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

2021-05-31姜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0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院校

姜华

[摘           要]  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所有教育环节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实践教学作为思政理论课的一种教学形式,应以创新教学方法为基础,突出其自身实践性、互动性、延伸性。为此,将主要对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索。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0-0144-0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载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实践教学是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与教育部联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一文中明确指出要强化实践教学,并将其作为高等学校思政理论课教育中的重点内容,要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对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的形成实现有效探索。

一、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概述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种形式,在理论讨论和实践中均处于落后状态。直到1997年,实践教学才被正式纳入中国大学的课程设计。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提供必要的资金”。在这一点上,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开始得到推进。2018年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重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要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应以教学创新为契机,拓展教学环境,强调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互动性,让学生体验实践、积极参与,从而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论认识与理解,实现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1]。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显然,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无法有效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并且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一般对政治生活不感興趣,政治素养较低。而如何在短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我国主流意识、正确价值观念有效传达给学生,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亟待解决的问题[2]。

(一)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研究与设计

就高职院校的现状而言,教育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同时让思政理论课教育与实践相关联,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普遍存在差异,并且学生也缺乏学习兴趣,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而言又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大部分教师认为实践教学是一种边缘化教育方式,导致实践教学出现不规范管理,不健全协调和评估机制,明显缺乏师资和培训,缺乏系统化研究,缺失针对实践教学的科学规划和设计、相关制度、维持正式性的措施等情况,而这一情况直接导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师生不具备较高积极性与参与性,令实践教学效果受到大幅度削弱[3]。

(二)实践教学内涵界定模糊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仍存有对实践教学内涵界定模糊不清这一问题。部分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时间分为“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两种,并规定“课内学时”用于理论课,“课外学时”用于实践。而正是这种划分使人们产生误解,并认为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必须在课外开展。从而否认了案例教育、角色扮演、演讲答辩、话题讨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实践教学的表现形式。这些理解上的偏差对高职院校思政理论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规划而言极为不利,并导致实践教学有效性受到严重影响。

(三)未能充分运用实践教学的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方式内容简单、单调,只有演讲、参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延伸课外活动,但是在相对浅层次上,并未完全激发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性、好奇心以及创造力,不仅导致教育资源受到大量浪费,而且对教育有效性造成极大影响。例如,在专题讨论中,由于时间限制,只有少数学生可以参加讨论并发言,而在组织校外探访、生产劳动、志愿服务以及其他实践活动时,资金与学生安全又是“瓶颈”所在,因而只有少数学生骨干可以参加。因此,高职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需分层开展。

(四)各种形式的各自为政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

根据“05方案”的要求,高职院校在设置思政理论课时,需开设两门必修课程,分别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理基础》。但是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高职院校普遍存有课程体系、教师、部门等各自为政现象。首先,课程各自为政主要表现为:各课程所属教研室独立开展教学研讨与备课活动,经常有所交集,并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具备整体性统筹规划,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序列性,令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资源浪费严重,并且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教师各自为政主要表现为:科任教师自行其是,彼此之间不具备有效沟通,并且在设计实践教学时不能开阔思路,导致其自身实践教学能力难以获得突破性进展。部门各自为政主要表现为:各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性与整体性,高职院校学工部、校团委等部门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同一类型实践活动往往会发生重复开展的情况,这一情况不仅导致浪费学校大量财力、人力、物力资源,而且极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令学生在参加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具备较高融入度。

三、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开展路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知思政理论课地位

作为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师自身对其认知程度是其能够有计划、有组织、行之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而通过教学理念的创新与更新能够为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首先,教师应始终坚持主渠道与主阵地意识,并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对实践教学力度加以强化,同时积极创设开放性育人情境,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所遇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其次,树立“一盘棋”理念。由于思政教育属于一项具有极强系统性的育人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其中,因此,需要将思政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制定较高可行性的教学大纲与实施方案,促使校方主管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能够各司其职,确保实践教学能够得到有效开展。最后,秉承“够用、适度”原则,针对关注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情况,在确保思政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够用,适度”前提下,促使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得到大幅度强化[4]。

(二)明确内涵,协同两个课堂、两种教学

思政理论课要取得理想效果,需要课堂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时作为支撑,两个课堂与两种教学各自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二者之间能够取长补短,相互支撑。由于高职院校在思政理论课方面所涉及的学科与领域存有一定差异,其教学内容并不相同,因此,不同院校需结合自身教学要求与课程特色,针对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加以选取整合,同时综合运用各种形式展开优化设计,从而使教学内容与开展形式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并在这一基础之上,针对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加以强化,并对教师交流合作加以优化,始终坚持集体备课制度,通过公开课、交流会等方式相互分享实践教学经验,并对有效经验加以总结推广,从而促进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更强系统性、规范性、统一性,同时规避低水平重复开展现象的发生。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师需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形成更深层次了解,同时在思政理论课中充分挖掘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社会性话题,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知,提升理论认同感,从而促使学生由内而外地开展思政理论课学习。

(四)分工协作,形成实践教学合力

1.健全机制,强化宏观指导与统一规划

通过校党委统一领导,并由行政领导领头,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运行机制,这样能够有效转变“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这一问题,最终促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5]。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力度,引导教师转变自身原有观念,注重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探索,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规范化、特色化的实践教学,为其向规范性与实效性方向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5]。

3.强化过程监控,完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需突出自身特点,并保障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在不同时期的评价体系拥有全新突破,从而令这一体系具有强烈的科学性、灵活性与开放性,并力求“三化”。首先,追求评价主体多元化,在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当中,评价结构应由教师、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社会或企业人员、班集体、学生个人等多方共同组成,实现全员参与,从而令实践教学所取得效果能够得到真实反映。其次,追求评价内容立体化,在评价内容当中融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学生行为准则的情感、信念、动机、习惯、意志等非物质性因素。最后,追求评价形式多样化,将实践教学过程、结果、定量、定性等因素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当中道德与能力得到真实反映。通过上述多元化、立体化、多样化评价体系构建,能够促使学生在参与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当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特性得到充分激发与调动[6]。

四、结语

思政理论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便需始终遵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对其实践教学形成正确认知并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从而提升思政育人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媛,黄振宣.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實践教学“四化结合”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930(2):86-89.

[2]常雪.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3):31-32.

[3]崔承刚,叶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新途径探索[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22(1):80-83.

[4]张丽.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相关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2):128-130.

[5]邱爽.浅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8(20):133.

[6]张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9(16):102-105.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院校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