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射血分数及左房容积指数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2021-05-19陈伟刚张守彦谷云飞金军齐玉婕吴鹏宇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左房射血心房

陈伟刚,张守彦,谷云飞,金军,齐玉婕,吴鹏宇

心房颤动(房颤,AF)为心律失常常见表现,是指心房失去了原有电活动节律,呈现不规则房颤波,进而影响心房舒张和收缩功能,可导致患者泵血功能降低,甚至丧失[1],可并发卒中、血栓栓塞等脑血管疾病,危险性极高,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是治疗房颤的常见措施,具有疗效好、操作简便、创面小、并发症少等优势,但术后复发率高达33%~60.7%[2]。研究显示[3],早期房颤复发患者中,60%可被纠正,并不意味着RFCA治疗失败,故早期识别复发风险,有利于早期干预,降低复发率。虽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房颤患者RFCA后复发的机制,但大量研究表明,可能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病理生理改变影响心房电重构有关[4]。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为血管损伤因子,参与了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有研究报道其还能诱导炎症因子高表达,并诱导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电重构,促进房颤的发生及发展[5]。左室射血分数(LVEF)可从容积角度反映左心房射血功能,左房容积指数(LAVI)可从体表面积反映左心房体积,二者均为左心房常用检测参数,能有效反映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状态。目前,较少研究报道血清Hcy、LVEF、LAVI对RFCA后AF复发的影响,更鲜有研究报道其预测价值,基于此本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洛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RFCA治疗。纳入标准:符合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制定《房颤治疗指南》[6]中AF诊断标准;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具备射频消融意愿者;左房前后径(LAD)<50 mm;LVEF>50%;排除标准:心肌病、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者;系统性疾病者;既往射频消融术者;左心耳血栓者;心脏外科手术病史者;恶性肿瘤者。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房颤复发分为两组,复发组(n=31)和无复发组(n=89)。复发组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35~72岁,平均(55.25±7.62)岁;病程1~11年,平均(5.26±4.11)年;BMI(体质指数)18~30 kg/m2,平均(25.17±3.25)kg/m2;7例糖尿病,18例高血压,18例饮酒,13例吸烟。无复发组男性58例,女性31例;年龄35~75岁,平均(53.58±8.25)岁;病程1~10年,平均(5.12±4.08)年;BMI 18~30 kg/m2,平均(24.58±3.17)kg/m2;糖尿病16例,高血压42例,饮酒48例,吸烟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血清指标检测 抽取所有患者5 ml清晨空腹静脉血,3000 r/min离心10 min,置于EP管,放入-80℃冰箱待检,采用东芝BS-3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脂蛋白a(LPa)、超敏C反映蛋白(hs-CRP)、Hcy,试剂盒由上海研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2.2 超声心动图(UCC)检查 根据《临床超声心动图学》[7]建议,受检者左侧卧位,由专业超声医生使用飞利浦HD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4~4.0 MHz,同步记录心电图确定时相,测量左心室结构,连续取3~5个心动周期平均值为准,于胸骨左室长轴切面测定左房内径(LAD);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测定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采用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LVEF;根据椭圆公式计算左心房容积(LAV)=(4π/3)×(左右径/2)×(上下径/2);体表面积(BSA)=0.0124×体重(kg)+0.0061×身高(cm)-0.1529。LAVI=LAV/BSA。

1.3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血清Hcy与LVEF、LAVI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RFCA后AF复发的影响因素;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AF类型及持续时间对比 复发组持续性房颤比例明显高于无复发组,且房颤持续时间明显长于无复发组(P<0.05),表1。

2.2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对比 两组血清HDL-C、LDL-C、TC、TG、Scr、LP(a)、FPG、UA、BUN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组血清hs-CRP、Hcy水平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5),表2。

2.3 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比 两组LVESD、LVEDD对比无差异(P>0.05);复发组LAD、LAVI明显大于无复发组,LVEF 明显小于无复发组(P<0.05),表3。

2.4 血清Hcy与LVEF、LAVI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cy与LVEF呈负相关,与LAVI呈正相关(r=-0.567、0.308,P=0.000、0.001),图1。

表1 两组患者AF类型及持续时间对比

表2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比(±s)

注:LVESD: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AD:左房内径;LVEF:左室射血分散;LAVI:左房容积指数

参数 复发组(n=31) 无复发组(n=89)t值 P值LVESD(mm) 31.58±4.51 30.29±4.82 1.304 0.097 LVEDD(mm)50.58±3.95 49.26±4.46 1.460 0.074 LAD(mm) 40.08±5.21 37.06±6.31 2.394 0.009 LVEF(%) 56.81±6.68 63.86±7.12 4.822 0.000 LAVI(mL/m2)53.67±7.47 44.58±6.96 6.145 0.000

