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训师联合SP在护士岗位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2021-06-04韩志芳赵碧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参培内训师科室

马 迪,韩志芳,赵碧霞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湖南 衡阳 421002)

近年来,国内护士数量增长较快,一大批青年护士加入临床护士队伍。如何加强护士的在职培训,提升岗位实践能力,保障护理安全是护理领域面临的新挑战[1]。为了提升临床护士的综合能力,我院于2019年2月采用内训师SP的方法对护士进行操作技能培训。标准化病人[2-3](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又称模拟病人(Simulate Patients),在新入职N0级护士进行系统和标准培训后,通过护士来模拟病人,并在模拟病人的过程中表现病人的临床问题。内训师最早是用于企业员工的内部培训,是指内部培训的授课教师。本院选用新入职N0级护士扮演标准化病人、N2级护士作为操作内训师,把内训师和SP应用于护士分层次培训中来,主要在于探讨内训师联合SP操作示教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我院工作1~10年的临床一线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内训师联合SP技能培训模式前的2018年2月—12月的218名N0~N2级护士作为对照组,将采用内训师联合SP技能培训模式后2019年2月—12月的223名N0~N2级护士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男性3名,女性215名,N0级35名,N1级125名,N2级58名,大专35名,本科179名,硕士4名;实验组男性5名,女性218名,N0级32名,N1级128名,N2级63名,大专26名,本科192名,硕士5名。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性别、层级、学历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2019年2月开始对实验组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护士岗位技能培训,具体方法如下。岗位技能训练第一轮为:(1)护理部根据《湖南省常用护理操作技术规范》(2017年版)组织护理操作组教师精选出30项护理常用技术操作并于2019年2月28日前上传操作评分细则。为更好地进行操作督导及随时检查学习效果,首先各科室有计划地进行理论学习。(2)各科室选出1名综合素质较强的N2级护士担任操作内训师,选取1名N0级护士作为操作标准化病人。各科室首先派标准化病人和内训师两人参加医院的规范化培训两个下午(2019年3月7—8日下午),熟悉科室的培训流程,知道科室N0~N2级护士岗位技能培训中所负责的内容。本院护理部培训标准化病人和内训师的理论知识,护理部预先准备好一个操作案例,对案例进行讲解后护理部教师示教1例标准化病人联合科室内训师的操作。(3)2019年3月10日至3月底各科室准备相关案例2个,每个案例含科室护士岗位技能操作30项中至少3项。(4)2019年4月各科室按内训师培训的要求由N0级护士担任标准化病人进行集中培训,科室所有护士操作完毕后再由N0级护士所扮演的标准化病人进行案例操作1次,此次由内训师担任标准化病人,要求科室留取现场相关资料进行总结。(5)2019年5月护理操作组分片区(内科片区、外科片区、手外片区、急危重症片区)进行案例征集,并安排各科室护士根据科室相关案例进行考核。(6)2019年6月8—15日护理部操作组组织各科护士长对各片区所提供案例进行筛选和熟悉;19—21日为所有内训师培训阶段;22—30日由各科护士长及本科内训师进行科内培训。(7)2019年7月为护理部、科护士长、操作组对全院护士进行考核:1—15日前护士长、内训师根据本科室所涉及的所有操作对本科室全体护士进行跟班考核;16—31日,内科+综合科与外科片区进行第一轮交叉考核。(8)2019年8月1—20日护理部针对第一轮交叉考核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复考,以加强全体护理人员对操作的熟练度;21—31日,各科护士长针对前两轮考核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进行督查和整改。岗位技能训练第二轮:根据湖南省护士岗位技能培训工作所提供相关设备、设施及耗材主要参数,8月14日护理部将新增操作技术项目29项按一般护理技术、急危重症护理技术、专科护理技术进行整理分类,并分片区、分重点组织各科护士长对本科人员进行培训。8月底进行所有参培护士岗位技能理论知识考核一次。

2019年2月之前的对照组,我院选取以前的操作技能优秀选手5名,每人示教6项操作,然后开放示教室,各科自行安排时间进行操作训练后,护理部安排操作小组的成员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

1.3 评价指标

(1)将两组参培护士理论知识考核与操作成绩进行比较,满分100分。实验组的操作成绩为科内跟班考核、交叉考核成绩的平均成绩,将其与对照组的操作成绩进行比较。

(2)两组培训结束后进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内容以案例护理的形式,抽取临床常见病的1份病例,根据案例,护士对模拟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关键考核护士的病情观察、沟通能力等,然后考核案例中穿插的2项操作项目,用30项操作标准评分。

(3)两组培训结束后进行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CIRN)测量,该量表为2009年Liu[4]修订的版本,CIRN共含护士核心能力的7个维度58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4分评分法,从0分没有能力到4分很有能力。量表总体和各个维度的 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7和0.79~0.86,重测信度 r=0.83(P<0.05)。两组培训结束后进行护士学习满意度测评,采用王鹏举修订的成人学习满意度量表[5]。该量表包括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习成果、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5个维度23个条目,各条目采用1~5分评分法,1分=非常不符合,2分=不符合,3分=不确定,4分=符合,5分=非常符合,每个条目得分的均值就是5个维度的得分,得分越高即护士的学习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8.0软件输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参培护士理论知识、操作、实践能力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实验组的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成绩以及实践能力(病情观察、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应变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参培护士理论知识考核与操作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参培护士理论知识考核与操作成绩比较(±s,分)

