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时评阅读的问题思维看高考作文的思维方法

2021-06-06应刚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时评思维

近年来,高考作文材料呈现出贴近社会现实、紧扣时代脉搏、关注青年成长的鲜明特征,尤其是对社会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表达对时代、对个体的关注和反思。这要求考生对作文材料有深刻的理解,对问题有鞭辟入里的分析,立意高远,思维清晰。

这跟新闻时评的写作要求和思维方式比较相似,阅读时评既可以积累素材,又可以锻炼思维。尤其是新闻时评所体现的问题思维特别值得学生在写作中加以借鉴。高中生阅读量和直接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有限,如果能科学有序地進行时评阅读训练,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一、问题思维的积累

我们以2020年高考周期内(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上半年),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受关注度最高的十大新闻评论为例,看看时评作者展现出怎样的问题思维,对社会热点问题作了哪些思考和分析。

1.战略的举措:第一篇《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进一步完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列为重大国家战略。全面剖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雄安新区建设、深圳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区域协调发展向纵深推进。

2.辉煌的历程:第二篇《凝聚爱国主义的磅礴力量——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典启示录》,聚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新中国70华诞,指出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是国之大典,气势恢弘、大度雍容,纲维有序、礼乐交融,充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有力彰显了国威军威,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

3.安全的隐忧:第三篇《坚持“一国两制”,反对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以习近平在巴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期间发表的讲话和在中南海会见来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时的表态为背景,强调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坚定不移,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的决心坚定不移。

4.文明的互鉴:第四篇《四大主场外交连续发力,展现中国维护多边主义大国担当》,习近平主席出席了四大主场外交活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今年,深入阐述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出维护多边主义时代强音。

5.杰出的功勋:第五篇《共和国不会忘记》,记录“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的授予过程。“共和国勋章”授予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道德品质高尚、群众公认的杰出人士。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在各领域各行业做出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道德品质高尚、群众公认的杰出人士。

6.发展的危机:第六篇《危机还是转机?》回顾自2019年起,美国正式将华为列入到“实体清单”之中,导致华为遭受到了一系列的“软硬件”断供,从目前来看,在美国针对华为持续打压,以及针对欧洲盟国的持续施压之下,欧洲多个国家已经开始妥协。而这对于华为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危机。

7.最后的攻坚:第七篇《以过硬作风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坚定信心,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8.文化的传承:第八篇《从农村姑娘到推广大使》,关注李子柒受邀担任“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4月末,她的YouTube频道粉丝突破了1000万,视频播放总量达到了13.45亿,成为了平台上第一个粉丝破千万的中文创作者。媒体对李子柒的态度一直是颇有赞许。央视新闻表扬她:“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9.人类的困境:第九篇《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分析新冠病毒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造成全球经济衰退,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全球将出现经济下滑和大规模失业,这会比十二年前的金融危机更严重。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临危受命,奔赴武汉,驰援疫情重灾区,84岁的钟南山挂帅出征。

10.年轻的信仰:第十篇《我们向天行》,记录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北斗三号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正式完成。这支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1岁,其中60%是“80后”,23%是“90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主任设计师胡炜感慨:“这是创新的胜利,也是年轻的胜利,我们就是要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创新的冲动!”

通过上述十篇高关注度的时评,我们可以思考,当面对一个社会生活事件时,我们往往可以从以下角度去思考和认识:从事件的时间维度来说,有战略的举措、辉煌的历程、最后的攻坚;从事件参与的主体来说,有杰出的功勋、文化的传承、年轻的信仰;从事件的外部环境来说,有坚定的决心、发展的危机,也有文明的互鉴、人类的困境。

二、问题思维的运用

上述十篇时评虽然不是专门为高考作文而存在,但其观察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阐述观点的技巧,都能在作文的立意和构思方面给我们很多启示。

1.全国I卷

例如2020年全国一卷作文题,从“杰出的功勋”“人类的困境”“年轻的信仰”等时评思维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人才战略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决定性影响,无论是共和国七十年历程中的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功勋元老,还是疫情之下逆行而上的医护人员,抑或是在新时期杰出的年轻科研工作者。从个人层面而言,他们均在各自的领域中充分展示了自身的价值;从国家层面来看,又无不体现国家对人才的大胆任用和对其价值的充分肯定。

以上述角度来剖析全国一卷的作文材料,既可以从杰出人才的巨大价值出发,谈管仲充分发挥个人的治国才能,辅佐齐桓公扫除诸侯,成就一代霸业,为齐国的强大居功至伟;也可以从国家对人才的重视和启用的角度出发,谈齐桓公不计前嫌,胸怀宽广,敢于、善于用人,从而成就自身的功业,或者谈鲍叔善于识人,知人善任,大公无私,唯才是举,大胆举荐比自己优秀的治国之才取代自己,成就了管仲和君王的同时,也在历史上为自己赢得了生前身后的美誉,可谓一举三得。

2.全国II卷

例如2020年全国二卷作文题,从“文明的互鉴”“人类的困境”等思维角度可以看到,一带一路等文明交流互鉴的渠道直接体现了当前维护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以及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危机的背景下,各国通力合作,携手抗击病毒蔓延和保持开放的贸易,共同抗击疫情的基本理念。但世界并不太平,人类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安全的隐忧”“发展的危机”等角度又让我们看到在贸易、科技等领域单边主义、反全球化愈演愈烈,美国背弃自由贸易,动用国家力量对中国的发展围追堵截;各种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危害中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

