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答分数、百分数问题的教学策略

2021-05-30黄英秀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百分数数形结合公式

黄英秀

【摘要】本文论述分数、百分数的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厘清解题思路,以数形结合画出线段图理解题意,巧用常用公式,强化分数、百分数概念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搭建比较量和对应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题意,真正掌握分数、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分数 百分数 数形结合 公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5-0125-02

分数、百分数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教材的重要内容,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不少年轻的特岗教师在教学这一知识内容时感到很困惑,不懂得如何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有关分数、百分数问题的题意。那么,如何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掌握解题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以分数、百分数问题的教学为例,探析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抓住关键,厘清思路

解决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核心在于正确地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大多隐藏在关键句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分数、百分数的关键句一般就是含有分率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先用横线画出含有分率的句子进行分析,利用课前3分钟经常进行训练。如:(1)一袋米,吃了[13];(2)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多[14];(3)水的体积是冰的体积的[910];(4)实际比原计划节约了[15];(5)松鼠尾巴的长度占身体长度的[34]。学生读题后思考:这些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单位“1”是哪个量?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的几份是哪个量,对应量是总数量的几分之几,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能写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吗?根据这些问题,学生很快发现:(1)[13]表示把一袋大米的重量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吃了其中的1份,吃了的大米的重量就是这袋大米重量的[13],这袋大米的重量[×][13]=吃了的大米的重量。如果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还可以继续追问,其他2份指的是什么,它和单位“1”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怎样列出等量关系式?(2)把黑兔的只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多1份,白兔的只数就是4+1=5份,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4],黑兔的[14]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这里可以列出两个等量关系式:黑兔只数[×][54]=白兔的只数,黑兔只数[×][14]=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结合后面的三个句子,学生可以参照解题思路和方法独立分析完成。由此得出,在解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关键的分率句,并分析列出等量关系式,再根据题目中其他的信息和问题,采用方程或者算术方法来列式计算。

二、数形结合,理解题意

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借助这种方法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并且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帮助学生快速解题。线段图是数形结合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画线段图,学生可以把晦涩难懂的问题变得清晰明了。因此,在解决分数问题时,教师把题中的信息用线段图准确地画出来,对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起到“拨云见日”的效果。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正确画出线段图,把分数问题里的“数”和线段图里的“形”有效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要让学生理解分子和分母对应的量是从属关系还是平行关系,也就是要用一条线段还是两条线段来表示,要先引导学生找出单位“1”的量,把它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再平均分成对应的份数。其中的“几份”就是单位“1”的一部分,可以在图中直接表示出来。如上述“(1)一袋米,吃了[13]”“(5)松鼠尾巴的长度占身体长度的[34]”,就只需画一条线段。从线段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松鼠的身体长度被平均分成了4份,尾巴长度占其中的3份,即身体长度的[34]=尾巴长度。当其中的几份不是单位“1”的一部分时,就要画另外一条线段,用两条线段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每条线段的前面注明画的是什么量。如“(2)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多[14]”“(3)水的体积是冰的体积的[910]”“(4)实际比原计划节约了[15]”,就可以画两条线段。从“(4)实际比原计划节约了[15]”线段图可以看出,原计划就是将标准量这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实际上这条线段比原计划的线段少了1份,因此实际是原计划的[45]。

三、巧用公式,化繁为简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常见的公式,利用这些公式有时可以快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工程问题是一类常见的分数问题,主要解决了工作和行程问题。这类问题的主要特点是把工作总量和总行程看作“1”,但由于题型千变万化,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分析。巧妙利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公式,可以化繁为简,使解题思路清晰明了。

