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祛风通络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的Meta分析

2021-05-19吴洋赵聪王显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通络异质性心电图

吴洋,赵聪,王显,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是指冠状动脉(冠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日益增加,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中指出,心血管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推算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约2.9亿,特别是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明显[2]。目前冠心病治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口服药物治疗,极大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然而,药物自身的局限性、患者的个体化差异等原因,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部分患者仍反复出现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还有部分患者预后较差,死亡率居高不下。

祖国医学在冠心病治疗方面经验颇多,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要进一步发挥祖国医学的优势。冠心病临床常见症状胸闷、胸痛,在中医归属为属于“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祛风通络法是冠心病的主要疗法之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是指使用发散祛风或息风止痉的入络药物,治疗中风经络所致的抽搐、震颤等,其主治功效分为四类:息风通络类(天麻、夏枯草等)、搜风通络类(蜈蚣、蝉蜕等)、散风通络类(秦艽、桑枝、威灵仙等)、潜镇息风类(龙骨、石决明、牡蛎等)[4]。此类药物性味多为辛苦,味辛能行能散,故有祛风通络止痛之效。王永炎院士、吴以岭院士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病络理论,提倡运用“风药”治疗胸痹心痛等心系疾病,从而显著提高临床疗效[5,6]。由于目前缺乏祛风通络法治疗冠心病的系统评价,为客观评价祛风通络法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祛风通络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1.1.1.1 研究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RCT),无论是否使用盲法。

1.1.1.2 研究对象 纳入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5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7]或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6)“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8]相关诊断标准的患者。

1.1.1.3 干预措施 ①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②试验组:给予祛风通络法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聚集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等常用药物治疗。

1.1.1.4 结局指标 ①主要结局指标:心绞痛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②次要结局指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MACE)、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

1.1.1.5 疗效评价标准 文献均采用显效、有效和无效等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拟定。显效:心绞痛基本消失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80%以上。有效;心绞痛基本消失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基本消失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不足50%。心电图疗效标准参照《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10]制定。显效: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原有ST段抬高恢复正常。有效:ST段抬高降低较原来升高0.10~0.2 mV。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1.2 排除标准 ①研究方案设计不严谨或数据不完整,无法进行分析研究;②干预或对照措施中使用其他中药治疗者;③重复发表的文献;④非临床对照试验。

1.2 检索策略

1.2.1 文献来源 计算机检索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以及英文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搜集祛风通络法治疗冠心病的相关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2月。

1.2.2 检索方法 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互相核对,如不一致,则请专家决定。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包括:祛风通络、息风通络、疏风通络、祛风舒络、治风活络、心绞痛、冠心病、胸痹、心痛等。英文检索词包括:qufeng-tongluo、xifengtongluo、shufeng-tongluo、qufeng-tongluo、zhifeng-huoluo、angina、coronary heart disease、chest pain、heartache。

1.2.3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与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并互相核对,如不一致,则请教专家决定。文献筛选时首先阅读文题进行初筛,进一步阅读摘要和全文,严格遵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以确定最终是否纳入。提取最终纳入文献的具体内容为:①文献的基本情况:篇名、作者、年份、发表期刊;②研究对象的特征:年龄、性别、病程、冠心病的诊断标准;③干预方法:包括干预措施、基础治疗、对照措施、疗程;④偏倚风险的评价:包括随机分组、分配隐藏、盲法、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及规范报告等;⑤结局指标:包括主要结局指标、次要结局指标和不良反应。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按照Cochrane手册中关于RCT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评价。

1.3 统计分析 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表示。两者均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采用χ2检验对纳入研究的统计学异质性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α=0.1),同时结合I2定量判断异质性的大小。当I2≤50%或P>0.1,认为各研究间同质性较好,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当I2>50%或P≤0.1,认为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则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显著的异质性采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或只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 初检共获得相关文献共106篇,经逐层筛选后,最终纳入9个RCT,共668例患者,且均为中文文献。文献筛选结果及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纳入9篇文献,共668例患者,纳入的所有研究基线情况相似均具有可比性,试验组干预措施为祛风通络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为西医常规治疗。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表(表1)。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其中4项明确了具体的随机分组方法,由于其随机序列生成不适当而导致的选择性偏倚评价为低风险;其余文献均只提及随机,其选择性偏倚评价为不清楚。所有文献均未提及分配隐藏,由于其未隐藏分组导致的选择性偏倚评价为不清楚。所有研究均未提及盲法,其实施偏倚及测量偏倚评价均为不清楚。杨然2013[15]脱落3例,其余研究无病例脱落,失访偏倚评价为低风险。所有研究均未发表计划书,故无法明确是否存在选择性结局报告,故报告偏倚评价为不清楚。无法判断是否存在其他可能的偏倚,其他偏倚评价为不清楚。偏倚风险评估表见表2,偏倚风险条形图见图2。