从上述角度出发来分析全国二卷的作文材料,既可以从正面的角度来直接回答“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主题,阐述“没有人是与世隔绝的孤岛”“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当前全球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共同命运的必然趋势,体现中国以文明互鉴的方式倡导全球交流合作所代表的人类发展的正确方向;也可以从反面的角度来辩证思考,充分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的各种国际势力交锋、对抗,公平健康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正受到威胁和破坏,全世界尤其是代表着未来的青年人必須对此高度警惕并达成广泛共识。

3.全国III卷

例如2020年全国三卷作文题,可以运用的思维角度更加丰富多样。从“战略的举措”“辉煌的历程”“最后的攻坚”等角度可以看到,国家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是一个有无限机遇和广阔前景的时代;从“杰出的功勋”“文化的传承”“年轻的信仰”等角度,我们又可以找到在时代进步的背景下,个体在多元化的历史舞台上所体现出的丰富的生命形态,以及对时代的发展的推动力量。

以此结论来解读全国三卷的作文材料,青年人如何找到“镜子”来审视自我,如何为自己画好像?考生既可以站在时代的外部环境,充分意识到飞速发展的时代为青年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成才机遇,青年人应该将时代发展对青年人的要求作为“镜子”,磨砺自我,将自己锻造成符合时代标准的有用之才。同时,考生也可以关注青年人的内在动力,从共和国的功勋偶像,到当代红遍网络的文化偶像,再到缔造国之重器的科技偶像,各种杰出的榜样也是青年人审视自我的“镜子”,是绘制“自画像”的重要参照物,榜样的不凡成就是青年人成长的强大内驱力,是为自己正确、精准画像的生动教材。

三、形成问题思维的方法

以上分析了如何利用新闻素材在材料的外部积累问题思维,并运用到作文的构思立意中。同时我们还可以深入新闻材料的内部,通过对材料的理性分析,发现和积累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1.透过现象,挖掘本质

第三篇《坚持“一国两制”,反对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透过当前香港问题的种种表现,剖析乱象背后的诸多外部因素,并表达中国政府坚持“一国两制”的坚定决心。第八篇《从农村姑娘到推广大使》,从李子柒走红的个人因素,看到其在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的巨大影响,评析其产生的真正价值。第十篇《我们向天行》,从年轻的北斗导航科研团队的成功,探寻理想信念、人才机制等关键因素的作用。透过事物的表象,发掘其过程与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例如2020年新高考II卷(海南卷)的作文题,要求考生以“带你走进______”为题,围绕某地名写一段主持词。该题目显然是要求考生从地名这种文化现象出发,对自然特征、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著名人物等进行筛查,充分挖掘该地域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征,注重表现文化自信的精神引领。

又如2020年天津卷,以对“中国面孔”的思考和感悟为主题进行写作,这就要求考生从“中国面孔”的现象想到各种面孔所代表的真正含义,并与题干中提到的“2020年的春天”的特定背景结合,将深厚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与日常生活细节的坚毅乐观、温暖关爱结合,既可谈个人如何坚定信念,塑造自己的“中国面孔”,也可谈对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的感悟。

2.辩证思考,一分为二

第六篇《危机还是转机?》既看到华为所遭遇的各种“断供”产生的巨大危机,又看到应对的策略与深刻反思。第七篇《以过硬作风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既关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又关注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新起点。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矛盾的对立与统一,需要我们经常运用辩证思维来看待问题。

例如2020年新高考I卷(山东卷)的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就体现出鲜明的思辨色彩,考生必须对二者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度理解,看到虽然防疫要求人与人产生距离,但战疫却让整个社会凝聚起来,加强了整个社会的联系。

又如2020年上海卷,“转折在意想不到时发生”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需要站在个人、群体和人类等角度,既承认“转折”发生的突然性,又要认识到人对事物发展的进程能发挥重要作用,是大有可为的。

3.普遍联系,全面分析

第一篇《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进一步完善》,将黄河流域、大湾区、长三角、海南、深圳等当前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进行横向联系,关注区域协调发展的纵深推进。第四篇《四大主场外交连续发力,展现中国维护多边主义大国担当》,联系习近平主席出席的四大主场外交活动,构建大国外交的蓝图。事物之间总是普遍联系的,搭建事物之间的关联才能全面分析问题。

例如2020年浙江卷,就要求考生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与“家庭的预期”“社会赋予的角色”的最佳契合,理性审视个人期许与现实的矛盾,找准时代定位,努力与家庭社会的期许合拍,将个人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

又如2020年北京卷的作文题,55颗北斗卫星“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更是典型地体现了事物间普遍联系的思维。要看到“个人功用”,也要关注“共同作用”,实际上是引导考生思考个人与集体、个性优势与协同发展、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既可写小我与大我,也可联系单边主义与多边共荣的关系。

写作中问题思维的形成和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在时评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加深感性和理性认识,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应刚,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时评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时评的一般思路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漫画·时评
漫画·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