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任务型议论文写作备考刍议

2021-05-30王得志李旭

学语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备考高考学情

王得志 李旭

摘要:情境任务型作文是近年高考的热点题型。本文以高考情境任务型作文议论文写作教学为例,关注“考情”变化,重视研究“学情”,强化审题意识,探究命题特点,论述议论文写作备考之任务与策略,力求让学生的作文做到形神兼备,思想新、形式妙,有文采。

关键词:高考;议论文;写作;学情;备考

高考议论文作文复习,常常存在低效的现象,抓不住重点。很多学生复习议论文是“东一榔头,西一棒”,一些教师也是秉承不变的“作文模板”,鼓励学生套用“万能模板”,力求短期内突击得高分,效果往往不好。到了高三复习阶段,再从写作最基础的能力抓起,又不现实。如何提高议论文复习效率呢?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坚持“学情中心”,弄清楚学生议论文写作的真实学情,研究作文的命题特点及其规律,坚持规范的议论文写作训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作文复习效率。

综观最近十年的语文全国卷作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2015年全国I卷作文题华丽转身,开启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先河,可谓有里程碑意义,情境任务型作文逐渐成为高考热点题型。“情境”“任务”,均为学习环境(learning environment)中的构成要素。写作学习环境中的“情境”,一般指的是“真实”的情境,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已有的情境,也可以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创造生成的拟真情境。高考作文题写作学习环境中的“情境任务”,一般指的是蕴含在“情境”中的写作任务。高考语文作文板块,所提供的写作情境任务,历年来关注社会热点、重视正确的思想导向、强调思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据数据统计,大多数高考考生作文写的都是议论文,所以,议论文训练成为作文复习的重点。

一、高考情境任务型作文命题特点

情境任务型作文命题最核心的要素有两个:一是预设具体的情境,二是明确典型的任务。学生备考,不清楚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不了解“考情”。高考作文命题的选材等方面都暗含着清晰的命题意图与指向,备考如果盲目训练,缺少深入的探究,复习效率往往不理想。明确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是提升作文复习效率的前提。综观近些年全国卷作文题,高考作文考查的内容倾向中国传统,有情怀、有深度的题目变多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情境任务设置明晰、真实,贴近学生

“情境任务”中设置了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在明确的任务指令下,有话可说,激发其写作动机和表达愿望;如2019年福建考生作文《渺小与不朽》:勤劳如此平常。勤劳的人,对劳动存有一份天然。//勤劳如此不凡。热爱劳动的人,对劳动有一种超然。//勤劳值得尊敬。尊重劳动的人,对劳动有一种敬畏。如此,学生抓住了“勤劳”的关键词,经过扩展后,内容显得更加具体,论点显得鲜明。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境任务”中还提出了明确的文体要求,如考生写演讲稿、发言稿、书信或观后感,这些实用文体能满足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有效考查学生真实写作的能力。

(二)题材突出中国文化特征,紧扣时代脉搏

《周易?系辞上》曰:“圣人立象以尽意。”作文的立意往往被埋藏在看似普通的生活情境之中。如2019年三套试卷的作文题,“劳动”“奋斗”“浓烈的师生情”,都贯穿了一条“家国情怀”的主线,无不是紧扣时代发展脉搏。河北满分作文《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作者从标题中摘取“人生在勤”根据其内在意蕴拟写分论点:但凡伟人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勤劳是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原因之一。//因为勤劳,我们也才有了闻名于世的名片。使作文的论点明确,论述有力度。学生发挥的余地很大,看似容易,但细审视三套卷的作文题,如果没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生活积累,没有认识问题的洞察力,就很难写出生动的好文章。

(三)试题突出考查核心价值和写作能力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注重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后植家国情怀,突出核心价值。全国I卷作文题,选取了中国抗疫中特定的视角和场景,学生应当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思考在人民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刻,青年人的责任担当和价值选择。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世界,共创未来”,全球的抗疫进程中,要求学生展现出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全国Ⅲ卷给高一新生写一封“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信;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用能力,这也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北京卷作文“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以中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为切入口,引导当代青年学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过程中的责任和使命。高考作文题,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查,既有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语言发挥空间,也有新的应用写作形式。我们搞清楚了“考什么”的问题,备考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高考情境任务型作文写作的理论基础

语文作文教学一直备受关注,自身的建设也一直未曾停止改革前进的步伐,随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推进,如何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思考人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值得深入研究。这些都要在先进教育理论的科学的指导下进行。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者自我互动的过程。其核心理论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研究、探索和发现,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些教育理论对于高考作文写作质量的提高非常有启发意义,深化文体的思考,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从而获得写作知识、技能訓练和生成价值观念。

(二)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具有前瞻性,思想博大精深,最主要的有培养习惯说、语文目的观和语文工具观等。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目的观“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对语文的本质的概括。提倡培养学生自学,教要达到不教。教育者要有很高的教育艺术,善于启发。叶圣陶先生认为,要让学生养成不待老师教,就能主动自己写作的习惯。“不需要教”这个观点,在语文界反响强烈。叶老的思想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前卫的,今天,我们的高考写作教学也要努力做到学生能主动去写,会写高考作文,正是落实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诱导。

(三)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在教育家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熔于一炉,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再看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2017年高考作文材料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2018年以世纪宝宝身份结合大事件,给2035年18岁的一代青年谈自己与中国一路同行、追梦的思考;2019年给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些内容无不是与中学生们日常生活和成长经历有关,也是教育与生活结合的体现。