2.4 Meta分析

2.4.1 心绞痛有效率 共有7项[12,14-19]研究报告了两组的心绞痛有效率的情况,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P=0.39,I2=5%,表明纳入研究异质性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心绞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8,95%CI:1.25~1.52,P<0.00001)(图3)。

2.4.2 心电图有效率 共有6项[13-15,17-19]研究报告了两组的心电图有效率情况,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P=0.56,I2=0%,表明纳入研究异质性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心电图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0,95%CI:1.19~1.64,P<0.0001)(图4)。

2.4.3 MACE 共有2项[11,16]研究报告了两组的MACE情况,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P=0.79,I2=0%,表明纳入研究异质性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更好地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1,95%CI:0.15~0.63,P=0.001)(图5)。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表2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

图2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条形图

图3 心绞痛有效率的Meta分析

图4 心电图有效率的Meta分析

2.4.4 中医证候积分 共有3项[13-15]研究报告了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P=0.70,I2=0%,表明纳入研究异质性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更好地降低主要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58,95%CI:-3.73~-1.42,P<0.0001)(图6)。

2.4.5 不良反应 共有3项[13-15]研究报告了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3项研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图7)。

2.5 结局指标的GRADE分级 心绞痛有效率和心电图有效率的证据质量为中级,MACE和中医证候积分的证据质量为低级(表3)。

3 讨论

图5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Meta分析

图6 中医证候积分的Meta分析

图7 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2019年ESC最新颁布的指南[20]将冠心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慢性冠脉综合征(CCS),重点在于强调CCS的不稳定性。在急性事件发生之前,冠状动脉疾病(CAD)经常是“慢性”且“稳定”的,但其疾病状态并不“稳定”,表现为易损斑块的破裂,导致血管栓塞。因此,CCS与ACS的不稳定性的过程,均与中医“风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冠心病归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发作的主要诱因为风邪,风为百病之长,风为六淫之先导,风邪犯心,导致胸痹心痛,风邪扰心,侵及心络,心络受损,导致胸痹心痛。

风证分为内风证和外风证。在心系疾病中,外风证包括恶心头痛、胸闷咳喘、肢体麻木等。外风宜散,因此使用祛风通络类药物,即紫苏、秦艽、徐长卿、威灵仙等。主要应用于:心系疾病兼有外感表证;外风引动内风所致的心系疾病。内风证主要症状包括四肢抽搐、头目眩晕、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内风宜息,主要使用息风通络类药物,即龙骨、牡蛎、水蛭、青礞石。其主要治疗:心系疾病兼有肝阳上亢;心系疾病兼有肝阳化风。例如,祛风通络之紫苏,《滇南本草》曰:“紫苏叶,发汗,解伤风头疼,定吼喘,下气……。”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紫苏的主要有效成分紫苏油具有降低血压、抗血栓及止血的作用[21]。息风通络之水蛭,《本草经集注》曰:“水蛭,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又堕胎。”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水蛭的主要有效成分水蛭素具有溶栓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22]。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祛风通络法具有良好的疗效[11-19]。

表3 GRADE分级

本研究通过严格筛选最终纳入9项研究,主要从心绞痛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MACE、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5个方面对祛风通络法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在心绞痛有效率和心电图有效率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在减少MACE事件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试验组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以上结果提示祛风通络法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从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方面看,纳入的9项研究均未报告样本量估算,研究最大样本量100例,最小样本量56例,均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9项研究中仅4项研究提及了具体随机方法,其余研究均未提及。所有研究均未提及分配隐藏的实施,易引起选择性偏倚。纳入研究均未提及盲法,可能产生实施偏倚和结局评价过程中的测量偏倚。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如下:①祛风通络法的药物主要适用于中医辨证分型为风邪扰络的患者,目前大多数的临床研究未按照中医证型纳入患者,通过开展辨证对比研究,进一步明确祛风通络法的临床价值。②在临床研究指标选取方面,大多数文献中选取心绞痛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而有效率较为笼统,无法全面展现冠心病治疗前后症状缓解的情况,建议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或统一的心绞痛症状评分量表进行量化,从而更精准反映祛风通络法对于冠心病的临床疗效。③在冠心病治疗方面,中医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减少患者再住院率,改善其预后等方面。现有研究缺乏对患者的随访,建议延长其试验观察周期,长期随访以了解患者的远期预后,增加对于平均住院时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注及报告。④本文纳入的文献中,报道不良反应的研究较少且不完整,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关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指导。⑤基于目前临床对照试验质量较低的现状,建议开展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通络异质性心电图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肺通络方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