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

2021-06-02陶佳琦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权重数量旅游

陶佳琦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江苏 苏州 215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增长、建设生态文明和协调区域发展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长久以来,苏州是国内外游客心中理想的旅游胜地,苏州在“2018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排名”总榜单上位列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如何保证在旅游业高速增长的同时提高发展质量,是苏州旅游发展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拟构建苏州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模型,对苏州旅游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一、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指标

本研究提出苏州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五个维度,即旅游产品质量、旅游服务质量、旅游设施质量、旅游环境质量和旅游教育质量。

(一)旅游产品质量维度指标细分

旅游产品质量包含旅游产品品质、文旅融合程度和体旅融合程度三个二级指标。

旅游产品品质选取各地4A、5A级景区密度作为具体指标,选取4A、5A级旅游景区数量除以城市面积获得。4A、5A级旅游景区被业界公认为高品质旅游资源,其数量的多寡不仅能够体现旅游地的竞争力,而且也决定旅游地的旅游收入和发展水平。

文旅融合程度选取文化类景区密度作为具体指标,选取文化类景区(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馆)数量除以城市面积获得。[1]53

体旅融合程度选取体育场馆数量和本地运动员在国际、国内赛场上获取金牌的数量作为二级指标。[1]新冠疫情后,民众对于自我健康日益重视,对体育旅游的需求和意愿呈暴发式增长态势。可以预计,体育旅游产业必将进入精细化和高端化的发展阶段[1]54。

(二)旅游服务质量维度指标细分

旅游服务质量包含旅游接待条件、旅游服务能力和旅游服务效益三个二级指标。

旅行社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旅游产品组织者和旅游服务提供者的角色。旅游地的旅行社数量反映了当地旅游业的竞争能力和接待能力。

旅游服务能力由国内游客人次,入境游客人次,入境游客停留时间,人均消费四个具体指标构成,直接反映出旅游地接待游客的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2]

旅游服务效益通过当地4A、5A级景区数量与旅游收入的比重得出。即旅游服务效益数值越高,表示游客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水平越高。

(三)旅游设施质量维度指标细分

旅游设施质量包含区内交通条件,对外交通条件,医疗设施条件,公共卫生条件和接待设施品质五个二级指标。

区内交通条件反映出游客在城市内部及其边缘地区开展旅游活动时的交通便捷程度,由每万人公交车数量和每万人出租车数量构成。[3]22

对外交通条件则测量目的地城市的可达性,由公路客运量、水运客运量和航空客运量构成。[3]24

城市医疗设施能够为游客提供医疗保障。

城市公共厕所既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又成为衡量城市文明的标志。

旅游服务设施通过使用四、五星级饭店数量除以星级饭店总数获得。四、五星级酒店占比越高,城市接待设施的品质就越高。

(四)旅游环境质量维度指标细分

旅游环境质量包含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两个二级指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城市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旅游资源质量和游客的旅游意愿。保护环境,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不仅造福当地居民,而且延长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

(五)旅游教育质量维度指标细分

旅游教育质量包含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数目和招生人数两个二级指标。

城市旅游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招生数量直接反应专业旅游类人才的储备情况以及培养能力。[4]

二、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

指标体系赋权方法按照形成权重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是根据研究目的及评价指标的内涵,通过专家们主观的分析、判断,根据各指标重要状态进行打分并确定权数,如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等。客观赋权法是根据各指标对应的原始信息与统计方法结合方式而得到的权重,常用的方法有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本文采用专家调查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旅游发展质量指标体系中各表征指标的权重。

(一)熵值法确认权重

熵值法包括三个步骤:数据标准化、计算信息熵、计算权重。标准化的目的在于消除数据量纲的影响。由于本文所选择的指标均为正向指标(指标取值对目标层的贡献为正向),标准化过程采用正向极差方法,城市j中指标i的取值xij经过标准化以后取值为zij,如式(1)所示:

(1)

信息熵用来度量信息量的值,可以用来描述信源的不确定度。依据第i个指标的信息熵如式(2)所示:

(2)

式(2)中,k=1/log(N)

在上述各项指标信息熵的基础上,计算指标i的权重如下式(3)所示:

(3)

式(3)中,m表示指标总数量。

将熵值法获取的指标权重与标准化后的指标相乘即可得到该指标对总指标的贡献份额。

(二)专家调查法确认权重

专家调查法包括四个步骤:选择专家、设计问卷、开展调查、统计数据并计算指标权重。

(三)汇总确认权重

参考周晋名(2019)的研究,课题组采用熵值法和专家调查法两种权重的积占比得到一个汇总后的指标权重,具体如式(4)所示:

(4)

根据式(4),最终计算得到各项表征指标的权重,得到两种权重的计算与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表征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