如有一批零件,张伯伯单独做需要12天完成,李叔叔单独做需要18天完成,问题:(1)两人合做,几天能完成?(2)李叔叔单独做5天后,两人合做,还要几天能完成?(3)两人合做3天后,由李叔叔單独做,一共需要几天能完成?(4)两人合做,5天能修完这条路的[23]吗?从表面上看,这4个问题一个比一个繁琐,但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很快就能理解题意并解决问题。在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这些这些问题的共性:都是求工作时间,那么必然都要用到“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个公式;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是两人合作,还是单人完成?由此找出对应的工作效率,如第(1)(2)(4)问中最后是两人合作,就要除以两人的工作效率和,第(3)问是由李叔叔单独做,其对应的是李叔叔的工作效率。要明确“工作量”是总量还是部分量,如(1)的工作量是单位“1”,(2)(3)(4)题只是部分量,(2)的工作量是:1-[118][×]5,(3)的工作量是:1-([112]+[118])[×]3,(4)的工作量是:[23]。只有将思路捋清,这些问题才能全部迎刃而解。这样教学,教师注意让学生理解、记忆和背诵常用的公式,以便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四、算法多样,融会贯通

分数、比、除法之间是互通的,可以相互转换。在解决分数问题时,教师可以用比和比例等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多种算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解这类题目:学校图书馆故事书的本数是图书总数的[25],已知故事书有300本,图书馆一共有多少本书?“故事书的本数是图书总数的[25]”可以表示成“故事书的本数:图书总数=2[∶]5”。这样一来,这道题可以用分数知识解决,根据数量关系式:图书总数×[25]=故事书本书,列式300÷[25];也可以用按比的知识解决,先求每份的量,再求总数量300÷2×5;还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得:300[∶]x=2[∶]5。

又如和(差)倍问题有:“一套衣服300元,裤子的价钱是上衣的[23]。上衣和褲子的价钱分别是多少?”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来解答,但这种方法对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不管是对题意的分析理解,还是列式计算的过程,难度都比较大。如果把分数[23]转换成裤子来理解,即“上衣=2[∶]3”,学生豁然开朗:裤子2份,上衣3份,这套衣服一共有2+3=5份,求出每份数300÷5=60元,裤子2份:2×60=120元,上衣3份:3×60=180元。这样教学,学生学会运用多种算法解题,有效提高了数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强化概念,提升能力

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分子,是进行数学逻辑思维的基本要素,运用已有的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了数学概念,才能准确、有效、分析解决问题。如根据“百分数表示一个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这个概念,可以轻松解决百分数的有关问题。在解决求各种百分率,如命中率、发芽率、达标率、出勤率、出油率等和“增产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等典型百分数问题时,如果教师生硬地出示公式让学生背诵,然后根据公式直接列式计算,那么,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也不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要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达标率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提问学生:根据百分数的意义,达标率的意义应怎样表示?(达标学生人数是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发芽率、命中率呢?这些百分率的概念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因此要用除法来计算。)再如“求增产百分之几”,也可根据百分数的概念理解成:求增产的部分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即用增产的部分÷原计划×100%。学生在充分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后,不用死记硬背公式,自然而然列式解答,进一步提升分析理解能力。

六、一一对应,搭建桥梁

在解决分数和百分数的问题中,至少要有两个量,即单位“1”的量和比较量(部分量)。已知单位“1”的量,求比较量(部分量)用乘法列式,比较量=单位“1”的量×比较量(部分量)的对应分率;已知比较量(部分量),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列式,单位“1”的量=比较量(部分量)÷比较量(部分量)的对应分率。因此,只要找出这些比较量的对应分率,在它们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就能有效地解决一般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例如:学校里有杨树180棵,柳树的棵数比杨树少[14],柳树有多少棵?可以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明确单位“1”是杨树的棵数,比较量柳树的棵数对应的分率是杨树的(1-[14]),求柳树的棵数列式为:180×(1-[14])。又如:班级图书角有故事书40本,比科技书的本数多20%,科技书有多少本?这道题的标准量(单位“1”)即科技书的本数是未知的,比较量故事书的本数是40本,对应的分率是科技书本数的(1+20%),即求标准量科技书的本数就是40÷(1+20%)。

总之,在教学分数、百分数时,教师要深挖教材,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分析理解能力;通过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通过数形结合画出线段图,巧用常用公式;强化分数、百分数概念,将知识之间融会贯通;搭建比较量和对应分率之间的桥梁,并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等。由此,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题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答问题,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百分数数形结合公式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如何让小学生掌握解答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三教三探 寻根究底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
百分数的应用专项复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