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WOT分析模式下的高中写作教学探析

2021-06-06韦华周敏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文章

韦华 周敏

SWOT分析模式主要是一种进行自我分析的方式,共包含四个方面: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挑战)。它利用独特的矩形方阵式分析思路,将许多问题细化,使分析者更容易洞见被分析对象的实际情况。应用SWOT分析模式分析高中写作教学的现状,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与学生轻松地达成写作目标。

一、现阶段高中写作教学的显著优势

从硬性条件出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经历的每次修订,都将写作教学的要求和目标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表述。以2017年版为例,《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部分的建议与要求就在2003年版的基础上细化:从系统、科学到独立、自主、合作、探究再到学科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的逐步细分,让教师在教学中的每一步都“有迹可循”。《课程标准》的改变带来了写作教学理论的嬗变和深化。从二十世纪末王丽的《中学语文教学忧思录》、孔庆东和余杰等人主编的《审视中学语文教育》、于漪老师的《教你学作文》到二十一世纪李白坚的《大作文-写作教学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教师用书)、马正平的《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邱国华的《写作思维与训练》等著作,都是对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创新的一次次呼应和推动。中学语文教师,在面对内容丰富且具有较高理论价值的写作教学书籍时,心中自然是欣喜无比。因为有了紧随时代步伐的理论知识为依托,再加之不断优化的《课程标准》为行动旨归,教师们可以大胆地在写作教学领域彰显风采。但前提条件是教师必须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各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然后选取最为合适的将其充分运用在写作课堂上,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出于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考虑,在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上就体现了很多“小心思”。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首先是将写作知识与写作内容结合在一起,在学生学习完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课文后,随即就会采用“趁热打铁”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类文写作。一方面是练习巩固,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增加了对课文的理解,并且融入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现行的统编版教材中,文学阅读与写作的比重再一次加强,并且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文体下进行强制性写作。

例如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第七单元,学生分别要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以及词两首,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是重在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在写作上要求学生掌握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进行写作。相较直接仿写或者套写,选择学生喜欢的文体会让他们更容易理解与接受。学生有了相关的写作知识点,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在自我创作意识的驱动下,摒弃以往的机械式写作,充分发挥自身的發散思维和思辨能力,从而写出更具有真情实感和真材实料的作文。为了增强学生的写作积累与写作意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给出了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以及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给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明确的指导。

二、现阶段高中写作教学的不足之处

渴望行云流水般的写作,但现实却有可能是执笔难书,教师千方百计寻求好的写作教学方法,学生尽全力地去消化吸收,但结果仍会有不尽人意的时候。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利用SWOT分析模式抽丝剥茧后,笔者发现有些地方需要格外关注。

学生的阅读积累并未达到预期的理想程度,整本书阅读方法的实施还要更进一步的推广。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刘雨教授曾从五个方面对中小学生的写作进行过总结,其中就包括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贫乏,表现不出阅读量的丰富。事实上,这方面的问题也是高中生写作技能低下的原因之一。关于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这一观点,是被大众所认可的,但现实却是学生的阅读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跟不上写作的需求。早在1984年,语言学家朱德熙结合自身经验就明确地指出积累的重要:“如果问我的语文水平是怎么来的,我要说是看小说看来的。看什么小说呢?看旧小说,也看新文学。旧小说,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看多了对写文章有帮助。”对于文学大家而言,写作已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在高中生眼里,他们更多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满足考试获得高分的需求。所以当写作变成一件由利益驱动的事情,学生就会形成明显的极端化表现。一直力争上游的学生会循规蹈矩地进行写作,包括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阅读任务,而对写作持抗拒态度的学生也不会因为对阅读素材感兴趣,就重拾写作信念。还有一部分处于中间地带的高中生,应付式写作,敷衍式阅读,得过且过。最终,写作素材有了,却没有进入到学生的写作意识当中,阅读积累有了,但仅限于皮毛,没有透彻的理解。这样的阅读积累意义并不大。现在倡导整本书阅读,实际上也是为了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能够掌握系统的知识,感受文章搭建的整体框架,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所以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教学环境下采用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写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创新写作更加的不容易。学生习惯了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依赖教师的灌输和教材的节奏,这在写作中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高中生在进行写作时,往往会以事例代替分析,避重就轻,堆砌材料,人云亦云。但这时候的他们还会以为自己是在“谨遵师嘱”,利用材料让文章读起来更加充实。再严重一些的情况就是过于追求形式,急功近利,以应试作文为导向,而忽略了最原始的写作需求。高中生几乎都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在写作中不仅要突出这一点,还应该有个人的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在已有的写作积累和写作基础上,利用多角度的思维,适当融入新的想法,合理利用材料,才能够让文章更加亮眼。在不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条件下,高中生在进行写作时,应该多尝试一些新的写作方法或者写作类型,教师也可以多鼓励学生在写作中适时加入自己的想法,并且在表达练习中逐渐规范,形成个人独有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思维。

