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2021-05-31闫茹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载体志愿

闫茹

[摘           要]  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为加强党组织后备力量,为党组织输入“健康、新鲜血液”,保障组织活力和凝聚力的有效方式。志愿服务自身的价值追求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供了重要抓手和有效的活动载体,高校要更加重视学生党员发展中的志愿服务活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关    键   词]  志愿服务;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0-0066-02

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最先进的部分,是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和未来接班人。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和必然要求,也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志愿服务作为高校开展实践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学生党员深刻领悟党的根本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发挥模范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已成为高校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有效载体。

一、志愿服务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一)志愿服务是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实践载体

传统高校學生党员发展中,多以理论培训、学习、研讨、参观教育等为主,缺乏系统的实践培训锻炼,社会教育作用发挥不足。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利用这个实践载体,可以使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使学生在实践中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对党、对国家、对社会的认同;也会增进党的基本知识理论在学生中入脑入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提升了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发挥了党员的先锋作用,增强高校党建引领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效。

(二)志愿服务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显性展现

志愿服务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理念,通过自愿以不计报酬的方式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扶危济困、公益帮助等各项服务;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从根本上看两者的价值追求具有内在统一性和一致性。志愿服务活动搭建了学生党员发展、培育和教育的优质实践平台,可以将学生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培养了学生党员的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加深了对党组织的了解和对党的情感认同,帮助其在实践中强化了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并且不断得到深化和升华,是学生党员政治行为和态度的展示,是党的根本宗旨的生动表达。真正让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将党的根本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志愿服务是学生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抓手

共产党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将人民视作历史与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深刻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党的根本宗旨。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可以与人民群众进行更为有效的沟通,深化党群沟通的内涵;可以倾听群众内心的声音,更全面、直接地了解到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意愿;可以更深刻地铭记党的根本宗旨,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可以看到和学习到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和发挥的作用,践行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条党的根本路线。

二、学生党员发展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积极性高,但思想认识不高,少数学生甚至存在功利主义

为加强实践育人的实效、弘扬志愿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许多高校将参加志愿服务纳入了第二课堂成绩(综合素质分),并作为评奖评优的参考指标;在学生党员发展中,为引导学生党员发挥先锋作用,许多高校对党员发展中志愿服务的时长或实践时长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党员“百时奉献”实践活动、笔者所在的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学生党员“百时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等。在学院各项制度要求和激励下,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普遍性很高。

但是,很多学生在入党过程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不是发自内心地自愿参加,对志愿服务的精神和内涵理解不深入、认识不高;部分学生入党的动机也不清晰、不纯粹、不坚定,功利性过强,违背了高校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初衷。

(二)志愿服务活动种类繁多,但长效性、系统性不突出

目前,各高校都比较重视志愿活动的组织,一般学生组织中都有志愿者服务队或志愿者协会等,归属学院或学校团委管理,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或与周边社区、学校等共建联合组织管理,组织活动较多。但是,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普遍缺少统一协调和连贯性,部分活动经常出现重复和交叉,连续性和常态化不足,距离形成项目化与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和长效机制还有一定差距。

加之大多数活动在组织时是由学工部门或者是团委部门组织,较多考虑活动形式和开展实施,缺乏对党性教育的思考,使活动的意义、目的和党员培养衔接不够紧密。有些高校在发展党员时过多要求志愿服务时长,甚至会使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出现抵触心理,志愿服务实效性未充分发挥,甚至与借助志愿服务这一活动载体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相背离。

三、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路径构建

(一)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政治引领

高校在学生党员发展中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时,要在活动中鲜明体现和不断丰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增强对党的认识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和价值认同。在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前,端正学生的参与动机;活动时,注重引导学生加深对志愿服务精神内涵的认识和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应该肩负的使命与担当;活动后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做到知、信、行合一。同时也要注意建立完善的激励表彰机制,提升参与积极性,也要善于使用合理、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志愿服务质量和数量进行有效的评价,将评估结果作为学生党员评优、评先的依据参考,真正提高志愿服务活动水平和增强活动开展的严肃性。

(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与形式,发挥志愿服务在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方面的载体功能

志愿服务作为提升学生党员质量的有效载体,要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活动的形式创新与内容创新,使内容向广度、深度拓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增强活动吸引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增强组织管理的高效性。

内容上,在各高校努力构建劳动教育体系的今天,将志愿服务融入劳动教育中,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当前学生中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等局面,培养奉献精神,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互联网时代下各新媒体和网络平台已经发展为高校党建、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要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志愿服务平台,努力打造网络互联互通的管理平台,推进党建和志愿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如广东省开发的i志愿平台就是集活动发布、活动报名、报名审核、活动录取以及签到、签退、志愿时长记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平台。

(三)结合高校自身学院专业特色,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项目,形成常态化长效机制

高校在组织志愿服务时可结合自身学校、学院、专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特长,实施项目化活动,提供精准服务;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寻找特色、亮点,创新活动形式,打造品牌化的志愿服务项目,发挥品牌效应。提升志愿服务项目深度,发挥学生专业和个人特点,注重项目的党建功能,实现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提升志愿服务在党员发展中的载体作用。如笔者所在学院通过与莲溪中学开展50万+计划项目,不仅能够对当地基础教育给予帮扶,还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锻炼平台。

同时注重建立健全活动的长效合作机制,保证志愿服务的连续和系统。可与相关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区组织等建立联系,整合资源,搭建长久合作的平台,共建志愿服务长效协同机制,形成常态化,发挥志愿服务在党员发展质量提升中的积极作用。

总之,以志愿服務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要推进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向深度和广度的延伸,要结合高校自身特色打造品牌项目,要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育人和党员教育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这个有效载体,让学生党员更加密切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悟初心,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在提升能力的同时,也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提升学生党员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伍廉松.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增强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J].北京青年研究,2016(4):65-71.

[2]何晓梅.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2):15-16.

[3]郭志宏,朱宁,陈丽瑶,等.志愿服务在大学生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探讨[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1):58-61.

[4]张亭亭.“积分档案”在高校学生党员质量提升工程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20(3):185.

[5]吴轶韵.财经类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建设对党员质量保障的探索[J].长江丛刊,2018(15):194.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载体志愿
The Price of Beauty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志愿小队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