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初治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5-28洪菊培顾明曹洪刚

系统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国药准字紫杉醇白蛋白

洪菊培,顾明,曹洪刚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江苏盐城 224000

肺癌目前已成为我国城市人口恶性肿瘤的首要死亡原因,是世界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存在重大威胁[1]。非小细胞肺癌一般是由腺癌、大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组成,其约占肺癌的80%左右,多数患者在发现与确诊时,就已处于中晚期,由于错失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间,导致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2-3]。紫杉醇也称红豆杉醇,是一种天然的抗癌药物,由于其治疗效果好,已被广泛应用于卵巢癌、乳腺癌及肺癌的临床治疗中,但由于其存在严重的毒性反应,易给患者的临床治疗安全性带来严重影响[4]。为弥补紫杉醇的治疗不足,该文选取该院2018年10月—2020年6月诊治的75例晚期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诊治的75例晚期初治无驱动基因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依据,将其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37)与治疗组(n=38)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对照组按病理类型分,鳞癌患者18例、非鳞癌患者19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7.3±2.4)岁。治疗组按病理类型分,鳞癌患者20例、非鳞癌患者1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58.2±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家属及该院伦理委员会均对该次实验表示认可与同意。

纳入标准:患者均接受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检查,被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阴性患者症状均符合非小细胞肺癌IV期临床症状;经CT及MRI检查,可有效测量出患者病灶;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心脏功能等指标均属正常。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肿瘤疾病、重要脏器功能异常及语言沟通障碍患者;难以配合化疗治疗及患有精神类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紫杉醇注射液 (国药准字H20084439;5 mL∶30 mg)联合静注经生理盐水稀释的300~400 mg/m2卡铂(国药准字H20053908)治疗,使用紫杉醇前12 h、6 h,口服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44024469)3 mg,2次/d,开始前30 min肌肉注射苯海拉明(国药准字H12020617)20 mg,静脉滴注300 mg西咪替丁(国药准字H44024630)进行预处理;再静脉滴注紫杉醇175 mg/m2,静脉滴注时间3~4 h,卡铂AUC 5静滴d1,同时,连接心电监护,仔细观测患者心率、脉搏、血压及呼吸等体征。为预防呕吐、恶心,化疗开始前30 min,静注经生理盐水稀释的30 mg 5-HT3受体拮抗剂(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4797),3周/周期。

治疗组患者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国药准字H20183044)联合卡铂治疗,静脉滴注白蛋白结合型紫衫醇260 mg/m2d1,静脉滴注卡铂AUC 5 d1,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使用前无需预处理,3周/周期。经1周治疗,评估患者不良反应,当患者病情稳定、治疗有效,则持续给予4~6个周期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以实体瘤的治疗效果评价标准RECIST1.1标准为依据,评估患者近期治疗效果,主要分为病情进展(PD)、稳定(SD)、部分缓解(PR)及完全缓解(CR)4个方面,其中CR加PR表示有效率(RR),CR加PR加SD表示疾病控制率(DCR)。

以WHO急性、亚急性毒性分级为依据,评估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有效率(36.8%)及疾病控制率(76.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治疗组3~4级不良反应中中性粒细胞减少18.4%、血小板减少23.7%、贫血21.1%、关节肌痛5.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肺癌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重大疾病[5]。肺癌随全球环境日益恶化、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发病率与病死率正逐渐激增,其中男性发病率与病死率居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6]。目前虽尚未明确肺癌发病原因,但根据诸多研究资料显示[7],肺癌的发生多与长期大量吸烟有关。非小细胞肺癌作为肺癌的一种,与小细胞肺癌相比,其癌细胞生长分裂速度较慢,癌细胞的扩散、转移也相对较晚,且多发于老年人群[8]。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多数确诊于癌症终末期,由于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难以有效提升其临床疗效[9]。

表1 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目前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多以铂类两种药物联合治疗为主,随肺癌分子研究的不断深入,部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接受个体化靶向治疗,但由于其药物治疗费用较高,所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仍以细胞毒药物治疗为主要导向[10]。紫杉醇主要提取于红豆杉树皮中,经半合成而形成紫杉类衍生物,再研发成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由于紫杉醇对肿瘤细胞分裂、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光谱抗肿瘤效果,所以临床多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疾病的治疗,且临床疗效较为显著[11]。但紫杉醇难溶于水,需将其置于乙醇、聚氧乙基蔥麻油混合溶媒内,由于后者易在人体内产生组胺,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所以,对患者实施紫杉醇治疗前,为降低患者过敏反应发生风险,需使用地塞米松、H2受体拮抗剂等进行预处理[12]。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作为一种新型辅助剂,其载体为人血白蛋白,其克服了紫杉醇的在临床治疗中的不足,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毒性也较低[13]。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以人血白蛋白为载体的紫杉醇颗粒,当其紫杉醇分子所携带的白蛋白与细胞膜上白蛋白受体gp60结合时,可激活细胞膜上的小窝蛋白,通过血管内皮细胞,使紫杉醇逐渐转移至患者肿瘤组织,从而到达肿瘤细胞内。

该文结果显示,治疗组3~4级不良反应中中性粒细胞减少18.4%、血小板减少23.7%、贫血21.1%、关节肌痛5.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RR)36.8%,疾病控制率(DCR)76.3%,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卢家彬等人[14]的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近期有效率46.67%优于对照35.71%(χ2=4.368,P<0.05)。”相一致。

综上所述,由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抗肿瘤活性与不良反应耐受较强,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建议大力推广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国药准字紫杉醇白蛋白
新辅助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更正声明
胃溃疡治疗药物的应用及进展分析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老人夜尿多隐患大
白蛋白不可滥用
紫杉醇过敏反应3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