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联合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聚合性痤疮的效果

2021-05-28崔太伦

系统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现代医学痤疮皮损

崔太伦

鲁西南医院皮肤科,山东聊城 252327

痤疮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是皮肤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青少年痤疮发病率较高,因此也被称为“青春痘”,已成为全球患病率排名第8的疾病。聚合性痤疮是痤疮中最为严重的类型,常发生于前额、面颊等部位,痤疮内含黏稠液体的囊肿,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即使通过药物改善聚合性痤疮患者皮损状况,但不少患者局部愈合后,仍会留有瘢痕疙瘩,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1]。现代医学主张主要借助局部外用药物治疗痤疮,维A酸药物是现代医学治疗皮肤角化异常的常用药物,但不少患者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不良反应。随着中医对痤疮研究不断的深入,建议从湿热、冲任失调、血瘀等角度论治。为了探讨中药联合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聚合性痤疮的效果,该研究选取该院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聚合性痤疮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聚合性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该研究已经该院伦理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皮肤性病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诊断标准;②14 d内未使用过抗生素以及其他治疗药物;③患者与家属均为自愿参与该研究;④依从性良好;⑤辨证均为肝郁血瘀、毒热内盛。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②有相关药物过敏史;③肝肾功能不全者;④合并其他严重皮肤疾病及肿瘤者[2-3]。

研究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数为19:11;年龄15~25岁,平均(20.18±3.06)岁;病程0.6~5年,平均(2.80±2.20)年;Ⅲ级痤疮19例。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数为20:10;年龄14~26岁,平均(20.15±3.11)岁;病程0.6~5年,平均(2.82±2.21)年;Ⅲ级痤疮21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了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给予患者异维A酸软胶囊(国药准字H20055201,10 mg×15片)口服,0.5 mg/(kg·d),分2次与食物同时服用,连续治疗8周。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肝祛痤方治疗,方剂组成为:薏苡仁15 g,鸡血藤30 g,连翘15 g,黄柏12 g,赤芍12 g,金银花15 g,黄岑12 g,忍冬藤25 g,柴胡12 g,红花10 g,车前子15 g,乳香10 g,牛膝15 g,甘草10 g,苍术12 g,没药10 g,当归12 g,黄芪15 g,郁金12 g。1剂/d,早晚用水煎服,治疗时长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做好记录。比较两组皮损改善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皮损改善状况采用皮损积分进行判定,分别从皮损数量类型形态进行评定,数量领域:无皮损为0分,30处皮损以内记2分,31~50处皮损记4分,超过50处皮损记6分;形态领域:无异常记0分,单纯皮疹记2分,丘疹合并轻度脓包记4分,合并鲜红脓包记5分;类型领域:无异常记0分,单一粉刺型记2分,单一丘疹型记4分,丘疹合并粉刺记6分,在此基础上合并脓包记8分。

疗效判定标准[3]:治疗后,患者皮损消退面积在90%以上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皮损消退面积60%以上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皮损消退面积尚未达到以上标准的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比较;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皮损改善情况

两组治疗前皮损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皮损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积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积分比较[(±s),分]

?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3 临床疗效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雄激素可以使人体皮脂腺增生以及增加皮肤皮脂分泌,青春期男性或者女性容易出现激素分泌异常,雌激素与雄激素水平失衡的情况,而这些都会影响皮肤皮脂腺分泌,容易引发痤疮。除内分泌因素外,面部等部位皮肤感染痤疮丙酸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后,这些致病菌可以释放蛋白酶、透明质酸酶以及其他物质诱导毛囊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进而引发痤疮[4-6]。角质细胞过度角化、饮食紊乱、情绪过于紧张、化妆品使用不当堵塞毛囊口皮脂腺等因素也会引发痤疮。现代医学认为聚合性痤疮病病因复杂,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痤疮的发病原因,现代医学治疗聚合性痤疮以抑制与减少皮脂分泌、抑制与杀灭致病菌、控制炎症为治疗原则。现代医学治疗聚合性痤疮大多采用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包括四环素与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微A酸类抑制皮肤脂腺分泌药物、维生素类药物等。其中,维A酸胶囊可有效调节皮脂腺管部细胞角化,促使上皮细胞分化、生长,从而抑制皮脂分泌。但目前,单一西药治疗尚缺乏特效与安全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于痤疮病因病机的研究由来已久,将其归为“痤”范畴,认为面部是肺经与胃经主导,痤疮是肺脾湿热、阴阳失调、肺气不清、热血凝结引发。在此基础上现代医家对痤疮有了新的认识,部分中医学者[7]认为素体肾阴不足造成肺胃血热,继而引发痤疮。另有学者[8-9]认为患者饮食不节,偏好肥甘厚味,生湿蕴热,长时间后炼液成痰引发痤疮。古代医家以及现代医家对痤疮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传统的肺热、风热以及血瘀、痰结、冲任不调均是痤疮的发病机制。在教材中,囊肿结节型痤疮大多是因为气血瘀滞、经脉失畅所致。在中医古籍中,不少医家认为饮食偏嗜、血行受阻是聚合型痤疮发病的重要诱因。因此,中医治疗聚合型痤疮应以活血散结、清热解毒为基础。该研究所采用清肝祛痤方中的鸡血藤、当归、红花、牛膝居有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病灶部位血液循环;金银花、连翘是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可以进一步控制患者面部等部位感染情况;黄芩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现代医学证实[10-11],黄芩等药物对IgA升高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以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对于免疫因素引发的聚合性痤疮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该方中的甘草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现代医学证实其对于卵巢雄激素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而且还具有抗过敏的效果,十分适用于聚合性痤疮恢复期治疗中。

在该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数量、形态、类型皮损积分为(1.36±0.31)分、(1.93±0.35)分、(2.63±0.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05±0.37)分、(2.74±0.33)分、(4.07±0.39)分,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3.33%(P<0.05)。这与王翼[1]的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10%高于对照组的69.05%(P<0.05),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中药联合异维A酸软胶囊治疗聚合性痤疮的效果确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皮损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猜你喜欢

现代医学痤疮皮损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红蓝光祛痘仪联合复合酸焕肤凝露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
浅析医学科技对眼健康系统发展的影响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医院计算机网络需适应现代医学的创新发展
常常摸脸会长痤疮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