价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自己熟悉的地方进行切入,譬如,若是熟悉诗歌的结构和描写手法,那就从这个视角切入回答。如果对于诗歌的叙述顺序十分清楚,那就可以从时间的角度进行回答。

总而言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回答詩歌评价题的方法,更深入的理解诗歌。教师应重视加强平日的诗歌评价训练,引导学生熟悉诗歌评价的技巧,指导学生从诗歌评价题型的时代背景、作者、题目,以及注释等方面信息深入挖掘,精准理解诗歌内容。同时,应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流程和答题步骤。此外,还强调了在回答评价题时应注意的几个答题技巧,以期能够提升学生回答的准确性,从而提升诗歌评价题的得分率。

参考文献:

[1]梁世能.诗歌鉴赏当有“理性思维”——由古诗阅读选择题引发的思考[J].语文天地,2017(07):3-5.

[2]王素珍.坚持 借鉴 创新——近年江西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2013(31):60-61.

[3]郭家海.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考评标准分析与借鉴——以辽宁高考题为例[J].辽宁教育,2012(19):85-87.

[4]刘绍萍.一份走向成熟的语文试卷[J].湖北招生考试,2006(21):41-42.

肖睿,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答题题目诗歌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关于题目的要求
诗歌岛·八面来风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