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显过程性,提升整本书阅读效果

2021-06-06杨博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整本书家长过程

整本书阅读冲破了语文教学狭小的格局,不仅促使学生精读,还引导其进入泛读的状态,这样就能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深度整合在一起,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有效地融通在一起,进而提升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整本书阅读,并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如何展开阅读,并促使他们展示阅读成果,这样才能凸显出教学的过程性,并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率。

一、提供自主时空,深度品读

由于整本书的篇幅一般较长,很难在课堂中展开阅读教学,所以学生常常需要在课后展开自主阅读,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并指导其掌握深度品读的方法,促使他们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为其推荐一些作品,并用悬疑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搜索信息和知识,感受到独立阅读的快乐。

如阅读《带上她的眼睛》后,很多学生都对科幻故事感兴趣,教师便组织学生在课后展开自主阅读活动。对于对科幻小说了解不深的学生,可推荐他们从《海底两万里》开始读起,但是并不限制学生的阅读范围,如有学生对刘慈欣的《三体》感兴趣,教师也可鼓励他们阅读。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更深入,教师提出了悬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科幻和现实到底是什么关系?科幻小说的想象是天马行空的空想吗?如今海底旅行等科幻小说中的情节已经成为了现实,那么是否就说明《海底两万里》这样的科幻作品已经失去了阅读价值呢?”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自主阅读,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阅读一些评价科幻小说的著作。他们带着疑问展开自主搜索,并结合阅读进行感悟,体会到了阅读科幻小说的乐趣。最后教师又组织他们展开交流活动,看看谁的感受更深刻,对作品的理解更透彻。

叶圣陶提出阅读要靠自己的力,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教师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要给学生一定的启发,让他们独自深入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话。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也会逐渐得到提升。

二、设置梯级问题,整体感知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引导他们深入探究这些问题,进而让阅读更深入。但是不同的个体对问题的发现能力和敏感度有所不同,所以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归纳并总结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梯级问题的指引下一步步深入感受文本,从整体感知过渡到局部深入,最后再回到整体感悟上,这样思考才更深刻。

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教师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名著《朝花夕拾》,为了促使他们消除和经典作品之间的隔膜,教师设置了梯级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理解。教师首先用悬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激发阅读兴趣:“大家对鲁迅是否充满了好奇呢?除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以外,他的生活中又经历了一些什么?当时的社会又是怎样的呢?”这样便促使学生带着探究的想法展开阅读。此后教师安排学生先总结一下每一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说说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想法,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记录下来,并和大家一起讨论。如有学生提出:“为何作品中并不完全是百草园这样美好的回忆呢?如《无常》《五猖会》等故事都让人感受到对社会的控诉。”教师引导学生沿着这个问题深入下去思考:“那么,当时是怎样的社会背景呢?作者回忆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就让学生的阅读深入了下去,开始触及作品的核心。

若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不能提出高效的问题,教师则要抛出一些具有抛砖引玉作用的问题,让学生将阅读的焦点放在核心处。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批注法辅助阅读,遇到有问题就标注出来,这样有助于统观所有问题,并整理出贯穿全书的问题链。

三、保障师生共读,交流共鸣

由于不少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所以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但是教师若直接灌输阅读方法,则指导的痕迹过重,学生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要展开无痕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师生共读的活动中。在活动中,教师示范阅读方法,并促使学生展开模仿,师生还能在交流中讨论阅读感受,进而形成共鸣。

学习《北冥有鱼》后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庄子》,由于该作品的阅读难度较大,所以教师选用了师生共读的方式,和学生一起阅读,并展开交流。教师首先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的文言文作品,就算是老师也无法一下子读懂,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提高阅读效率吗?”学生和教师展开讨论,决定在阅读理解前先增加“通读”环节,标注出生字生词,理解一下特殊语法,解决阅读中遇到的“拦路虎”,为下一步阅读打下基础。此后教师又展示了自己批注阅读的过程,学生发现这是一种很好的辅助阅读方法,于是就开始自主模仿。此后教师又组织学生参与到了讨论中,如分析一下“北冥之鱼是否有象征意义,还是单纯地讲述一个神话故事?”“庄子和惠子的辩论观点,你到底支持谁,为什么这样认为?”这些问题让学生抓住了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并在讨论中理解作者的想法,和作者形成共鸣,从而加深对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程度。

在师生共读的过程中,教师能更直观地看到学生的阅读表现,同时也能结合其问题给予指导,这样就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同时也能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展开深入阅读。

四、引导亲子赏读,营造氛围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在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中也十分重要。教师要积极联系学生的家长,促使其在家庭中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亲子阅读氛围。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并讲讲阅读感受,品一品其中的经典段落,围绕经典片段展开创写。若有条件还可以辅以演绎经典段落,画出精彩场景的活动。这样就营造出了书香家庭的气氛,能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到阅读情境中。

在学习了《乡愁》后,教师推荐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经典的现当代诗歌作品,除了推荐他们阅读《余光中诗选》以外,家长还可以根据自己对诗歌的喜好和理解程度,和孩子一起阅读席慕蓉、徐志摩、海子、舒婷等其他著名诗人的诗歌集。教师指导家长如何和孩子一起沟通,首先可以在舒缓的音乐陪衬下,和孩子一起诵读诗歌,然后各自说说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家长先让孩子说说想法,然后再补充一些他们忽略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在诵读《雨巷》的时候只感受到这是一首展现江南风光的作品,但是却忽略了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家长的提醒下,他体会到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和彷徨,同时也感受到他怀着渺茫的希望。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展开诗歌创作活动,各自创作一首作品,并相互诵读,说说自己是否读懂了对方的作品。这样就构筑了良好的交流氛圍,让家长和孩子在自由交谈中深刻体会诗歌的美。

亲子阅读是一个家长和孩子共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提升了自己的阅读能力,而家长也参与到了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亲眼见证孩子成为一个自觉的终身阅读者。教师可以用微信联系学生家长,解决他们在亲子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五、应用信息技术,个性展示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面临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很难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让他们将阅读中的阶段性成果和总结性成果都通过网络上传,展开个性展示和交流活动。教师启发学生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获,这样也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阅读了《智取生辰纲》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水浒传》,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选择四大名著中的其它作品展开阅读。此后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来,上传到网络上,这样能看到学生每天的阅读进度,并看到他们的理解是否准确。如有学生在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感到很困惑,因为其发现了不少和历史不同的地方。教师就要利用微信留言和其沟通,让其认识到小说和历史的区别,并指导其思考作者为何要改编历史。这样就促使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刻。在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阅读后,教师引导其整理阅读笔记,撰写小论文,或用其他新颖的方式展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如有学生模仿“百家讲坛”的方式进行演讲,将自己对宋江的理解说了出来,认为宋江身上的叛逆性不足,他其实更想当的是朝廷的顺民,所以最后才会选择诏安。

教师还可以结合整本书阅读的特點,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阅读成果交流活动,如阅读的是神话、童话类作品,则可以组织故事大会,如阅读的是古诗词等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则可以组织知识竞赛。这样也能让成果展示变得更具个性化,能促使学生积极参加。

整本书阅读具有多样性的功能,能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有助于他们发展思维能力,能让学生陶冶情操,并为其提供写作的示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虽然对整本书阅读颇感兴趣,但是却不知道如何高效地阅读,教师要指导他们阅读方法,参与到学生阅读品味的过程中,凸显出教学的过程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水平。

【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农村初中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630】

杨博,甘肃省永登县柳树镇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整本书家长过程
《论语》整本书阅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家长请吃药Ⅱ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