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京族优秀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探究

2021-05-30何祥玲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何祥玲

【摘要】本文阐明京族民俗文化现状,以及京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情况,分析将京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意义,论述将京族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途径,提出营造民俗文化氛围、提供民俗文化课教育教学保障、注重课程内容的积累和创新,以推动京族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中,传承和发展京族文化。

【关键词】京族文化 民俗优秀文化 幼儿园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5-0151-02

民俗文化源于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及信仰,是由人民创造和传承的一种民间的文化,是在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或者某个时代,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中逐步形成的,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经过一定的时间积累的文化结果。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一份精神财富。学校教育是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也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学校教育除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同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民俗文化教育需要从幼儿教育抓起,在幼儿教育中播种、发芽、成长。因此幼儿园要利用好当地的现有资源,有效引领幼儿接受民俗文化教育。

一、京族民俗文化现状

京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是南方人口中数量最少的民族,目前京族的总人口数量2万多人。在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中,京族是我国唯一的一个生活在海滨地区以从事渔业为主的少数民族。我国京族群众主要聚居在东兴市万尾、山心、巫头三个村,被人们称为京族三岛。长期以来,京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主要表现在民间常见的口头文学和诗歌,对各种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还有独弦琴表演艺术,以及京族聚居地在哈节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京族人民使用的京语与越南语基本相同,现在通用的主要是普通话和粤语。京族的传统民间文艺有着浓厚的民族风格,比如,群众比较喜爱的竹竿舞、独弦琴、唱哈,是京族文化中的三个重要内容,其中京族独弦琴演奏和京族哈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京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情况

京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总体上来说虽然做得比较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文化遗产存在和延续所依赖的基础正在不断地被削弱,有利于当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的民族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民族语言文字出现弱化现象,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济现代化之间产生了一定冲突,这是一个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而且难免的共同问题。传统文化是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民族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让幼儿课堂成为传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平台,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加强幼儿园当地特色的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也必然地成为传承当地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东兴市京族学校是一所九年制学校,学校将京族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日常教学之中,从而使学校成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园地,让京族学生学习京族的民间故事、生产劳动、习俗文化、音乐舞蹈、历史地理,并在学习中传承京族人热爱自然生态、追求民族团结的品质。

三、将京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意义

具有区域性的民俗文化在当地其实就是一种大众性的文化,这些文化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是人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儿童在儿童生活环境中总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物,会看到身边发生的事情和经历社会、家庭的各种活动,这些事物、活动都会包含当地的民俗文化因素。儿童长期生活在这些环境中,往往会通过接触和参与这些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当儿童自身的情感得到了发展,也就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个性和特点。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京族优秀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积极地传递京族优秀民俗文化,以一定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育民族精神,让京族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发挥更大的文化价值。具体来说,就是以幼儿喜欢的合理的表现形式将京族优秀传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的生活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更多的京族优秀民俗文化,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比如,将京族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和活动内容设置中,将京族优秀民俗文化活动融入幼儿的日常活动中,让幼儿感受京族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之美,逐步领悟京族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四、将京族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途径

(一)营造民俗文化氛围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民俗文化资源,大多都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教师在开展幼儿活动的过程中,要把优秀民俗文化融入其中,使幼儿得到一个更好的优秀民俗文化教育机会。把京族的优秀民俗文化带进幼儿园,在日常教学中传授京族的文化知识。比如,把一些大众喜欢的优秀的京族文化项目带进校园活动中,组织园内幼儿参与体验京族传统文化活动,参观、欣赏和制作一些京族工艺品等。在做好幼儿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前提下,组织幼儿参加课外活动,让幼儿更多地去体验和参与学习当地京族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

让京族文化进校园,营造京族文化氛围。室外环境是营造幼儿园学习、活动氛围的重要地方,因此要构建一个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民俗文化氛围,让幼儿在浓郁的京族文化环境中获得优秀民俗文化的熏陶,让孩子体验民间游戏带来的乐趣。利用京族文化培养他们的情趣,锻炼他们的意志、毅力,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让他们充满活力,快乐、健康成长。

(二)提供民俗文化课教育教学保障

幼儿园的民族文化课程教学方式要多途径、多形式,内容要丰富多彩,尽量避免形式单一和内容简单,要逐步形成长期的、系统的、综合的教学制度。从学校历年来进行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教育实践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都有待改进和加强。学校要认真对待民族文化教学,在组织上注意筛选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在课程安排上,要确保学校民俗文化教育的科学性和内容的多样性。在教学方法方式上,要灵活多样,采取课堂教学和室外活动教学相结合,组织幼儿到京族聚居地进参观,带领幼儿参与一些简单的手工物品制作,参加如“哈节”和其他的民族节日活动。比如,利用美术课教学生学习画民族画,制作一些简单易做的民族工艺品,使学生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逐步培养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

