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作文教学与艺术欣赏的有效衔接

2021-05-28洪星光

考试周刊 2021年38期
关键词:生长点

洪星光

摘 要:在艺术作文的创作过程中,对生活中美的发掘与提炼,就像读者对作品长久凝视与关注的眼神一般,学生会获得一种特殊的写作成就感,写作文本成了精致想象的一种视觉化的语言转译,写作成为可感、可观、可赏的个性化创作过程。

关键词:艺术作文;跨界学习;作文选材;写作半径;生长点

当下语文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关注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或高分作文,以考场高分作文的标准去引导、规范学生的写作思维,这样做,固然可以在高考语文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这样的评判标准过于单一,容易忽视写作群体的大多数。写作不再是个性化的情感表达与认知体验,而纯粹成为一个机械的模式化表达。这样的写作教学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写作意识,失去了自我的审美和情感,无法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

这样的写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也仅仅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几百字的任务而已,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确实清晰明了,但这样的作文看上去很美,实际思维上混乱,表达上也欠缺逻辑。或许有的学生,半个小时就完成了一篇作文,而有的学生甚至1个小时也写不了几句,但半小时完成的作文质量不一定高,也许只是无病呻吟,1个小时也写不了几句的,也不代表理屈词穷,很可能只是在思考行文如何有深度。不过,不论何种形式的写作,学生都无法有发自内心的写作冲动和激情,写作对他们来说只是完成任务,或是为了某个高分而已,从根本上来说,写作带给他们的更多是搜肠刮肚的拼凑。

在当下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下,如何打破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激活高中生作文写作现场,应成为每位语文教师所思考的话题。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将写作与生活紧密结合,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从平时的生活体验中发掘素材、积累素材,加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从而深化学生对写作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拓展能力。

艺术与作文的有机融合,可以说是实现以上愿景的一种有效尝试。通过欣赏艺术,寻觅写作之美,实现某种跨界学习,从而达到“我手写我口”的目的。

比如说,我们走近乡村,一些老屋、老物件正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但看似破旧不堪的老屋,历经沧桑的老物件却自有它们的传统文化与生活的底蕴,那处处夯土墙体,瓦沟里长满了苔藓植物的房皮,漆黑的房屋四壁,甚至已经坍圮的老民宅里,其实存留的是老一辈人的生活痕迹和辛勤劳作的背影,那些渐渐要从我们生活中消失的老物件,那些春碓用的木手杵、吹奏班子用的老式鼓、闲置的磨盘等等,它们记录了一个民族一个村落文明发展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佐证,在这些老屋和老物件中,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发掘其中的建筑之美、艺术之美,领略其中民族文化底蕴之美。

同样是建筑,我们带着学生走近历史遺迹的高阁殿宇,可以从中领悟到历史的底蕴美;走进名人故居,可以寻觅到名人生活的人生足迹,感受到文化建筑的人文美;走进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呼吸建筑的现代气息,从中可以见识现代建筑的豪华美;走进新建住宅,分享都市人的精神花园,从中可以体验生活建筑的温馨美;走进花园或公园,花木扶疏的绿化,宜人的植物造景,充盈着大千世界的蓬勃生机,从中可以感悟建筑的生命美……所以,欣赏艺术与学会写作的结合,就是一种艺术作文的形式,就是从生活中寻觅到美的切入点和立足点,择其一处,抓其一点,或描摹,或抒情,或评价,或说明,或设想,不落窠臼,写出自己的个性化美文。学生既能体会到写作之趣,也能在跨界融合学习中实现深度学习和融通学习。同时,通过艺术与写作的融合,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因为生活中处处有艺术的痕迹,音乐、美术、雕塑、手工艺、影视等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艺术与写作不可分离,使得学生在考场写作时不再是搜肠刮肚的拼凑式写作,而是充满自信与审美的个性表达与倾诉。

在艺术作文的创作过程中,对生活中美的发掘与提炼,就像读者对作品长久凝视与关注的眼神一般,学生会获得一种特殊的写作成就感,写作文本成了精致想象的一种视觉化的语言转译,写作成为可感、可观、可赏的个性化创作过程。这是一种基于自发创作的写作体验,当艺术写作与艺术本身两者的创造性相遇时,正印证了英国艺术史家约翰·伯格曾经所说的那句“存在一种丝丝入扣的经验论,使得自身与客体休戚与共,由此成为真正的理论”,我想,这种“休戚与共”正是艺术作文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艺术作文训练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关注盲区,拓宽写作半径

生活中艺术的痕迹确实比比皆是,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和写作有关,尤其与考场作文相融合,如同院线中有很多卖座的电影,追求特效、情节、演员的好莱坞式的商业大片,科幻、动作、惊悚、爱情、文艺……不一而足,不乏那些投资巨大,叙事宏大,讲述传奇人物的传奇人生,夺人眼球的史诗级大片,但真正适合中学生写作的并不多见,不是每部电影都可以发掘人性、生活、真理等等,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写作视野,善于由表及里,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写作契合点。

以电影艺术为例,我在指导一篇学生《心花路放》观后感(宁浩执导,黄渤、徐峥等主演)的写作点评中写道:艺术作文“接地气”,语言充满个性和活力,“打脸”“事儿妈”“恶趣味”等等类似的话语,俏皮生动、寓庄于谐,但看似诙谐的背后,却紧扣影片的文化内涵。以“爱情故事是电影的永恒主题”为线,集中笔墨分析影片的情节发展,独辟蹊径解读影片的叙事节奏,在主演黄渤一路疗伤的情节里,娓娓道来一个“情伤的男人”在自我治愈的过程中对爱的认知与解读,从而表达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我们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欣赏一部电影,让他们去发现原来忽略掉的生活场景、人物、事件,那些看上去是单薄,却又是那么丰厚复杂的内涵。通过类似电影艺术的欣赏与指导,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影视镜头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艺术之美。所以,关注生活中的盲点,不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丰富人生的体验,作文的选材面自然变得宽广,或许是每天清早打照面的邻居,那个放学时会出现在街角的小贩,学校的里每天给你打饭的阿姨,甚至每天跟你见面接触的父母、老师、同学都会让你觉得有些不一样,那就是惯常生活中的新鲜体验,宽广丰富写作的素材,就从这样的写作盲点中而来。

猜你喜欢

生长点
基于“儿童立场”,打造音乐课堂学习“生长点”
混合:教学模式的生长点
例说直接证明之分析法
直接证明分析法
把握“三点”,提升语文核心能力
教材教学的知识衍生
小学数学学习的生长点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Ⅱ)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Ⅰ)
农杆菌介导玉米芽尖生长点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