组别n 理论成绩 病情观察 沟通能力 评判性思维 应变能力对照组实验组操作成绩218 223 t P 87.21±4.18 94.16±5.06 22.2<0.05 85.17±5.42 95.51±4.18 22.47<0.05 7.21±0.58 7.56±0.76 7.12<0.05 6.81±0.68 7.21±0.82 5.71<0.05 7.32±1.05 7.71±1.12 3.86<0.05 7.87±1.12 8.11±0.74 2.65<0.05

2.2 两组参培护士核心能力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参培护士核心能力比较(±s,分)

表2 两组参培护士核心能力比较(±s,分)

组别n 临床护理 领导能力 评判性思维 专业发展 教育咨询 法律伦理对照组实验组人际关系218 223 t P 27.21±2.35 31.51±2.18 19.98<0.05 27.21±4.18 29.18±2.26 6.56<0.05 27.61±2.23 30.31±2.75 11.34<0.05 23.17±1.68 25.17±2.75 9.52<0.05 17.21±2.38 19.81±2.38 13.20<0.05 17.61±2.15 21.52±3.18 15.15<0.05 26.17±2.42 28.17±3.42 7.14<0.05

实验组护士核心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参培护士学习满意度的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参培护士学习满意度的比较(±s,分)

表3 两组参培护士学习满意度的比较(±s,分)

组别 学习内容n 学习环境 学习成果 人际关系 总分对照组实验组学习过程218 223 t P 22.18±2.18 23.36±1.25 6.95<0.05 20.17±1.42 22.25±2.18 11.87<0.05 15.18±3.18 17.65±2.07 9.64<0.05 18.57±3.42 20.42±4.67 4.75<0.05 10.18±2.02 11.68±3.03 6.12<0.05 87.53±3.42 94.46±4.17 18.72<0.05

实验组护士学习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3.1 新培训模式对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得分的影响

应用新模式的实验组护士能扎实掌握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知识与技术,及时学习掌握临床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并且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娴熟运用。传统的培训模式(对照组)采用优秀示教员示教,护士的技能更加注重于死板的操作,考核出来更多的是生搬硬套式的操作结果,护士对操作的注意事项及内涵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实验组护士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加之新模式的操作考核我们采取的是在护理案例中穿插考核,护士操作更加贴近临床实际,自我体验感更强,使得护士的岗位技能得到提高。

3.2 新培训模式对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

通过内训师和标准化病人的扮演对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有了显著提高。N0级护士通过标准化病人的扮演,使其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6]。首先护士自己编写案例,案例来源于临床工作中,护士在培训中的兴趣就会非常大,从而主动去思考和学习。扮演标准化病人的护士通过扮演病人,体验了病人在操作中的感受,从而了解到自己以后在操作中应该关注的重点以及如何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能够了解病人所需,使N0级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案例方式的操作培训,内训师以考核者和被考核者的双重身份参与到操作中来,使护士对操作病案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从而使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新培训模式改变传统的表演式操作技能培训模式,突出临床思维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融入护理操作技术训练和临床护理工作中,在提高护士操作技能水平的同时,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病情观察等。

3.3 新培训模式对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

护士作为标准化病人,能对医疗过程有真实的体验,加强N0级护士对疾病的认识,内训师也能指导和帮助新入职护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7]。护士通过新培训模式来评估病人各方面的健康状态,按照护理计划实施精确、安全、全面和有效的护理,随时向患者提供健康教育,使得护士的核心能力得到提高,就能胜任日常护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士的职业倦怠,减少护士的流失[8]。同时在案例教学的模式中,各层级护士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使得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护士在模拟标准化病人的操作过程中,不仅能够领悟临床知识,而且对操作标准和理论背景的掌握得到增强,还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9]。所以内训师联合标准化病人使得护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提高。

3.4 新培训模式对参培护士学习满意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内训师联合标准化病人的模式能够提高护士的学习满意度。目前大部分医院采取实验前的培训模式,护士的参与感不强[10],而新的模式可以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主观能动性。尤其是N0级护士在扮演标准化病人的过程中,学习的环境更加轻松,使护士在操作中有一种日常工作的感觉。对于一年内的护士,也增加了他们与科室护士团队沟通、学习的机会,使各层级护士对操作技能培训的内容、过程和结果的满意度得以提高。

猜你喜欢

参培内训师科室
教研能力自主生成:基于知识建构的中职教师培训新模式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内训师认证管理实施路径探索
胜任力和积分制在内训师管理中的应用
大型集团企业内部培训师能力素质探讨
激活企业内训师队伍的几点思考
爱紧张的猫大夫
骨干教师“习明纳”培训模式新解新用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