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椅旁CAD/CAM全瓷贴面关闭前牙间隙的美学修复

2021-05-28杨雄伟

系统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液量贴面龈沟

杨雄伟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苏太仓 215400

前牙散在间隙临床上常见,影响患者咀嚼和美观性,随着人们经济水平提高,对牙齿美观度有新的认识,越来越多患者为此就医。医师主要通过瓷贴面、正畸治疗、全冠修复等方式解决各类前牙散隙[1]。在临床上一般首选正畸治疗关闭间隙;也有因为遗传因素导致的上颌中切牙间隙、牙齿体积过小等不适合正畸治疗的病例,需要修复的办法解决[2]。正畸治疗周期长,矫治器欠美观,患者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均受到一定影响,也促使医生和患者寻找更合适的治疗方案。随着全瓷材料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全瓷贴面逐渐成为前牙修复的常见方式。全瓷贴面具有颜色美观、耐磨损、损伤牙体组织少、便捷快速等优势,受到了患者的欢迎。该文选取该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72例患者,分析两种全瓷贴面不同制作方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72例患者为样本,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中,性别:男/女=16/20,年龄(22.82±2.53)岁。观察组患者中,性别:男/女=18/18,年龄(23.56±2.74)岁。所有患者均为前牙天然间隙,自愿接受传统瓷贴面修复以及CAD/CAM全瓷贴面修复。排除患有免疫系统、凝血功能等疾病的患者。该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全瓷贴面修复,修复前照相比色,预备邻面牙体,深度保持在0.5~0.8 mm。备牙后使用硅橡胶制备印模,使用超硬石膏制备贴面。进行比色试戴。进行试色,使用和患者基牙颜色相似的粘接剂,以达到自然过渡。经过试色调整后,询问患者满意度。使用树脂粘结剂进行粘结,进行咬合调整以及抛光处理。

观察组给予椅旁CAD/CAM全瓷贴面修复,取模并进行前牙比色,尽量保留患者牙体组织,制作蜡型和患者充分沟通。患者自愿接受椅旁CAD/CAM牙贴面修复治疗,修复前先进行洁治术以及美白,3周后进行比色。利用诊断蜡型复制患者前牙外形,进行引导沟制作,进行牙备排龈。使用硅橡胶取模,使用超硬石膏进行模型的灌注,使用3D CAD/CAM扫描仪、软件制作贴面。贴面厚度约为0.6 mm。使用try-in试色糊剂选择粘接剂,询问患者对外观美观度,粘接,调合后,进行抛光处理。贴合牢固后,对边缘密合性进行检查,没有悬突情况。3周后复查,检查前牙形态以及变色情况,检查牙龈红肿和退缩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1年后患者来院复查,按照美国公共健康协会标准[2]对患者修复体的边缘密合度、完整性进行评价。同时统计患者出现继发龋齿以及牙齿敏感的情况。

②使用钝头牙周探针对患者牙龈进行检查,检测颊舌侧牙龈以及中龈乳头,选取4个位点进行评价,1~4分,分数越高,患者牙龈炎症越明显。取Ep管和滤纸,将滤纸放入Ep管中,天平称重。对患者患牙进行清洁后,吹干取液区,将滤纸条沿着修复牙4个位点放入龈沟,30 s后取出,放入Ep管称重。两组数据差为龈沟液量。

③使用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瓷贴面的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1年后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边缘密合度良好34例(94.4%),完整性34例(94.4%),继发龋0例(0.0%),牙齿敏感0例(0.0%),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临床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牙龈指数以及龈沟液量对比

观察组牙龈指数(1.17±0.19)分,龈沟液量(0.317±0.10)mg,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牙龈指数以及龈沟液量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牙龈指数以及龈沟液量对比(±s)

?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33例(91.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CAD/CAM是一种快速便捷、美观微创的修复技术,可在修复当天备牙、当天修复,提高修复效率。CAD/CAM系统在牙体预备和修复前,均经过和患者的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想法,通过和患者充分沟通,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审美需要。在初诊时讨论前牙贴片模型,可利用DSD设计模拟牙齿3D模型,让患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修复后的预估效果,通过测量患者前牙的尺寸制作诊断蜡型,能够让3D模型更加精准,从而提高预测效果的准确性。根据患者意见在模型上直接修改,从而得到患者满意的牙齿形态[3]。

CAD/CAM瓷贴面属于切削成型技术,由于切削成型的特征,对备牙提出特殊要求[4]。传统贴面制作是在模型上进行制作,利用铸造石蜡方式制作修复体,而CAD/CAM是通过切削完成的,由于切削直径以及角度限制,备牙制作有诸多注意事项[5]。由于患者前牙间隙较大,牙备控制少量,使用贴面修复可快速实现牙齿美观性[6]。关闭前牙间隙要注意预防牙龈黑三角的形成,调整接触点,能够规避黑三角的出现[7]。同时避免由于前牙间隙造成修复体宽度过大,出现长宽比失调,正常前牙形态为尖圆形态、方圆形态等,可以通过增加外展隙对牙齿形态进行改变[8]。借助于CAD/CAM系统,能够达到良好的适合性,提高牢固性,不易出现脱落,不会形成继发龋齿[9]。该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边缘密合度良好34例,完整性34例,继发龋0例,牙齿敏感0例,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黄罡等[10]在研究中对52例患者使用CAD/CAM全瓷贴面,边缘密合度良好30例良好,完整性32例,继发龋1例,牙齿敏感0例,和该研究结论一致。证实使用CAD/CAM全瓷贴面可有效提高牙齿修复的完整性,减轻牙齿敏感,并预防继发龋齿的发生,临床疗效更好。牙龈指数和龈沟液量是评价患者牙龈炎症的重要指标[11],治疗1年后对患者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观察组牙龈指数(1.17±0.19)分,龈沟液量(0.317±0.10)mg,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证实CAD/CAM瓷贴面修复对患者牙龈刺激性更小,患者牙龈健康状况良好,不容易出现牙龈炎症。同时通过对患者满意度的调查,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张丽等[12]在研究中指出使用瓷贴面修复美观性更高,患者观察组牙龈指数(1.12±0.18)分,龈沟液量(0.31±0.12)mg,患者满意度为90.38%,和该研究一致。证实CAD/CAM全瓷贴面修复可充分发挥出CAD/CAM系统的优势,便于和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综上所述,使用椅旁CAD/CAM全瓷贴面进行前牙间隙的修复可有效提高瓷贴面粘结力、不易脱落,达到理想的固定效果,且不会出现继发龋齿、提高牙齿美观度和完整性,使用CAD/CAM系统操作便捷快速,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水平。

猜你喜欢

液量贴面龈沟
美牙看起来假,还引发口腔问题
细辛碎补汤联合米诺环素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及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
RANKL/OPG、MIP-1α、TSLP对口腔正畸治疗中牙周病的诊断价值
中药汤剂煎煮加水量与得液量控制方法研究*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slCAM-1含量的研究
可摘戴临时贴面的临床研究
工程因素对页岩气井产水的影响分析
英国贴面礼,分寸不好拿捏
营养液供液量对夏秋茬基质培茄子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IL—17和TGF—β1对慢性牙周炎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