幼儿教育区别于其他年龄段的教育,应该是从比较具体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事物入手,因此教师要收集、筛选适合的京族优秀民俗文化内容,使幼儿园教育更加具有乡土化、民族化和生活化。

教研组要根据各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情况需要,研究教育活动的内容,尽可能选取适合各年龄段的幼儿感兴趣又能够接受的内容。孩子的年龄小,学习兴趣点比较广泛,而且容易变化,因此,教师通过日常教学或者活动等途径了解幼儿的多个兴趣点,然后通过教研活动,对这些内容进行筛选,根据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比如,习俗文化、民间故事、音乐舞蹈、民族团结等内容。幼儿年龄段不同,对事物产生的兴趣及发展需要也不同,有时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获得的经验及兴趣的基础上,通过教研活动确定切实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1)根据幼儿的各个年龄段特点,注重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教学内容要尽量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加强内容之间的联系。注重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和活动中。(2)每星期各年龄段班级必须要有2~3次特色活动,形式可以不限,可以组织集体性的教学活动,也可以组织小组活动。活动的内容要结合京族民俗文化内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由各年龄段教学组讨论决定。(3)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可利用适宜的游戏、由浅入深的启发、问题卡等形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4)各年龄段教学组每个月安排1~2位老师进行课程的磨课活动,在进行教研活动中要定好人员、内容、时间,最好采用集体备课形式,以确保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5)教研组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

(三)注重课程内容的积累和创新

在开展优秀民俗文化教育过程中,学校要重视资料的积累,将每个活动的预设、目标、环境等内容记录好、保存好,以便在今后的活动中借鉴和使用。民俗课程中,每个年龄段的班级不同,每个班的孩子情况也不同,因此,要支持、鼓励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在原有的课程资源基础上进行开发创新,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

学校要将京族艺术文化的开发和发展结合到校本课程中,使校本课程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带动学校周边地区学校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根据课程标准,设置地方课程,每周定期开展民族文化特色课程教学。京族学校要大胆地尝试将京族文化的三颗“珍珠”——哈歌、竹杠舞、独弦琴,以及手工制作等京族传统文化融入乡村小学的教学中;开设与本民族风俗习惯相关的校本(乡土)课程,将传统文化排进小学的课程表,以为幼儿教育的延伸,以增进学校将优秀民族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力度。(1)理念创新。学校要加强对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育与京族文化的传承与研究,创新办校理念。比如,巫头小学提出以“传承京族文化,培育京海新人”的办学理念。找准学校发展目标,明确育人方向,创新民族特色教育新理念。(2)方式创新。从单一发展向区域联盟抱团共进方式创新,实现中心校与乡村小学跑教上下联动,区域间乡村小学组织民族活动横向互动,乡村小学与乡村联手共育的方式,为促进边海民族区域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进行新的尝试,进一步拓展民族文化教学发展理论。利用“互联网+教育”方式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探寻适宜学校教育的哈歌、竹杠舞、独弦琴民族文化,挖掘并传承。成立原生态京族歌舞社团、竹杠舞社团和独弦琴传习基地,将京族服饰文化、民风民俗等融入教学中,上好京族特色大课堂,创新教学特色课堂。(3)途径创新。运用“走教、送教:一带一路”的方法,解决镇中心校与民族地区村完小特色教学的专业老师短缺的问题。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的路径,解决民族项目建设资金、教师培训等问题,提高学校办学软实力。以均衡教育发展的实践为契机,提高民族地区优秀民族文化教育教学质量。利用这几种形式,以小学带动幼儿教育,把民族文化根植于孩子幼小的心灵。

总而言之,学校要把京族优秀民俗文化资源融入常规教学课程中,让孩子们在了解民俗文化的同时学到知识;用优秀民族民俗文化丰富课程的内容,拓展幼儿的经验,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把幼儿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民间文化相结合,使幼儿园课程的教学生活化,并加强趣味性和综合性;把民族优秀文化课程与幼儿园课程统合成一个教学整体,以核心课程为主线在教学中渗透民间文化内容。学校在将民族优秀文化教育内容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实践中,需要用心去体验、用意去创造,使我们优秀民俗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并发挥出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佳.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途径[J].课程研究,2017(14).

[2]张爱莲,项洁云.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J].教育参考,2016(02).

[3]刘建芹.在幼儿园有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16).

[4]屈晶晶.幼兒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责编 李 唐)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育
新时期新观点论新时期的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协作发挥的作用解析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信息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