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2021-06-06许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感情情境探究

初中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老师要善于安排教学时间,合理应用语文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从语文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人生道理,以及对一些语文专业知识或者理论有更加透彻的认知。

通过实践与总结,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四大方向——探究式、情境式、体验感悟式、言语实践式。这四大专题模式都有着不同的功效,四种专题形式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彼此相互作用,为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分别对这四种教学形式进行探讨,探索“因材施教,彰显专题特色”的语文新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更好去构建。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之所以把探究式放在新教学模式的首位,是因为探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主动去汲取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摆脱了传统的被动学习,能体现出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够积极地去探究、去求索,这是教育上一个顶峰状态的表现,也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精神境界。同时对于学习来说,首先要建立起一定的兴趣性,去感受到学科的魅力所在,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研究,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是,普遍的情况就是大部分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所以对语文教学改进的方向来看,一定要从建立起适合学生的心理和兴趣方面去进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所在。

如在教学《变色龙》一文时,老师为了整体把握小说的内容,习惯上让学生去厘清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经历了几次变化,从而概括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这一问题的设计仅仅是考虑到本单元主题——“小说”的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知识的构建过程。如果换成“狗的主人再次反转,奥楚蔑洛夫,态度又会如何?请说明理由”,经过这样的探究,学生必然会联系到自己以前对主人公的认识,从而形成自己有价值的新判断。

在新一波教学改革中,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的奥秘,所以在进行语文专题教学时,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主动探究自己所需求的东西,在学习当中行使自己的权利,而不是把所有内容都强加于学生;教师需要做的是一个辅导和指导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有效促动,通过丰富教学方式以及丰富课堂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善于关注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让课堂的探究气氛符合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能够让他们释放自己的内心,發挥自己的个性。

二、“情境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情境式”即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情境教学的运用,因为在一些比较抽象的课文里,很多学生都无法对文章所描绘的情境形成想象,那么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情境教学了,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能够创建出一个相关的情境。例如老师可以利用一些视频和图片来构建情境,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当中。

比如在学习《湖心亭看雪》时,学生对于作者张岱笔下的雪景,很难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画面,更难理解在这种景色设置下,张岱的内心的孤独与困惑。老师就可以通过创设“雪景图”这一情境,营造空旷的意境,再创设另一情境——回忆古诗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所展现的画面,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而已”等简洁文字背后强大的感染力,进而认识到,空旷背景下所折射出的作者内心的复杂心理。这些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于古文的阅读兴趣和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再例如学习《归园田居》的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诗人的世界里来,通过学习诗人记录的一个田园生活过程,体会诗人对一个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对自己所处时代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现象的鄙弃。在学习《海燕》一文时,学生对于诗歌当中描绘的电闪雷鸣和狂风暴雨没有很深刻的感触,从而无法完全感受诗歌当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通过放一些相应的朗诵视频来帮助大家进入文本情景,通过观看视频当中专业朗诵者的表演,把视频展示与文字描述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情境模式中学习的乐趣和成就,而把握到这种辨识和分析感情的能力之后,学生对于在描写一些情景上能够运用更恰当、更丰富的词汇,语文表达的技巧也会相应提高。

三、“体验感悟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体验感悟式教学模式需要老师能够拥有升华课本内容、培养学生感情、激发共鸣以及言传身教、发挥老师感染能力的教学本领。语文课本当中有很多内容是对传统文化的简介、历史事迹的阐述以及人生哲理的传递,如果没有教师的进一步讲解,学生可能只能做到了解这一层面,对于感情的升华和真正的理解没有很大的作用。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诗人思想境界的变化和提升,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没有老师对刘禹锡“二十三年”的贬谪经历,这些年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变化和老友白居易的同情勉励之语的介绍,学生很难体会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诗人那种历经挫折后的大彻大悟,进而奋起,再到形成豁达的人生观。所以老师可以用体验感悟式教学方式,在讲解过程中要在结合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补充相关知识,让学生透过文字,对作者和文本有更深刻的体验,从而深化课本内容的理解,感受文本中传统文化、历史经验、人生哲理的所在,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除此之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出自己对语文素养的掌握和要求,体现出自己对于语文知识的热爱和被语文学习内容深深吸引的语文“情缘”,给予一些作者高尚情怀和优美传神写作风格的赞叹,这样对学生能够起到一个言传身教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向往和热爱,当然这也需要教师自己拥有一定的语文理解能力、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热爱教育行业的态度等优良素养。通过这样的体验与感悟,才能够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力。

四、“言语实践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对于言语实践式,需要老师指导学生能够在言语上有实践的活动和能力,例如对一些文章、诗歌的朗读,对于一些文本内容的评论和分析等等,都属于对学生言语实践的培养。

言语实践这一方面,首先要求学生要能够通顺地把文章读下来,锻炼口感,老师可以利用领读的方式来带领学生进行诗歌或者文章的初读,或者选择利用多媒体里的领读模式,领读者感情饱满,而且充满新奇,所以会大大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使大家对于内容的感情色彩有了初步的掌握,以及对于朗读的内容也能够有一定的记忆。其次需要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感情要求,要求在朗诵的过程当中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是饱含感情的。然后在学生已经能够通畅读下来的基础上,老师再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诵的机会,结合多媒体,利用合适的音乐背景,去朗诵文章,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能够对所朗读的内容或者情景有自己的描绘,可以很清晰地勾画出文中的情景,然后通过小组进行分享、探讨、总结等。最后是言语实践最高的一个境界,除了能够对文章的感情色彩掌握于心,在吟诵的同时,学生会把自己置身于文章当中,仿佛自己就是作者,在面对文中的世界时,抒发着与作者相似的感情,或悲或喜,或悲喜交加,更深刻地去体会文章所写、文章所感。

综上所述,在因“材”施教,彰显语文专题模式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构建一个有活力、开放的语文课堂,还要让学生在“探究式、情感式、体验感悟式、言语实践式”的课堂模式下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培养相应的语文素养,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且语文新模式教学已经是教学的大趋所在,无论哪个科目,哪个年级段都对新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要求,并从政策层面及教学效果层面鼓励老师去探索与实践。

许峰,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鞍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感情情境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感情强烈的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