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骨折患者个性化功能锻炼的康复效果探讨

2021-05-28郑婷婷

系统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患肢下肢护理人员

郑婷婷

兖矿新里程总医院,山东邹城 273500

下肢骨折作为一种骨折类型,临床发生率相对较高,患者发病后普遍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而由于疾病以及手术介入性操作的影响,患者术后往往有较长的卧床康复周期,加之期间患者多数会存在躯体疼痛的情况,给患者的身心造成负担,不仅会对患者的康复效果造成影响,还可能增加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例如下肢肿胀、关节僵硬等,因此探讨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案,对患者的预后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1-2]。目前常规的康复护理方案已经注重从患者心理、躯体疼痛等方面着手,所以在该研究中针对患者患肢功能提出了个性化功能锻炼方案,并以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个性化功能锻炼的康复方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选该院收治的9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65周岁;②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单侧下肢、腓骨骨折者;③实施小切口闭合复位PFNA疗法者;④患者(或家属)对该研究知情并授权者。排除标准:①存在体外冲击波、中药治疗史者;②病理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者;③软组织疾病者;④下肢血管疾病者;⑤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⑥韧带、肌肉断裂者;⑦心理障碍、精神疾病者等。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该研究。

结合患者入院日期的奇偶性以及单组45例的区间条件,将患者分别归纳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最小的为19岁,最大的为55岁,平均(37.0±10.0)岁。观察组患者中男34例,女11例;年龄最小的为20岁,最大的为59岁,平均(39.5±10.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院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①情志护理。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不仅有利于获取患者的认同感,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还有利于护理人员更好地把握患者的内心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情志护理,排解患者的负面情绪[3]。②饮食护理。患者术后需要补充脂肪、蛋白以及糖分,但此阶段其胃肠功能相对较为薄弱,对此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保证营养均衡,且清淡易吸收,在补充机体所需养分的同时,不会给患者的胃肠造成负担[4]。③并发症预防。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同时叮嘱患者增加日常饮水量,可降低患者出现褥疮、便秘、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风险[5]。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另行个性化功能锻炼:①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制定个性化骨关节功能锻炼方案,包括主动运动、被动运动,确保在锻炼期间所有的项目均不会对患者骨折部位的结构稳定性造成破坏;例如对于静止期患者,护理人员可在患者患肢下垫置软垫,促使患肢抬高20 cm左右,以维持骨折功能舒适位;若患者上肢,或是胸部不存在损伤情况,可指导患者开展上肢主动牵拉锻炼,避免上肢肌肉出现萎缩的情况[6]。②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骨折部位,为患者制定个体化静力性收缩锻炼,以改善患者不同肌肉肌力,注意在锻炼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耐受性选择适当的强度。③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正确开展深呼吸扩胸运动,以改善患者肺部功能[7]。

1.3 观察指标

①患肢状况:包括护理后肌肉舒缩活动开始时间、患肢周径,并参考Fugl-Meyer量表对患者患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百分制,分值越高表示患肢功能越好[8]。

②生活质量:患者出院前通过SF-36量表从心理、躯体、物质以及社会4个维度评估其生活质量,单个维度百分制,所得分值与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正比关联[9]。

③并发症:下肢疼痛、下肢肿胀以及关节僵硬。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肌肉舒缩活动开始时间早于对照组,患肢周径小于对照组,且患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患肢状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患肢状况对比(±s)

?

观察组患者4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

观察组患者2.22%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的22.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发病率[10]以及影响率均可见明显特征性,患者治疗后若没有辅以有效的康复锻炼护理,患肢极易出现肿胀、不耐受疼痛、关节僵硬,或是瘢痕痉挛等表现,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下肢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对患者预后的生活治疗有较大的影响[11]。所以积极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的康复锻炼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因社会整体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影响,人们面对医疗服务方面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导致传统护理模式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逐渐与现代临床护理需求脱轨,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多元化新型护理模式[12-13],在纵观这些护理模式,具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即以患者为中心,这种理念层面的转变,促使现阶段临床护理工作开展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临床护理期间,护理人员会立足于患者的病情、日常生活以及内在需求等层面,为患者提供多方位综合化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住院舒适度,还能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对患者的预后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见目前护理方案多数注重从患者心理、躯体疼痛等方面着手,立足于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内容相对较少。

该研究显示观察组的肌肉舒缩活动开始时间、患肢周径、患肢运动功能评分(21.23±7.34)d、(36.21±1.06)cm、(85.74±1.99)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理、躯体、物质、社会4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95.12±1.74)分、(96.42±1.24)分、(94.28±1.65)分、(96.51±1.17)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2.22%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22%(P<0.05)。这与潘琪[9]的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率是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78%(P<0.05),基本一致。可见采取个性化功能康复护理干预,可对下肢骨折患者促进预后康复,获得临床效果确切。原因分析,在患者术后结合其病情开展个体化功能锻炼,可改善其关节软骨代谢功能,对关节软骨修复有促进作用,同时还能改善软骨周围细胞组织,有利于纠正患者下肢关节损伤,从而帮助患者解除病灶疼痛感;除此之外,还能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以及肢体软组织循环,减少患者出现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风险,对患者实现早期康复有积极意义[14-15]。

综上所述,下肢骨折患者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个性化功能锻炼,可缩小患肢周径,促进患肢肌肉舒缩活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风险。

猜你喜欢

患肢下肢护理人员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对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