如表1所示,两种方法得到的权重存在一定差异。熵值法得到的权重系数具有较大的变异度,w1的标准差达到0.0434;专家调查法得到的权重系数变异度较低,w2的标准差仅有0.0097。w1和w2的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5266和0.5517,表现出显著不同。系统层权重系数的雷达图,见图1。

图1 系统层权重系数雷达图

如图1所示,专家调查法得到各系统的相对重要性差异不大,环境质量的权重系数相对偏低,而教育层、产品层和服务层的权重较高。熵值法得到各系统的相对重要性存在较大差异。产品层和环境层的权重系数较低,而环境层和服务层的权重系数较高。积占比汇总两个权重以后,五个系统层权重系数分别为0.019673、0.040180、0.018781、0.047955、0.030736,相对差异度进一步扩大。

(四)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采用的调查数据来源于 2015-2019 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旅游抽样调查资料》《江苏省统计年鉴》《浙江省统计年鉴》《安徽省统计年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市《统计年鉴》和《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公报》;2019年《中国文化和旅游统计年鉴》和2015-2018《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另外,各城市4A、5A级景区数量则通过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获取。

三、苏州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

本研究采用前文介绍的方法和指标体系计算旅游发展质量指数,以此评估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质量的空间结构和时间趋势。本文分析的重点是苏州旅游经济发展特点以及评估其在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中的相对优势和短板。

(一)空间结构

苏州旅游发展综合评分为16.63,在长三角26个城市中排名第6位,在江苏省内排名第2位,依次低于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和安庆。苏州旅游发展的相对优势是旅游设施和旅游环境,相对劣势是旅游产品。苏州市旅游发展整体比较均衡,五个系统层均分的变异系数仅为0.29,排名相较于同等发展水平城市较低。29个表征指标得分的变异系数为0.89,同样大幅低于上海和杭州、南京、合肥。

(二)时间趋势

2014-2018年间,苏州旅游质量的增长速度在长三角26个城市中排名第22位,在江苏省内排名第8位。苏州市旅游产品、服务、环境、设施和教育质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15%、10.95%、3.28%、2.12%、1.01%,在26个城市中分别排名第25、18、25、16、12位,增长点主要表现在旅游服务和旅游环境,旅游教育和旅游产品质量增长乏力。

(三)各项指标

苏州旅游产品发展评分为4.46,在长三角排名第14位,在江苏省内排名第2位。体院场馆数量和景区数量贡献最高,分别为29.07%和17.68%,文化馆和图书馆数量的贡献最低,分别为2.78%和4.66%。旅游产品构成基本均衡,相对优势是4A、5A级景区数量和体院场馆数量,相对劣势的是文化类景区密度和全国赛事奖牌获得数。样本年限内苏州旅游产品质量的主要增长点为全国以上赛事的奖牌获得数量、博物馆数量和体育场馆数量;景区数量、图书馆数量、文化馆数量和文化景区密度保持恒定。

苏州旅游服务发展评分为2.75,在长三角排名第8位,在江苏省内排名第2位。旅游收入和旅行社数量贡献最高,分别达到49.40%和24.59%;入境旅游人次和人均花费贡献最低,仅有0.40%和1.89%。旅游服务优势指标有入境过夜游客人均花费、旅游收入和旅行社数量,产品效益指标则处于劣势。样本年限内苏州旅游服务7个表征指标都表现出了增长态势,主要增长点为旅行社数量、旅游收入和产品效益,说明苏州在发挥优势项目的同时,对短板进行补强。国内旅游人次、入境旅游人次、入境过夜游客停留时间稳定增长。

苏州旅游设施质量评分为5.31,在长三角排名第4位,在江苏省内排名第1位。旅游设施各表征指标优势明显。样本年限内苏州旅游设施年均增长率达到2.12%,各指标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增速最快的指标是四星级以上饭店比重,年均增长率达到13.23%,星级饭店数量增速一般,年均增长率仅为2.56%。万人出租车数量、客运量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苏州旅游环境和旅游教育发展评为1.48和2.63,在长三角排名第6位和第5位。苏州旅游环境优越;旅游教育发展相对均衡,优势并不突出。样本年限内苏州旅游环境、旅游教育6个表征指标的变化趋势差异明显。旅游环境双指标呈现出小幅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0%和2.28%。普通高等学校旅游类专业招生数量保持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6.01%;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指标评分则表现为下降趋势,年均增长率为-5.20%。

注释:

① 本文分析样本共包括26个城市,采用的数据是5年期的面板数据。本文对各变量权重的计算在全样本范围内进行,而非逐年进行,因此,此处N=26×5=130。

猜你喜欢

权重数量旅游
芳芳猜童话书的数量
权重常思“浮名轻”
统一数量再比较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旅游
头发的数量
基于局部权重k-近质心近邻算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组织知识传播与共享评价指标体系及其RS权重配置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