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处理移植肾尿路结石7例疗效分析

2021-05-27宋永琳赵永恒周允冲马兴永张晓波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软镜导丝尿路

宋永琳,孙 洵,胡 伟,赵永恒,周允冲,马兴永,张晓波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云南昆明 650000)

随着肾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移植肾尿路结石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移植肾尿路结石的治疗是临床一大挑战,由于病情复杂、移植肾位置异常、长期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且为独肾,治疗应选择相对微创。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因为经人体自然腔道,具有创伤小等优势,有望成为治疗移植肾尿路结石的主要方法之一。2014—2019年作者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移植肾尿路结石7例,效果满意,现将治疗经验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4—2019年500例肾移植中,发生移植肾尿路结石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8~45岁,平均32.4岁。肾移植术后时间为3~48个月,平均14.5个月。移植肾位于左侧髂窝1例,右侧髂窝6例。6例移植肾输尿管与膀胱吻合,1例移植肾输尿管与原输尿管端端吻合。术后均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所有7例患者均无明显移植肾区疼痛表现。3例患者肉眼血尿就诊发现结石,其余常规复诊及肌酐升高发现。患者术前完善CT平扫、移植肾B超、磁共振水成像明确诊断。移植肾结石4例,移植肾输尿管支架全程结石1例,输尿管结石3例;结石最大直径为6~17 mm,移植肾输尿管支架全程结石大小无法测量,肌酐53.1~190.5 μmoL/L。6例一次取净结石,1例输尿管支架全程结石行2次手术取净结石。7例移植肾尿路结石患者基本情况见表1。

1.2 治疗方法全麻插管,患者取截石位,上半身平卧位,F8/9.8输尿管镜进入膀胱,助手按压膀胱区,保持膀胱半充盈状态,使输尿管开口角度减小,增加导丝及输尿管鞘置入成功率。寻找到输尿管开口后,50 mL注射器人工推水,用前端柔软,后端坚硬泌尿导丝置入输尿管,更换F6/7.5输尿管硬镜,沿泌尿导丝镜检输尿管,再次留置0.028斑马导丝为安全导丝。男女患者均选用F11/13 36 cm输尿管鞘,沿泌尿导丝置入输尿管鞘,STOZE纤维软镜通过输尿管鞘进入移植肾输尿管及肾脏,用科医人钬激光将结石击碎,碎石功率常规为0.8 J×25 Hz,用套石篮将结石取出。当泌尿系导丝及输尿管鞘均无法置入时,也可采用膀胱镜外鞘,抵住输尿管开口,输尿管软镜沿膀胱镜鞘通道进入碎石,术后留置F4.8输尿管支架管半月。

表1 7例移植肾尿路结石患者的基本情况

2 结 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中无中转开放,无大出血表现。7例患者中5例通过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成功,1例因输尿管支架管全程结石,采用F16微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1例因输尿管开口角度大,采用F16微通道经皮肾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手术时间18~120 min,术后住院时间3~10 d,输尿管支架留置时间为2~4周,2例患者术后出现38 ℃以上发热,经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移植肾B超随访1年及以上未见新生结石,未见明显肾积水及输尿管狭窄(图1)。

3 讨 论

移植肾尿路结石发生率为0.20%~1.70%,2018年ESTEBAN EMILIANI 公布了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2 115 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其中 51 例(2.4%)在随访期间被诊断患有移植肾泌尿系结石[1-3]。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6周内形成的结石被认为主要来源于供肾[4],原因为术前B超评估未发现或离体肾碎石后仍残留小结石。移植肾尿路结石形成主要见于移植术后产生,原因为代谢异常(如高尿酸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血钙等)、尿路梗阻、感染。移植肾患者术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增加了移植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移植肾受到腹腔内容物的挤压,移植肾和输尿管成角,导致输尿管梗阻,尿液排泄不畅,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易发生高尿酸血症而致结石形成[5-7]。本中心移植肾尿路结石的发生率为1.4%,主要为3个月以后发生。

