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作文教学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

2021-06-06赵伟珍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无序题目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中,大多存在“不关注,弱重视”作文的现象,更多地将语文教学的重点都放在了其它的方面。细究其本质,还会发现不仅仅是在关注度上的弱重视,更有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亚混沌”。所以在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要解决初中作文的不被重视、地位边缘化问题,改变作文教学的“无序”,做到教学的“有序”,是需要探讨的话题。

一、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在面对写作时,会出现抵触畏难的情绪,学生的写作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针对出现的此类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初中阶段教学内容的有序化,将课堂上所学习的以及需要加强练习的写作技巧和学生自由发挥相结合。除此之外也要对作文的具体内容和写作形式不过分加以限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切题、应题的基础上“随意”创作。

(一)教学目标无序

目标设计应当是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情进行分析,设计出可操作、可达成、可检测、可评价的课堂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能力合理提出学生所能接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对教学内容深刻挖掘,找出学生普遍难于理解的内容,做好对重难点的讲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7-9年级写作的要求是笼统的,各个年级具体达到什么程度,按照怎样的序列进行写作训练,并没有细致的说明;笔者所在学校的作文批改评价标准同样说明在初中阶段写作目标无阶梯式递进。总之,作文教育意义同样模糊,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没有完整的阶梯式递进、内容逐渐深化、主题愈加丰满的历程,即初中作文教学存在“无序”的发展现状。

(二)教学思路无序

观察发现,很多学生都很少关注和重视作文,教师对学生其它方面发展的重视程度也远远大于对作文方面的重视程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往往跟随自己的感觉,对待作文的态度仍然是“就事论事”,这个题目写得好就好,写得不好就不好,教师只能针对本次作文给出一个评价,却无法从学生写作发展的角度给出指导和引领。针对考试当中的作文题目也只是给予一个范文进行参考,让学生在作文能力发展过程中如同“盲人摸象”一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作文学习方法导致其不能触类旁通。

(三)教学步骤无序

教学步骤的制定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关键的环节,而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教学步骤“无序性”。对于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和符合大部分作文写作的一般步骤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随意安排,偶然性强。每一次作文写作教学和练习都无法让学生借鉴上一次的写作步骤经验。由于缺乏有序的教学步骤,很多有关作文素材的积累步骤也很难进行,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能力很难得到提升。

二、初中作文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

1.获得更多有效的作文素材

这个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一定阅读并进行摘抄和记忆,来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让学生带着目标去阅读,同时让学生养成在阅读当中收集素材的习惯和丰富自己写作的方法。在以后读到一些作文书或者是名著、小说时能够应用这种习惯去收集到更多的好词好句,将自己的作文素材库进行充实。

2.利用素材流畅地进行故事续写

培养学生故事续写能力是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基础,所以故事续写能力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个必要能力。故事续写是指学生在阅读题目给出的前半部分文章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词汇去进行下文的续写。在续写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不仅仅是对原文意思的衔接,更是语言的流畅表达,所以就需要学生有足够丰富的词语积累。

3.根据题目的内涵掌握写作的大致脉络

很多给定题目的写作不仅仅需要一定的作文素材积累,也需要学生能够掌握写作的大致脉络。例如作文的通篇时态,是写眼前发生的还是写回忆过去的,像《记忆中的那抹绿》很显然就是回忆往事;例如文章的人称视角,是第一人称还是像《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以小伙计、若瑟夫的全能视角来写,像作文题《校园拐角遇到爱》这样的作文题就要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而像《勤能补拙》《读书真好》这类的题目,就确定了褒扬之义,不能再写相反的观点。各种类型的文章题目在经过一定的训练后学生要能够在写作之前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做到除内容之外的不跑题、不偏题。

(二)理顺教学思路

教师在进行写作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把一节课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阅读,一个是写作。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集、积累一些写作方法和素材,然后运用到写作中,实现教与学的整体结合。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就目前所学的单元进行专题文章的选取,在所选取的文章里应该含有大量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内容;上课时,可以让学生首先回忆与本单元专题有关的素材,然后进行小组分析,这是一种能够培养他们面对写作题目极速思考能力的鍛炼。这样学生对作文的内容、方法都可以有一个大体的模仿,就不会觉得作文难写,写作时再根据自己的特色进行创作安排,这样的文章既有形又有料。

(三)明晰教学步骤

1.主题导入

对于主题导入,教师可以首先给出一个与主题有关的照片或者视频来引发学生对此的思考,然后让学生阅读课前准备好的文章。在阅读以后,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一些特点进行提问,例如文章的文体特点等,即培养学生对于阅读文章过程中要注意的关键信息,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去分析文章的大意。以一个文章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由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出一幅图,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这幅图里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如果让你开始写作你会怎样安排它的结构,采用哪些素材?”在学生给出回答后,教师在学生掌握文章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并借此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材掌握能力有一定了解。

2.熟悉过程

熟悉过程指的是要学生对给定题目的写作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熟悉,包括一些主题的内涵所在、写作的特色所在、时态和语态的理解等。然后就是对所收集素材的记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把所讲范文里的一些难点句摘抄出来,让学生对这些句子进行反复的分析,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对句型设计、词语素材、写作技巧等内容进行反复记忆和理解。这可以说是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潜移默化的掌握过程。

3.写作练习

在对文章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分析、熟练、记忆过程后,就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了。写作练习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第一步:句子练习。第二步:小组讨论。第三步:写作练习。下面分别就这三步展开简介:

(1)句子练习。句子练习指的是教师可以发布一些和所学主题有关的句子,空出后半部分来让学生进行续写,或者是可以给出一张图片,让学生利用自己思路和素材积累经验进行描述,除此之外,也可以给出两个句子,让学生利用合适的连接词块来将两个句子进行组合。这样的句子练习可以让学生对于素材的记忆更为深刻,而且对于写作的能力也有了基础的掌握。

(2)小组讨论。进行小组讨论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对于一个给出来的被要求写作的题目进行讨论,对题目里给出的关键词进行写作内容的猜想,对写作题目或者材料里的伏笔和关键词进行推敲和挖掘,然后将其作为接下来写作的主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小组可以合作,将符合作文题目或者材料的关键意义表达出来,作为续写的提纲,小组可以合作进行作文内容的预测。

(3)写作练习。最后一步就是进行相应主题的写作了。在前面的能力铺垫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开始进行作文的练习了,教师要对练习之后的结果进行批阅,对一些学生把词语用错的情况、没有考虑到作文体裁要求的情况、出现偏题的情况等都进行总结,然后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题,对下一步的教学步骤加以完善和改进。

三、结语

针对当前作文教学要求莫衷一是的不良现状,为有效解决日常作文教学中出现的“无序”状,相关教育部门要及时组织教师制定规范初中单元作文命题教学的适用性教学教案,同时对语文教学教师运用的手段方法进行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指导。在此基础上,要建立规范初中作文教学常规命题教学法,按照语文教学特点研究构建作文教学内容体系、与初中课本内容同步、单元作文写作教学内容互相整合。

参考文献:

[1]刘海英.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指导分析[J].考试周刊,2018(1).41-42.

[2]张砚.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7).135,137.

[3]钱斌.浅谈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7(5).12.

赵伟珍,山东省沂源县大张庄中学。

猜你喜欢

无序题目文章
车身无序堆叠零件自动抓取系统
关于题目的要求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高速路上右行规则与无序行驶规则的比较研究
无序体系中的国际秩序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