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美育“双线”育人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为个案

2021-05-25李荣军

辽宁高职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双线美育职业院校

李荣军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 兴城 1251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2]高职美育课程如何守好思政育人这段渠,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 以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为契机,开展了高职美育“双线”育人课程思政教学探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双线”育人的内涵

我国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这就意味着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既要具有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专才,还要适应社会需求、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因此,“明线”育才、“暗线”育德成为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它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若只重视“明线”育才,则教育活动会丧失价值导向,或许培养的是真正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若只重视“暗线”育德,则培养的人会缺乏为社会服务的本领。只有“双线”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效果。

二、“双线”育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

(一)“双线”育人是确保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高校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全国教育大会、党的十九大等重要会议上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1]这一根本问题,反复强调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高校办好社会主义大学指明了方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国家“双高”项目建设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等涉及职教改革与发展的方案都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根本任务,要求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高校各级各类比赛评审标准均把素养目标放在第一位,把培养具有高度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作为核心素养目标。由此可见,“暗线”育德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做好。“暗线”育德从微观角度看是一个教师的本分和职责,从宏观角度看是落实国家文件精神的必然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育人导向[3],它关系到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职美育课程自然不能置身其外。

(二)“双线”育人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曾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4]因此,教育是以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5],用一颗心感染另一颗心的神圣事业!可是受当今价值追求多元化的影响,个别老师教学中一定程度上存在浮躁、功利的心理。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摒弃这种浮躁、功利的心理,回归教育的本质与规律。因为教师不仅承担教书的职责,同时承担育人的使命。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追求[6]。高职美育课程“立美、育人”的使命恰恰就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选择。

(三)“双线”育人是高职美育学科特点的优势

高职美育,不同于艺术教育,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学艺术赏析,它要利用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和艺术美等多种审美形态令受教育者获取体验进而产生信仰的涵养或灵魂的熏陶[7],可以说是“美”与“育”的完美结合。一方面教会学生发现美、感悟美、欣赏美、展示美、创造美,另一方面引领学生以美启真、以美引善、以美立人。因此,美育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本身就涵盖德育内容,“双线”育人展现了美育学科特点的优势。

三、美育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

(一)设计理念上:强化思政目标引领

在美育课程教学设计上,要强化思政目标引领,坚持“明线”与“暗线”相结合,“明线”育美,“暗线”育德。而且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到教学实施,强化思政目标引领,“双线”育人贯穿始终。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中课程思政目标蕴含其中

“双线”育人课程思政从源头建起,尽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不同的,但有一点肯定是相同的:那就是课程思政目标一定蕴含其中,而且不同专业既有共同目标,又有和专业紧密结合的个性目标,强化思政引领作用。

2.美育课程标准中课程思政目标蕴含其中

美育课程标准在课程要求中首先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列在首位,在课程目标中把思政目标单列,而且列在素养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之前,强化思政引领作用。

3.教案的教学目标中课程思政目标蕴含其中

教案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设计的,教学目标中当然要包括思政目标,且列在素养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之前(如图1 所示)。不同的教学内容思政目标可以不同,但不能缺失或忽略思政目标。

4.教学实施过程中兑现课程思政目标

教学实施的课程思政目标如图2 所示。

图1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

图2 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课程思政目标

(二)教学内容上:融入多维思政元素

1.挖掘课程本身的基因式融入元素

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科学价值和哲学思想,这正是本学科课程思政的基因式融入元素。美育作为高职院校一门人文素养类公共基础课程,它兼具立美、育人的双重目标。所以,教会学生发现美、感悟美、欣赏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过程,就是以美启真、以美引善、以美立人的过程。因此,追求真善美、拥有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善于创新、换个角度看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等就是美育课程思政的基因式融入元素。

2.梳理与时俱进的嵌入式融入元素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到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8],这关乎党的事业承前启后、后继有人。我们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培养时代新人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厚植爱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等思政元素要结合课程特点嵌入到课程教学之中。美育课程结合教学内容和高职学生实际梳理了五类嵌入式融入元素:疫情大考下的“四个自信”、“战疫”中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宅在家里品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战在一线中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大国重器激发的职业情感等。

3.丰富日常思政育人的渗透式融入元素

思政教育伴随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全过程。美育课程进一步丰富日常思政育人元素,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思想道德修养等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融入途径上:三全育人润物无声

思政育人课堂是主渠道[9],但是在混合式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下思政育人体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之中。美育课程通过课前实践、新课导入、案例分析、教师点评、作业赏析、教师伴学、实践大课堂等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程思政融入内容与融入形式。

(四)美育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

以“社会美”教学内容为例,“双线”育人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如表1 所示。

四、美育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

美育课程思政以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为契机,开展的“双线”育人课程思政教学探究取得了较好效果。美育课程主讲老师参加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荣获一等奖,而且以基础组第一名的好成绩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荣获三等奖,现场答辩环节专家们特别关注了 “双线”育人课程思政教学情况,给了很高的评价。课改后的2020 学年第一学期美育课程教学效果和上个学年相比,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抬头率”提高了两成左右,学习成绩平均提高6.9%,疫情中青年志愿者人数迅速提升,为疫情防控贡献了一份力量。美育课程思政经验在学院青年教师培训会上做经验分享,美育课程思政案例被推荐为辽宁省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案例,并且经验推广到专业教学课程思政建设中。

美育“双线”育人课程思政教学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取得了良好成效,经验可以为其他各类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明线”育才、“暗线”育德,明暗结合一起为职业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双线美育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中国、欧洲、日本钢桥设计规范中疲劳双线系数计算方法对比研究
论公民美育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双线并行,交相辉映——2021年遵义市中考作文《灯火背后》升格举隅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一种双线半自动闭塞信号过渡设计的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