三、现阶段高中写作教学的共同机遇

2020年5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2020年进行修订的通知。其中,2020年修订版会以新课标的形式,全面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强调重视诵读在培养学生语感、增进文本理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古代作品的阅读经验。“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方法早已被语文教师们所熟知,所以这一次新课标的修订无疑是为写作教学带来了一次机遇。让学生从经典文章中获得人格、修养、性灵等方面的积淀与陶冶;其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和积累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和语言词汇,利于写作思维的延展,让笔下的文章更具有美感。总之,对大量优秀作品的阅读积累,是“从感性的方面培养写作者写作动力和写作技能、方法的经验”。

2020年5月22日在首都北京召开了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会上有多位人大代表提出建议:高考语文分数权重应高于英语。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教学科目,愈发重要,而写作是语文科目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重视。据《中国青年报》报导,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唐海龙建议“教育部门可对高考、中考语文、英语分数权重做出调整,使语文比英语和其它外语总分至少提高百分之二十,以保护母语优势地位。”【摘自《中国青年报》,原标题为:唐海龙代表建议调整高考语文英语分数权重(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朱彩云),2020.05.28】此外,他还提出了“可实时修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突出普通话、规范汉字在国家语言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语言文字除了口语运用,最多的就是体现在写作方面。有了社会目光的聚焦,就会有更多的人为了突破现存问题而努力。在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发行之后,针对中学写作教学相继出现了自主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生活化教学以及思维导图写作法等,这些都是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融合了学生发展特点所提出的,对当下的高中写作都产生了推动作用。这一次对中学语文课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部分的强化,以及增加语文分数权重建议的提出,将会使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更上一层楼”。

四、现阶段高中写作教学面临的挑战

现阶段高中写作教学的教学模式基本具有三个步骤。其一,用例文引出相关的写作知识;其二,根据写作知识点引申其他类似文章;最后,学生进行写作,提交至教师修改。虽然有各种新颖的写作教学方式方法被不断提出,但具体实施仍然有一定困难。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框架,就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这一层面,而要关注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与组织文章的能力。其次,如何在诸多的写作教学方法中寻找到适合教师运用,又能够被学生接受的写作教学方式也是一项挑战。因为这需要进行不断地尝试和挖掘,既要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习惯,又要在此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对症下药”。另外,资深的语文教师一直以来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要进行创新与改进,无疑是要克服“教学惯性”和稳妥的老方法,进行“扩建”或者“重新打造”,这其中可能也隐藏着无限挑战。

如果高中生在经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都未能提高写作兴趣,建立起写作思维,那么高中阶段的写作将会难上加难。写作兴趣有可能先天具有或受外界熏陶,但写作思维是需要后天进行开发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也在不断发展。在国外有许多关于思维开发的研究,例如“专门用于整理信息,将其进行分门别类的‘簇型图,比较两种事物之间特征的‘比较和对比图,还有用来梳理文主题和分论点以及细节之间的复杂关系的‘蜘蛛图,另外还有流程图、故事图等等,这些既是基本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框架,也是一些基本的文章图式,它们对于开发写作思维和组织文章会很有帮助”。【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209】通过这些可以看出,国外的写作教学十分重视思维方法的运用和思维框架的搭建,在国内也有相关研究并且尝试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但现阶段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更多的是借助教材或其他书籍的“读”,再结合教师“讲解”,对文章的“字、词、句、篇”进行逐一剖析,再对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基本上停留在传授知识这一层面。这种写作教学方式也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帮助学生在积累写作知识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但对于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讲,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写作思维,难以转化、消化和吸收。试着让国外的写作思维本土化,优化和改进现有的写作教学,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和文章组织能力,对于语文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級教师徐思源老师在《写作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指出“技巧的教授固然重要,但生活和情感的认知和积累远比技巧重要”。所以,希望中学语文教师们在进行教学时,也不要忘了提醒学生,写作应“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白茹.高中语文教学开展新思维写作的途径探索[J].文学教育(上),2020(09):106-107.

[2]张少峰.提升高中语文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09):42-43.

[3]张小婷.高中语文生活化写作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0(08):46.

[4]Chittima Kaweera,Rattana Yawiloeng,Khomkrit Tachom. Individual, Pair and Group Writing Activity: A Case Study of Undergraduate EFL Student Writing[J].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2019,12(10).

[5]刘伲萍.“察”“读”“写”[D].沈阳师范大学,2019.

韦华,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周敏,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新闻传播)学院,学科语文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文章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