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2021-05-19袁杰陶静朱伟余小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冠脉计数心肌梗死

袁杰,陶静,朱伟,余小林

近年来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作为全身炎症指标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不良临床结果相关。NLR增高,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1-9]。本研究通过观察行再灌注治疗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NLR水平与心肌损伤及功能障碍的关系,证实NLR可作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再灌注治疗后左心功能的有效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患者186例,其中男性145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62.33±10.45)岁,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心血管相关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及糖尿病史等指标。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并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在症状出现后12 h内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胸痛>30 min,含服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ECG 2个或2个以上胸导联ST段抬高≥0.2 mV或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超过正常值的2倍;症状出现后12 h内接受了PCI;③近6个月未使用影响血细胞的药物,如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排除标准:①年龄≥80岁;②合并各种炎症性疾病,如胃炎、慢性胰腺炎、肾炎、鼻炎、咽炎、支气管炎、心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免疫系统紊乱和癌症等;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1.2 冠脉造影 采用Judkins法经股动脉或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取2个或2个以上体位投照,造影结果由2名介入医师进行分析。

1.3 检测方法及指标 患者入院后行PCI前进行外周血血常规、CK-M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Scr)、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等实验室指标的测定。NLR=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同时以2.74为界,分为高NLR组(NLR>2.74)和低NLR组(NLR<2.74)。采用美国GE公司的Vivid5超声仪,探头频率2.5 MHz。综合应用二维、M型脉冲及连续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技术(CDFI),观察心脏结构及血流,应用心尖四腔切面测量左心功能各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NLR水平与心肌损伤相关性。将LVEF和FS作为因变量(LVEF<50%,FS<3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LR是否为LVEF、FS降低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186例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2.33±10.45)岁,其中男性145例,NLR平均值为(2.74±2.13),在总体研究对象中,NLR与CKMB呈正相关性(r=0.238,P<0.0001),NLR与LVEF(r=-0.216,P<0.0001)和FS(r=-0.223,P<0.0001)均呈负相关性(表1)。

2.2 高NLR组和低NLR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将所有病例分为高NLR组(NLR>2.74,51例)和低NLR组(NLR<2.74,135例)。结果显示,高NLR组的TC、TG、WBC计数、NE计数、LYM计数、NLR、CK-MB、AST、ALT、Scr均明显高于低NLR组(P均<0.05),而高NLR组的LVEF和FS较低NLR组明显降低(P均<0.05),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LDL-C、HDL-C及ALT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2)。

2.3 两组冠脉病变及再灌注时间的比较 低NLR组与高NLR组相比,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NLR组左主干病变、多支闭塞病变较多(P<0.05)。而两组患者再灌注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表3)。

表1 患者的一般资料与NLR的相关分析

表2 NLR以2.74为界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2.4 两组NLR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在低NLR组,NLR与CK-MB呈正相关(r=0.145,P=0.001),与LVEF(r=-0.136,P=0.002)或FS呈负相关(r=-0.107,P=0.026)。而高NLR组中,NLR与CK-MB间无相关性(r=0.076,P=0.234),与EF的相关性降低(r=-0.125,P=0.037),与FS(r=-0.227,P=0.001)呈负相关(表4)。

表3 两组冠脉病变及再灌注时间[±s,n(%)]

项目 低NLR组(n=135)高NLR组(n=51)t/χ2值 P值罪犯血管(n,%) - - 10.53 0.032左主干 4(1.5) 2(7.8) - -前降支 49(36.3) 16(31.4) - -回旋支 29(21.5) 7(13.7) - -右冠 36(26.7) 10(19.6) - -多支闭塞 19(14.1) 14(27.5) - -再灌注时间(h) 4.3±2.2 4.5±2.7 0.872 0.257

表4 NLR与以下指标的相关分析变量

2.5 LVEF及FS的多因素分析 分别以LVEF是否<50%、FS是否<30%降低作为因变量,以一般资料中的所有变量为自变量,带入多元Logisti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LDL-C及NLR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LVEF降低的危险因素(P均<0.05);而年龄、高血压、糖尿病、LDL-C、NLR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FS降低的危险因素(P均<0.05,表5~6)。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致命性心脏病发作和心力衰竭的常见疾病之一[10-12],心肌梗死后主要有两个炎症阶段,炎症期和增殖期。心肌梗死初期,中性粒细胞释放氧自由基,激活产生大量炎症介质,从而参与缺氧损伤、蛋白水解酶和其他炎症过程,作为心肌细胞损伤的主要途径[13,14]。而淋巴细胞在炎症后心肌重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参与坏死组织清除、成纤维细胞活化、胶原沉积、瘢痕形成及血管新生等过程[15-18]。NLR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体现了二者间的平衡状态,是近年来一种新发现的炎症指标,可以更稳定地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因此,以NLR为代表的机体炎症反应状态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186例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据,结果显示NLR与CK-MB呈较强的正相关性,而与LVEF和FS呈较强的负相关性,提示NLR可能作为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表5 LVEF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6 FS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近年来,有关NLR与心肌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研究越来越多。柳江海等[19]调查了NLR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后24个月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现高NLR的患者在24个月内出现全因死亡的风险显著高于NLR正常的患者。NLR水平的升高与AMI患者PCI后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Cho等[20]对73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NLR对患者6个月的死亡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Arbel等[21]发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NLR越高(>6.5),LVEF越低,30 d和5年死亡率越高。Oncel等[22]发现,入院时NLR>2.65时,GRACE风险评分>100,NLR>6.48时,GRACE风险评分>140。这些研究均可表明NLR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的预测指标。Ema等[23]对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的研究显示,NLR与CK-MB呈正相关,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NLR值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本研究中,NLR与CK-MB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NLR高者CK-MB值显著升高,提示以NLR为代表的全身炎症状态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并且NLR升高可能是心功能不良的原因之一,与Ema等研究结论一致。此外本研究还发现,NLR与LVEF和FS之间都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NLR高者LVEF和FS值显著降低,多因素分析结果也显示,NLR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LVEF及FS降低的危险因素,提示NLR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不良有关。而Yaron Arbel等对连续收集到的53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发现,较高水平的NLR与EF值降低独立相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24]。

目前,早期诊断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恶化至关重要[25]。本研究证实NLR>2.74可以有效评估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损伤和心脏功能障碍程度,是一种基于血常规的、成本低、易于检测的预测因子。

猜你喜欢

冠脉计数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古人计数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