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群体性”“合作性”下实现共生写作

2021-06-06金佶辉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合作性群体性初中语文

我们的作文教学,大都是以个体为中心,未发挥以“多人为主”的群体性、合作性模式的积极作用。简单的、孤立的作文教学模式无疑使整个班级凝聚力消失,使学生成为独立个体,在学习中,每个学生更是以自己为中心,独自从教师那里接受“传授性”知识。这无疑局限了学生思维,使学生思想陷于“自己思考”囚笼之中,无法以开放、合作的态度对待写作,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由此作文教学群体性、合作性应运而生,其倡导学生写作思想萌生时的思维碰撞,学生写作过程的互动化,学生写作完后的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推动学生写作过程高质量化,最终使学生写作能力快速提升。

一、独白式写作教学与共生式写作教学比较

独白式写作教学已根深蒂固,此理念存在之根本在于,过分地强调写作的“主体性”。即只看到了写作与个性的关系,认为写作是独立性的活动,每个学生都应在思考中产生自己的独特情感、感悟。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正是受此思想的影响,一味强调写作过程过程的独立化,要求学生基于某一主题引领,只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写作构思、完成作品。此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唤起学生学习主体性,但同时也使学生拘泥于一格之中,不能接受其它思想的碰撞,由此导致其思维过程固化、僵化。

群体性、合作性共生式写作教学,以随时随地体现群体性、合作性为特点。即强调写作全过程的合作性、群体性,同时也体现不同层次的合作性、群体性;如其以“班级内部合作”体现第一层次群体性、合作性,以“学生共同进步”体现更高层次的群体性、合作性。所以,这种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不能局限于发挥一人之力,更要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并且营造和谐氛围,推动学生之间产生合作欲望,再以打造平台,推动学生之间以完成共同目标,达到合作探讨和群体性合作。由此可知,这种写作新形式,弥补了以往“分离班级体”的不足,以写作全过程有效合作,真正实现了学生之间的共同成长。

群体性、合作性写作教学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之中,能带来些许优势,可从以下层次解析。其一体现为群体性合作,能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以唤起学生的积极情绪,推动学生思维走向灵活化,进而促进学生快速构思写作主题。其二,合作性写作能为学生写作带来双重效应,既能引领学生在交流之中产生思想碰撞,同时又能肯定写作的个性化和丰富化。即在此过程之中,既能让学生产生自己独特想法,又能让其在合作之中产生更优思想。其三,群体性、合作性写作教学推动教学质量提升,使教师教学过程有效化,同样,也让学生在此课堂之中逐步爱上写作,无疑实现了双赢。

二、“群体性”和“合作性”共生式写作教学的策略

要想将群体性合作性共生式写作教学深入贯彻,采取的策略为“互评互鼓励”为基准,借助班级内部差异,有效打造班级内部合作;以“策略实施效果”为导向推动小组间相互合作;以“鼓励元素”融入形成班级内部合作、小组间合作。此策略实施的基本环节实施如下所示。

1.基于班级“群体”现状,做好“合作”规划

一个班级体既是单一个体组成,同时也是一个团体,由此,教师要抓住个体性、群体性推动班级之间和谐、融合。即教师要明白“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融合性”是做好合作规划的基准。由此,初中语文教师推动“班级群体”群体性合作之前,需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与共融性。如,可抓住“每个学生的写作思维,写作能力不同”为合作性提供可能性;再可抓住学生之间的共同性“每个学生都期望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并获得他人认可”促使合作实现。

如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习作内容“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为例。教师首先应找准契机,引领学生转变以往单打独斗的行为习惯,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与他人建立合作。即教师可首先呈现一写作话题“班级生活”,此写作话题与班级内部每个学生都有联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对班级生活产生自己独特性的评价,同时,也让学生在分享之中发现大家实则为“一个整体”,以此能让学生初步拥有“群体性”意识。随后,教师再引出此话题便是写作题目,并让学生明白要想写好此题目,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以此能引领学生产生合作欲望。在整个班集体的学生共同生长出“群体性合作”理念之后,教师再可抓住“学生之间差异性”,推进群体性合作走向实现。如教师可借助“学生差异性”划分小组,以打造班级内部学生之间的合作。其一,教师可选取班级前十名的优生为领头人形成10个小组,再让班级内部其他同学结合自己兴趣和爱好,选择10组中一组加入其中,在获得组长和组员认可后便可初步组成预备组。其二,鉴于学生自发形成的小组可能存在不合理性,教师应发挥主导性力量助推班级内部合作科学化。即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状况,构建优生与差生互补的组合,以真正实现内部互学,共同进步。

