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解读

2021-06-06董大远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朱自清技能作文

朱自清先生与叶圣陶先生合著了《国文教学》《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标准与尺度》等经典作品,对自身的语文教育思想做出了一个明确的归纳与概括。朱自清先生认为,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本国的固有文化,并强调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在教学活动的表达。在作品中,朱自清先生率先提出了作文训练和技术训练两大理论,并要求语文教育活动围绕这两大核心开展。相较于既有的语文指导模式,朱自清先生所倡导的“读”“悟”已经成为其语文教育思想的代名词。

一、以阅读为核心的语文教育思想

从朱自清先生的教育经历与教育作品来看,其格外强调以阅读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在其所创作的《古文学的欣赏》一文中,朱自清先生从文化的角度对语文教育的目的、价值做出了分析。朱自清先生认为,阅读活动的主要目标有二:首先是选读古书,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和接受本国的固有文化,强调个体与文化体系之间的有机互动。其次是“以欣赏为核心的情感培养”,其希望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设身处地的欣赏文学作品,并要求学生以个人的语文素质分析文学作品的情感、立场,在文化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文创作意识。从内容、思想两大角度来看,朱自清先生的教育思想与现代的语文教育理念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其并没有格外强调“考试成绩”在语文教学环节所占有的比重,关注的重点在于学生的文化品味、文化素养的培养及表达。我国的传统教育理念将语文教育活动视为一种讲述语文知识、语言知识的手段,但朱自清先生认为,“中国人虽然需要现代化,但实现这种现代化的前提目的是已经正确认识到了自己”,并要求自己通过阅读讲述这种现代化的特质表现出来[1]。可以说,朱自清先生的语文教育理念的萌芽主要依赖于阅读活动,其在强调本国固有文化的同时构建了独树一帜的语文教育思想。在朱自清先生眼中,语文教育不仅是一种学习语言知识、文字知识的手段,更是传承文化、弘扬精神的行为。由此,“阅读”“感悟”已经成为朱自清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二、以技能为跳板的语文教育思想

作为伟大的作家、近代语文教育学家朱自清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不仅来源于自己的理论灵感,更与长期的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执教期间,朱自清先生创作了《国文教学——论教本与写作》一文,在文章中,其对作文训练、写作训练的重要价值做出了反复强调:写作是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不为过。朱自清先生认为,文化与思想是不断流动的,这种“流动”借由未来的文化学习活动、社会生活表现出来,并对个体的思想产生新的影响。当新的灵感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证明其已经对作品、文学乃至于人生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解,将这种新理解依靠文字记述下来,相当于在情感、技能等角度刷新了学生的文化认知,借由“写”的活动,学生们的思想水平、文化素质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朱自清先生十分排斥以思想训练、理论传输等抽象方式为主体的语文教育模式,其认为,文化与灵感无法借由语言长期保留下来,书面表达才是引导学生完成写作、教育等任务的重要手段。在《国文教学——论教本与写作》一文的后半段,朱自清先生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弊端作了深刻的阐述,其认为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掌握的思想必然是“镜花水月”,因为语言、词汇、声调里的东西是最能够表现思想的载体,并明确对教育者对于思想教育活动的偏执思想进行了否定,“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方法单调,作风贫乏,语文教育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内在精神”[2]。这一言论可以视为对自己的“文化至上”“阅读优先”的理念的补充:仅接受文化思想并不能证明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文化素质,因为文化素质要借由阅读、创作等活动共同表现出来。由此,朱自清先生填充了自己的语文教育理论的内涵,强调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同时,更要切实加强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阅读能力,以使学生取得更为明显的进步。

三、以活动为载体的语文教育思想

作为著名的散文作家,朱自清先生对自己的文学创作、对学生的整体创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其将写作视为一个“一尘不染”的过程,并将这种“捍卫写作”的精神带到了语文教学活动当中。在写作教学环节,朱自清先生利用语言与文字对学生的作文创作活动中存在的短板问题进行了梳理,其认为,学生作文的最大毛病在于文脉不清、层次混乱,思路杂糅,且存在普遍的“标点符号乱用”问题。针对语文作文活动,朱自清先生曾在《国文教学·谈作文的思路》中对学生的作文问题作了阐述:他们的写作抓不住题目,再写下去,便是支离破碎、宽泛空洞的废话,开篇的时候尤其如此……层次杂乱,意识不连贯,表达重复,他们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不重视标点符号,认为标点符号是“附加在文字上的可有可无的玩意儿”,轻视它,忽略它,随处乱点,破坏自己的写作效果。朱自清先生对学生在语文创作活动中出现的表达偏差、基础偏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明了相关问题出现的原因:或是学生自身的语脉掩盖了自己的语文灵感,或是教师的闲话干预了正常的作文思路。朱自清先生提出:作文不是说话,必须让人感受到文字的好处,进而解决学生的文脉条理问题,构建更为清晰的作文训练思路。

朱自清先生提出了独具一格的写作训练模式。在作文训练活动中,其将朗诵、诵读等活动带入到写作教学环节,并在《诵读教学》一文中指出:要讓学生用心多多诵读各家各派的文字,形成统一的语脉,要注重朗诵对于写作训练活动的影响。有趣的是,虽然强调的是学生的写作技能的发展,但朱自清先生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述“读”的重要意义[3],其认为,“读”才是帮助学生作文的最佳方法,依靠读,学生能够对语言的因素、功能进行集中分析,进而提升自身的作文技巧。朱自清先生强调作文训练活动的实效性,其要求学生的写作活动从新闻短论开始,从小的范围入手,获得大的灵感。

四、以育人为目的的教育思想

无论是数十年前还是当今社会,语文教学活动的育人价值、引导价值从来都不曾发生改变,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书育人已经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教育目标。由此,朱自清先生的语文教育理想无时无刻不贯彻着“育人思想”的表达。在技能层次,朱自清先生对读、写、说等技能进行了延伸,在《精读指导举隅》与《略读指导举隅》中,朱自清先生分别提出了“纤屑不移,发挥净尽”和“提纲挈领,望其自得”的教育思想,在文化技能、思想水平等角度指导学生的基础文化学习技能,强调教师的干预,但又注重教师对于学生的独立发挥空间的保留,“对错误进行纠正,对能力进行引导”[4]。在写作训练层次,朱自清先生将技能训练视为语文教育活动的第一要义,并在《了解与欣赏》中对学生技能的发展规律作了阐明:欣赏并不是给课文加上好、美、妙一类的抽象评语,是要找到创新的、变得更独特的东西,注重个体的文化内涵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精神层面的交流。在强调学生的技能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大到行文布局,小到标点符号,朱自清先生都有所关注。与片面化的教学体系相比,朱自清先生所提出的语文教育理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内外兼修”。

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在教育,朱自清先生都提出了一些具有思考价值、能够留给后人进行应用的财富。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来说,朱自清先生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也具有十分出色的借鉴意义。在分析朱自清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的过程中,教育从业者应该从朱自清先生的教育理论中吸取灵感,在理论的支持下完成教育指导工作,提升语文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颖.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综述[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5).

[2]沙晰清.浅论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7(01):42-46.

[3]王荣生.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朗读”——朱自清语文教育论著重读[J].语文教学通讯,2007,497(33):11-13.

[4]宋惠卿.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J].现代语文,2002(06):1-1.

董大远,江苏省射阳中等专业学校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朱自清技能作文
匆匆
清芬正气朱自清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画唇技能轻松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