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成最有效初中语文课堂的方法与途径

2021-06-06陈丽坤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情感内容语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沉浸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没有注重课堂的创新和语文教学氛围的有效营造,因此在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如何营造有效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和有趣的过程或方法来掌握各项知识和技能。也是构建师生共同参与、平等对话新式课堂的必然前提。为了实现此前提,我们应探索最有效、最优化的教学模式与途径。

一、切入点要准确,树立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自我形象

首先要把语文学习自我形象树立好,能够独立思考、做题,并树立好学生的自信,从心理方面打好基础。也能够让部分语文能力较弱的学生产生信心,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以鼓励为主,帮助自卑的学生找回自信心,让优秀的学生更自信。对于后来居上者要帮助其制定短期的学习目标,阶段性的成就感可以让学生更有努力学习的动力,因为他们看到了学习的希望和阶段性的成果。

(二)学生之间组队学习,可以相互鼓励、促进、监督,从组员身上学习新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一个人无法独立的解决问题时,可以和组员一起讨论、探讨出新思路和解决方法。

二、分层化学习,帮助处在各个层次的学生树立信心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成若干层次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制定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和要点。比如基础好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激发他们最大的潜力。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就需要采取较多的措施和手段,尽可能的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发出来,努力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抓住着重点,将注意力集中。有以下方法可以采用: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旧的知识内容学到新的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了解学生的兴趣喜好,然后从该方面找到与学习的契合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疑问是探寻的开端——用各种怀疑或者设问来激发学生好奇的心,从而转变成对学习语文的好奇心,继而帮助他们树立好自信心。考试后也要及时帮学生把错题整理好和吃透,下一次面对同类型的题目就不会再做错了。也可以将错题与语文内容里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点,最大程度将学生的各项能力提升起来。

三、寻找语文中的生活性,让语文课堂贴近生活

语文与我们息息相关,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知道乏味、无聊的语文也是十分有趣的,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例如生活中的宣传标语、广告等比比皆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是新课题的引入环节,还是课后的练习布置最好都能够贴近我们的生活,让学生更有代入感,既能轻松学习,也能清楚语文在生活中也具有实用性,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学以致用。老师还可以多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并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分享,并利用语文与实际问题的课题来进行情景语文的学习。

要培养学生用语文的眼光来认识我们的生活与环境,并且用语文的方式来思考。 充分激发学生对积极的参与性以及参与的兴趣。老师所设计的课程活动,要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启迪思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对语文的探索发现精神,为学生树立好语文应用意识。

四、增强趣味性,将游戏与教学相融合

初中生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且玩心重,所以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性,在学习语文的同时穿插进一些关于语文的游戏,尽可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上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最终达到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可以通过词语接龙游戏,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全身心投入其中,希望了解到更多关于课文的知识内容,让课堂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轻松有趣。

五、具有亲和力,用积极向上的情感感染学生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是可以让课堂的心理气氛更加和谐的重要因素。老师不仅仅要注重和致力于学生的知识教育,也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如果老师只是单纯进行知识教育,那么教学课堂将是枯燥无聊的,学生也就不愿意接收老师所教学的知识内容。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讲授知识内容的同时也要投入相应的情感,这样就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给知识内容赋予相应的情感色彩,进行感性教学,老师需要营造师生和谐的课堂气氛。老师的情感状态可与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倾注积极向上的感情内容以及真情实感,这是感动和鼓励学生的重要因素,让学生处在一个丰富多彩、身心快乐的教学活动中。具体有以下几条方法可供参考。

(一)换位思考。老师和学生们都只顾着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双方都不能够互相理解和包容。所以师生双方都需要交换角度来思考问题、相互体谅,这样才能促进师生关系以及双方的互相理解。

(二)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的特点。老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与长点,不论他们的成绩如何,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也要看到老师的长处和优势。

(三)师生相互了解——老师在上课之前先与学生交谈,双方交换看法,这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顺利的进行。当然也可以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与学生相互交流。教育教学活动是民主的,老师和学生的意识都应该被尊重。

老师可以通过:引——引导学生;扶——让学生勇于尝试;放——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的去解决问题;收——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同时向家长反馈;评——老师给学生写评价、学生给老师写评价以及学生相互写评价,这五个步骤来指导教学。遵循让学生主动阅读课本、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讲出自己的意见、主动去寻找规律、主动写总结、主动纠正自己的错误。但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看懂的,就让其自己看;但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讲的,就让其自己讲;但凡是学生能够自己想出来的,就让其自己想;但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写出来的,就让其自己写;但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就让其自己做。老师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还要努力保持多维度、多途径且开放的教学活动和气氛,营造一个有疑问、有惊喜、有猜测、有争议、有联想、有沉默、有欢呼的课堂。

六、创设提问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成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创设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上。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设备,播放和展示一些视频和画面,调动课堂的气氛,并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问题的设计,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在《背影》这一课的教学中,文章的内容表达了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很多文本内容都过于深刻和细腻,对于初中生来说还是很难感受到文章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父爱。因此,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观看相关的场景和画面,渲染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氛围,然后抛出课堂的问题:文中的父亲为什么买橘不易还坚持要去呢?学生通过观看相应的画面,会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感受到文中表达的情感,达到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进行合理的课堂提问,将不同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增强课堂的讲解逻辑性。教师的提问应该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不是随便的问题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作用。教师应该要根据课堂的实际讲解内容进行提问的设计,让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思考,实现课堂上的沟通交流。合理的进行课堂提问,需要教师做到对时间的合理把握,在每一个问題抛出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并且尽可能掌握好提问的方式和语气,让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回答。

在不断与时俱进的今天,如何营造紧张不压抑、庄严不沉闷、活泼不懒散、轻松不随意的课堂氛围,以及如何使语文的教学更加的轻松且有效,使学生不再是疲劳学习,这两个“如何”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还是任重而道远的。未来的学生将需要更加灵活、生动的初中语文课堂,这也就要求老师们需要不断的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从而达到与学生需求相匹配,让课堂教学真正是最高效、最有效。

参考文献:

[1][2]颜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五步法"[J].学苑教育,2018,000(003):34-34.

[3]陈章.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五步法[J].速读(上旬),2014,000(008):180-180.

陈丽坤,广东省东莞市寮步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情感内容语文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