三、情境任务型议论文写作训练措施

情境任务型作文即是“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情境任务型写作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写作需要创设一种蕴含着某种情境任务的写作学习环境,指导学生明确写作话题、情境、作者、读者、目的、内容、文辞等写作要素,完成写作任务的教学形式。为提高情境任务型议论文写作训练实效,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梳理整合写作任务指令

写作的任务指令,既是写作的限制,其实也是写作的支点。对于材料作文来说,读懂材料,根据材料的含义以及命题者的态度情感倾向确立写作中心,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前奏。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共有11道,其中5道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上海、天津、江苏等省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作文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命题紧贴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應用写作能力考查,引导当代青年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化的视野、培养青年人应该有的奋斗精神。

古人语:“文贵立意。”即是指文章的立意。只有先确立好了一篇文章的写作中心思想,才知道要写什么,需要些什么来写。立意还要守正创新,且立意的高下直接关系着文章的成败。考场作文,时间限制紧,容不得考生像平时作文那样反复推敲,所以,必须迅速打开写作思路,快速准确地找准文章立意的切入点。“立意”是作文的灵魂,它决定着作品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决定着高考作文的成败。所以下笔前,明确写作任务,确立写作中心是关键。

(二)强化规范的议论文文体训练

写作情境的要素主要包括话题、作者写作时的身份、读者、目的、文体类型等,在高考作文题中通过写作任务指令予以明确。设计情境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次写作是“为何写”和“为谁写”,避免空泛写作。议论文是通过陈述事实,讲道理,表达观点的一种文体,以议论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观点鲜明。但文体不清、空发议论是考生作文中常见的弊病,因此,我们在高考作文复习中,规范的文体训练应该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时,要切实落实在平时的训练中。

议论文的核心是思想,规范的议论文,一定要让读者明确地知道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论点,无外乎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有序灵活地表达观点,会使文章显得更有说服力。在论述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恰当的点题、扣题,用简洁的语言陈述观点。论点,是指文章的基本观点。它应该要有明确的判断,是作者观点的完整陈述,要提炼出简洁的陈述句表述清楚。最常见的是放在文章的开头,也有的是经过一番论述后顺势提出观点,还有的是放在结尾。很多时候,文章的题目就是这篇文章的论点。2019年高考全国Ⅱ语文卷作文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是先是叙述了1919年,民族危忘时刻,中国青年掀起的爱国运动,然后再接着列举了1949、1979、2019,不同时期的奋斗历程,并展望了2049,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材料强调对考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奋斗精神,中华传统文化等的考察。考生可以立足青年人身份,思考未来,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乃至是为整个人类发展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让青春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可以通过标题和关键词语或简要的一句话,把自己的中心观点表述清楚,再分几个分论点,最后下笔成文。

(三)注重训练写作的思维逻辑

议论文说理,要逻辑清楚、思想深刻,读者才能心悦诚服。《2020年普通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写作的发展等级包括思维的“深刻”。“深刻”指透过表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让文章的观点给人以启迪作用。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在分析问题时由表及里,达到“深刻”的境界呢?议论文写作,一般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是本质的认识,认识的全面决定文章是否深刻。在论证观点,我们可以在具体事例和理论两个维度分析。如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先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选择的事例素材宽泛,如“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环卫工人扫地,建筑工人黝黑的双手等等;理论维度写民生在勤、劳动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还有突出应用写作,目的是强调写作“交际性”特点,如演讲词、感谢信、发言稿、贺信、调查报告等。2021复习备考时仍需加以训练,及时总结,让学生能把握关键思想内容,照应社会现实生活,运用个体生活经验感受,准确得体地完成具体的表达写作任务。

议论文说理,还要把握本质,通过对事例和理论维度的分析,再进一步提炼出概念的本质,这个过程是形象到抽象,也是理性的总结。它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让人学会排除生活中的烦乱纷扰,关照自己的内心,自觉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困难、挫折中勇敢乐观。2019年广东考生满分作文《劳则生欢,劳则生慧》中有:劳动并不意味着苦和累,而是一种泼洒汗水,收获快乐的过程。通过劳动,我们可以收获成功后的成就感。讲清楚了“热爱劳动”概念的本质,给读者以启发。写作还要进一步明确核心概念的意义,上升到新的高度,可以是表达对生活的理性的思考,也可以是处世的准则、一种价值观,或者是人生智慧。如2017年高考广东考生满分作文《高铁,寄托了中国的一个梦》结尾:一个怀有伟大的让中国崛起的梦想的中国,我会一一和你分享它那伟大的梦想。作文收尾画龙点睛,中国梦,世界梦,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梦。抒情巧妙,不落痕迹,写出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此处可圈可点。

参考文献:

[1]黄昌龙:《论语文学习环境中的任务情境的设计》,《学语文》2004年2期。

[2]梁翠珍:《丰富教学策略让高中议论文写作更有效》,《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4期。

[3]王爱丽:《高考议论文写作思辨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之友》2019年12期。

[4]王鹏飞:《用儒家经典尝试议论文的写作》,《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年33期。

(作者:王得志,安徽省芜湖市沈巷中学语文教师;李旭,安徽省芜湖市繁昌第二中学教师)

[责编夏家顺]

猜你喜欢

备考高考学情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3000亿元养老基金入市“备考”
3000亿元养老基金入市“备考”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作文题立意解析与备考探析
古诗难懂之因探微
基于考题分析的圆锥曲线内容备考探究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