在合作小组成立后,教师又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增加班级体内部的和谐性、凝聚力。先以和谐任务增强小组内部合作:让小组成员内部将其各自写作内容放置在一个大册子之上,供小组成员相互学习。以初步营造优等生、中等生、差生群体性合作氛围。随后,小组之间又可互相传阅“优质文章”,使整体班级体处于融洽合作之中,进而推动个体成长。

2.立足“群体”评价效果,推动“合作”策略调整

此阶段,教师要推动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再以评价每个小组是否获得进步为基准,解析其在实施过程当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以调整策略。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习作内容“语言要连贯”为例。首先,教师可抛出此习作话题“何为语言连贯,针对性的提出写作主题”,带动每个小组先进行内部讨论,后每个小组再综合性提出每个小组独特的写作主题。如10个小组分别提出的写作主题是:语言逻辑性、语言与思维、语言优美性、语言精准性、文章质量的保证……。其次,教师再举办小组间互评活动,即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对其他小组写作主题进行评价,力求在评价之中生出“优秀主题”。具体操作如下,要求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必须参与其中,即每次派出不同代表进行评价,小组6个人循环完毕后,又从头开始。最后,教师再以“小组内部形成的主题、小组成员评价的准确度”评选出最优小组。即教师以最后一道防线,做好小组内部合作的评价工作,同時也要做好小组之间竞争的评价工作,有效改变小组内部合作不到位,小组之间激烈竞争的现状,以达到真正唤起小组内部的凝聚力,并促进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

3.引入“群体”鼓励元素,促进“合作”策略成型

此阶段的“群体”落脚于小组内部即整个班集体、小组间。而教师主要以学生个体差异、共同点、组间的差异与共同点为基准,推动鼓励元素融合,以促进合作策略成型。首先,教师将定时强化、不定时强化融入小组间互评活动之中,以此鼓励学生合作信心,帮助学生找到合作方向。其次,基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教师要融入有层次的小组内部鼓励元素,如教师可立足于每个小组之间需求、能力的差异,呈现不同类型的鼓励元素。以此才能夯实小组合作,强化组间合作。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内容“观点要明确”为例,小组同学在合作之时,大多数小组能够把控观点的准确性,但其仍分不清楚观点与叙述之间的区别,以致其写作时出现观点不够简洁、鲜明。基于此,教师切勿以惩罚怪之,以避免让其形成小组合作无用的思想观念。基于这些小组之间共同点,有差别性的鼓励。如一小组和二小组的同学,同时分不清观点和叙述的区别,但其优点又存在差异性:一小组同学能灵敏构思,并且下笔成文,而二小组同学能抓住主题。如此,教师在鼓励之时要分别抓住两个小组的差异点和共同点,以有效表达促进“合作性、群体性”习作教学真正发挥效用。

三、结束语

“群体性、合作性”写作教学,以强调“共同发力,协同进步”,体现了合作就是力量这一重要观点,并且对班级和谐氛围的形成,学生思维的开阔化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之时,应以“合作性、群体性”为着力点,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互联网等平台与资源的群体性作用,推动小组内部合作、小组间“竞争性”竞争性合作,以此才能推动“独白式”写作教学走向“群体性”寫作教学,进而推动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发展,思维发展,写作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潘凝轩.高中作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2]洪浩敏.利用合作性学习提高农村高中生写作能力的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王育林,龙森祥.合作性综合阅读与作文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09):234-236.

[4]潘亚平.基于合作学习模式下的汉语写作课教学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5.

[5]陈映洁.让作文教学绽放生命的灵性——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7(Z2):90-91.

[6]巩玉玲.抓生活之源头,疏写作之清渠——浅谈合作性学习在习作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7(01):66.

金佶辉,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玉岩天健实验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合作性群体性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小组合作性学习对中职护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
2012年上半年群体性事件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