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艺术例析

2021-06-06吴丽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故事情节整本书红楼梦

根据最新的课程标准,重点强调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并将《红楼梦》放在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重要位置,目的是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来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经历,找寻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由于课业繁重,学生面对七十多万字的《红楼梦》还没有开始阅读,就产生了放弃的心理,而有效的导读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激起学生对《红楼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1.了解学生现状,找到阅读起点

《红楼梦》是高中必读的名著,大部分学生认为篇幅较长,太多的诗词和场景描写让人眼花缭乱,产生厌弃的心理。在课上进行课文导入时可以播放《枉凝眉》作为背景音乐,在熟悉的背景音乐下和学生一起走进《红楼梦》,这是一部空前绝后的巅峰之作。如作品中的林黛玉,风华绝代,多愁善感,冰雪聪明,却又体弱多病,命运悲惨,学生对其产生好奇心,便可以兴致盎然地开始整本书的阅读。

2.梳理内容把握作品结构

一般來说,小说有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完整的故事情节可以吸引学生的目标,但是《红楼梦》共有120回,篇幅太长,学生产生抗拒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小说的脉络,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红楼梦》是言情小说或是青春成长小说。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林黛玉、贾宝玉相见,林黛玉、贾宝玉相知,黛死钗嫁。

3.明确阅读任务

高中课业繁重,再加上《红楼梦》篇幅太长,建议学生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来阅读《红楼梦》。所以教师不仅要考虑到现实情况,还要考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知识的程度,围绕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如果要了解《红楼梦》里相关的文学常识,那么就要了解基本的人物关系和故事结构。从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的爱情故事角度出发来熟悉故事情节,或是挑选出一位感兴趣的人物进行细致了解。

二、乱花渐入迷人眼:释疑解惑

1.阶段性成果汇报

阶段性阅读成果汇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可以采用交流读书心得,展示读书成果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读书效果,也可借此行为进一步督促学生自主读书。还可以要求学生记笔记,然后每周要求学生上交笔记,对学生的笔记进行批注。

2.进行释疑解惑

随着阅读过程的逐步深入,学生对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定的疑惑,比如为什么十二钗都如此命运悲惨?还有多个悬念,比如大观园中谁最有才?所以学生在阅读部分《红楼梦》的情况下不易解答这些问题,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封额”让学生阅读后自行寻找答案,鼓励学生思考。实践证明,通过巧设悬念,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己阅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打破传统的阅读模式,这样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进而加深学生对《红楼梦》的文学常识理解[1]。

3.调整阅读计划

学生在阅读时对部分情节的认识过于肤浅,对文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单一,很难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吸引他们的可能是动人的故事情节,也有可能是跌宕的人物命运,有时也是一段优美的文字,不管是如何吸引学生,总之要让学生先把整体梳理一遍,主要是梳理故事情节,了解主人公,看不懂的地方略过,把握大意就可以。阅读时抓住回目的主要事件,并把事件相关联的事件再联系起来,看看是怎样描写人物和事件。比如在阅读秦可卿之死这个回目时,就有“论病细穷源”“相思毒投局”“协理宁国府”“弄权铁槛寺”“路蔼北静王”等。其中集中描写了王熙凤的特点,围绕着“宝玉挨打”“情烈死金钗”“以错劝哥哥”“玉钗尝莲叶羹”等情节,这些情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功能,为下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三、柳暗花明又一村:总结经验

1.交流成果

评价反馈也是一种交流方式,能够起到检查、甄别、反馈等多种功能。评价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程度,不能用片面的方法,要更加注重诊断,反馈学生的阅读情况。所以教师要话费一定的时间定时对学生的阅读进度进行评价[2]。通过一学期的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读书专题报告会,就人物、故事、主题、语言四个部分进行交流讨论,每个学生就相同的故事情节的看法是不相同的,有的人认为王熙凤聪明能干,有的人认为她命运悲惨。这个步骤是进入深度阅读后的阶段,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人物或情节对小说进行深入的解读,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形成环境和背后展现的社会意义;或者是抓住某一个事件,分析它的前因后果,所有人物在这个事件中的表现,比如在阅读《红楼梦》中选择一个最喜欢的人物,然后阅读小说之中和他相关的章节来分析人物的特点。

2.总结经验

阅读整本书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经典是一种具有精神深度的阅读,能够让学生的心沉稳,沉静到历史深处,文明深处,生活深处和人性深处从而获得经验。读书方式比较多,比如做注释,做笔记,做评论等。这些是经常采用的读书方式,除此以外,不同的文学作品的读书方式也不同。比如在阅读小说时,要做到知人论世,还要结合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弄清楚写作意图。《红楼梦》中的诗词是情节内的重要部分,也是描写人物形象的点睛之笔,更是作者表达情感的载体。所以赏析《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虽然不能对所有的诗词进行讲解,但可以讲解一些比较出名的诗词,教会学生如何对诗词进行赏析,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并说明选择的理由。这样学生就能够了解《红楼梦》中所有诗词的意义,这也能提升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和阅读能力[3]。

3.扩展阅读

开展辩论赛来辅助学生理解《红楼梦》,《红楼梦》中有很多争议的事情,学生在准备辩论赛时,会搜集很多的课外资料为辩论赛提供素材。学生为准备辩论赛查阅,整理资料的过程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课堂上辩论是知识外化的过程[4]。关于扩展阅读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演话剧,读书沙龙等,这些都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阅读赏析能力。开展这些活动,将学生与小说联系起来,既推动了学生阅读《红楼梦》的过程又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反馈评价。读完一本书并不意味着阅读的结束,间隔一段时间一定要温习一遍,才能更了解其中的奥义。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读的书多了,积累的知识也会越来越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扩展阅读,当学生读完《红楼梦》后可以推荐学生去读《红楼小讲》《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红楼梦》[5]。

综上所述,通过导读这个过程,可以消除学生对《红楼梦》一百多万字的恐惧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读书就像旅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得有志与力,方能得。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在每一个回目都要给学生设定一定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目的来进行阅读,探究,分析,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长期坚持定能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亚男.基于智慧课堂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56.

[2]邰金涛.区域教研有效推进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76.

[3]王路儿.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开展整本书阅读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85.

[4]黄汝皎.浅析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设计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0(29):81-83.

[5]李立春.“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问题及其应对[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18):38-39.

吴丽娟,福建省福州第四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故事情节整本书红楼梦
《论语》整本书阅读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别样解读《红楼梦》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