移植肾输尿管为去神经化,往往缺乏典型的肾绞痛等临床表现,常以发热、尿路感染、肌酐升高、反复血尿、移植肾积水、常规复查就诊,因此在排除是急性排斥导致的肌酐升高后,要早诊断、早治疗[8]。本组7例患者中,3例为反复血尿,4例为术后常规复查及肌酐升高,发现结石。

移植肾尿路结石的治疗是临床一大挑战,由于病情复杂,移植肾位置异常,长期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且为独肾,治疗应选择相对微创。移植肾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为保守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硬镜及输尿管软镜碎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开放手术。

保守治疗患者应无明显梗阻、肌酐无明显升高、结石<4 mm,需要严格把握患者的一般情况。但在本中心7例患者无自然排石,均通过手术治疗。

体外冲击波碎石虽然微创,但存在不足:如移植肾位于盆腔、X线定位困难;其次若排石过程中出现梗阻,则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此类急性梗阻患者往往伴随重症感染,处理较为棘手,因此我中心暂未将体外碎石作为首选。

开放手术只有在其他微创手术都失败的时候进行。移植肾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凝血功能障碍,移植肾周围瘢痕形成,移植肾、肾门、输尿管很难分离,手术风险极高,手术难度非常大[9]。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可以快速解除梗阻、控制感染,因此被视为结石>2 cm治疗首选,移植肾位置表浅,B超引导下穿刺针轨迹清晰,易于穿刺,但穿刺移植肾前盏,B超对X线穿刺至关重要[10]。移植肾和腹腔有粘连,易于损伤肠管,另外抗排、抗凝药物的使用,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增加了建立通道时出血的风险。其他并发症主要包括脓毒血症、移植肾周尿性囊肿等[11]。我们中心7例病例中,一例患者使用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失败,改为16F微通道经皮肾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另一例采用16F微通道经皮肾镜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处理移植输尿管支架全程结石,此例患者结石负荷大,单一采用一种方式无法达到取净结石目的。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可以降低在通道扩张时,损伤移植肾叶间动脉的风险[12]。

随着手术技术及设备的不断更新,输尿管软镜处理移植肾尿路结石的例数越来越多。其手术难度在于:肾移植输尿管与膀胱再植后,输尿管开口位于膀胱顶壁,导致入镜角度增大,逆行输尿管软镜上镜成功率低。我中心经验如下:①术中需助手按压膀胱区,保持膀胱半充盈状态,使输尿管开口角度变小,增加导丝及输尿管鞘置入成功率。②逆行置入导丝及插管困难,在推送软镜鞘时,导丝易脱出,为避免此情况发生,可以采用双导丝及5F输尿管导管同时置入输尿管。输尿管鞘只要通过输尿管开口,软镜即可进入移植肾。当泌尿系导丝及输尿管鞘均无法置入时,也可采用膀胱镜外鞘,抵住输尿管开口,软镜沿膀胱镜通道进入。③肾移植手术后均留置输尿管支架4周,输尿管软镜处理移植肾尿路结石时,无需提前留置D-J管扩张。④选择前端柔软、后端硬的泌尿导丝,当遇到阻力时,禁止强行通过,防止导丝头端置入输尿管黏膜下或者穿破输尿管。⑤术前完善CT、B超、MRI水成像检查,了解肾脏、输尿管走行,输尿管膀胱开口位置,输尿管有无打折等情况。⑥肾移植手术时,移植肾输尿管应尽量吻合在膀胱侧后壁,为日后移植肾腔内治疗提供便利。本组7例患者中,5例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一次取净结石,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肾移植尿路结石术后发生率低,病情特殊且为独肾,应优先选择损伤最小的微创治疗,输尿管软镜可作为小于2 cm的移植肾尿路结石的优选方式。

总之,输尿管软镜治疗2 cm以内移植肾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微创,值得临床医生采纳和尝试。

猜你喜欢

软镜导丝尿路
超声内镜引导下近端胰管穿刺反向引导支架植入成功1例
用Guidezilla 延长导管与后扩张球囊联合取出冠状动脉嵌顿导丝1 例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分析输尿管软镜手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的必要性
以降低输尿管软镜损坏率为导向的标准化管理路径的构成和应用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绕行钙化斑块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技术开通左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1 例
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对肾功能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上尿路结石微创术后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在孤立肾与非孤立肾结石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