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性课文教学的三个关注

2021-05-31郑昕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细品叙事性白求恩

郑昕

统编本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叙事性课文。一般情况下,许多教师对叙事性课文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大致内容是什么就算完事,而很少有教师对课文进行深入挖掘。那么,怎样教学才能使学生对叙事性课文的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呢?

一、关注课文情节

叙事性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有的夸张,有的离奇,有的平淡……教学叙事性课文的时候,从故事情节入手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厘清文章的脉络,还可以使学生在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受到课文的意蕴和内涵。

如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一文主要通过父亲和作者相处时几个场景下的几件小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从内容视角看,课文中描写的几件小事都是父亲送“我”上学途中发生的;从文本表达视角来看,课文中选取的几个事例都是给作者印象最深刻的,令作者难以忘怀的,蕴含着极深的教學价值。如父亲带“我”住客栈,晚上给“我”赶臭虫;赶庙会,买热豆腐脑给“我”吃,给“我”做万花筒;雨雪天,背“我”去上学。这些故事情节都充分表现了父亲在点滴生活中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这些故事情节展开理性思考:“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把父亲对儿子的爱真切地表现出来的?你从中感受到了儿子对父亲怎样的情感?”

在叙事性课文教学中,聚焦故事情节可以使教学充满情趣与理趣。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进行细品,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还可以使学生在聚焦人物情节中领略到叙事性课文的独特魅力。

二、关注课文细节

在叙事性课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课文的故事情节,还要关注课文的细节。透过细节,引导学生以小见大,可以促进学生对叙事性课文中人物特点的深刻认识。

如统编本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中有好几处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学生品味感受。“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这句话中的“疲惫”一词充分显示了母亲工作的辛苦,“吃惊”一词表明了母亲没有想到“我”会去找她。“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在这句话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皱皱”“龟裂”等词语细品,并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教学时,教师就这些细节部分引导学生进行细品,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母亲赚钱的辛苦以及供“我”读书的不易。

在《慈母情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描写母亲形象的细节的词句进行细品,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母亲的伟大以及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

三、关注课文空白

在叙事性课文中,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常会在文中设置一些留白。教学叙事性课文的时候,从故事的留白入手,启发学生补白想象,可以丰富文本内容,引导学生真正走进阅读的深处。

如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第4自然段写道:“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在战争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白求恩会想些什么?那些伤员呢?他们看到白求恩在这种情况下给自己做手术,会说些什么?在学生的想象中,有的以伤员的口吻说“医生,你赶紧离开吧,不用管我”,有的以白求恩的身份说“我不能离开,我离开了,这些伤员怎么办?我不能丢下他们”。通过想象,丰富了课文内容,学生对白求恩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在《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白求恩和伤员各自会想些什么启发学生想象,使故事中的人物更加有血有肉,上出了叙事性课文的教学精彩。

在叙事性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从课文故事情节、细节以及空白处入手展开教学,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阅读流于浅层现象的发生,能帮助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真正获得深刻的认知。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西路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细品叙事性白求恩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封二:English Corner·英语角
你品,你细品
品茗
语文阅读教学正方向:“教”“练”“考”统一——以《纪念白求恩》例
“十七年诗歌”的叙事性分析及其诗学价值
坚守四大立场,突破叙事类文本的解读瓶颈
用白求恩精神培养白求恩式的医学人才
细品美国F—35B“闪电”Ⅱ隐身战斗机
白求恩纪念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