图1 血清Hcy与LVEF、LAVI的相关性分析

2.5 RFCA后AF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房颤类型(持续性=1,阵发性=2)、房颤持续时间、hs-CRP、Hcy、LAD、LVEF、LAVI为自变量,是否复发房颤为因变量(是=1,否=0),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Hcy、LVEF、LAVI为房颤患者RFCA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表4。

2.6 Hcy、LVEF、LAVI对AF患者RFCA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Hcy、LVEF、LAVI预测RFCA后AF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5(95%CI:0.807~0.962)、0.765(95%CI:0.681~0.848)、0.901(95%CI:0.847~0.955)。当Hcy≥15.85 μmol/L时,预测房颤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为0.677、0.602;当LVEF≥48.47%时,预测房颤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为0.968、0.727;当LAVI≥47.87 ml/m2时,预测AF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为0.935、0.802,图2。

表4 影响RFCA后房颤复发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图2 Hcy、LVEF、LAVI对RFCA后AF复发的ROC曲线

3 讨论

AF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心悸、气短、胸闷等。房颤可并发卒中、血栓栓塞等脑血管疾病,危险性极高,因此需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现阶段的治疗包括心室率控制、抗凝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复律等,其中,心室率控制只是对心室率进行控制,并不能真正改善心功能,因此最终会引起心脏结构不可逆改变;抗凝治疗虽然疗效确切,但会受食物和药物的干扰,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窗狭窄,需频繁监测,非常不便,同时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电复律不易维持窦律;抗心律失常药物需长期服药,副作用大,且因患者依从性问题,效果不理想,因此,RFCA逐渐成为了主要治疗措施[8]。但随着其广泛使用,RFCA后房颤复发又成为了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寻找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及时预防,提升RFCA效果。

生理情况下,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55%~65%间,当心室射出血量增加时,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也会随之增加,但LVEF可能不会出现变化,但若心室射出血量降低,则会引起相应变化。房颤是因心房不规则颤动引起,影响心房舒张和收缩功能,导致泵血功能降低,并增加心房内压力,阻碍周围静脉血管血液,影响射血功能,因此LVEF也会随之降低[9]。研究显示[10],LVEF<40%、40%~49%、≥50%的AF患者RFCA后12个月的复发率为55.00%、38.46%、30.43%,复发率可随着LVEF的增加而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复发组LVEF明显小于无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LVEF为RFCA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提示LVEF降低与患者房颤复发有密切关系。心房电活动和结构的重塑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因素,RFCA后复发与房颤发生及发展中心房重构有关,而左房内径(LAD)增大为心房结构重构最明显的表现。有研究指出[11],LAD增大会降低患者RFCA成功率,认为LAD增大为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但Augustine等[12]研究显示,LAD并不是RFCA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是由于不同人群间存在个体差异,可出现多种左心房解剖形状,因此,LAD往往不能精确的评估左心房实际大小,同时在心率不齐时,测量LAD也会出现较大误差。LAVI是通过LAD除以体表面积(BSA)得出,其校正了BSA,故相比LAD更能真实的反映不同个体的左心房容积改变[13]。结果显示,复发组LAD、LAVI明显大于无复发组(P<0.05),但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仅LAVI为RFCA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也说明LAVI相比LAD更加准确,同时也提示LAVI与房颤复发有密切关系。

多项研究表明,炎症和氧化应激在AF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14-17]。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复发组血清超敏C反映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5)。Hcy是一种血管损伤因子,所含的巯基可参与机体氧化还原反应,引起氧化应激,同时在自身氧化过程中Hcy也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和氧化物,也可引起氧化应激,而大量的活性氧可通过间接过氧化细胞膜脂质或直接影响钙调蛋白,导致细胞内Ca2+超负荷,引起房颤电重构[18]。Yao等[19]研究报道,Hcy可诱导IL-6、IL-8、IL-1β表达,引起炎症反应,促进心肌纤维化,引起房颤。本研究结果显示,复发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无复发组,与LVEF呈负相关(P<0.05),说明Hcy参与了房颤发生及维持。房颤发生是因心房电活动和结构的重塑引起,且可影响心脏射血功能。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Hcy为RFCA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说明Hcy参与了房颤复发。ROC曲线显示,Hcy、LVEF、LAVI预测RFCA后房颤复发的AUC和敏感度及特异性为0.885、0.677、0.602;0.765、0.968、0.727;0.901、0.935、0.802。

综上所述,Hcy、LVEF、LAVI为RFCA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早期检测和测量可有效预测房颤复发,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左房射血心房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
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左心房形态变化及其与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更 正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与心脏重构的相关性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高血压病患者房间隔厚度及其与左房功能的关系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估左房功能的研究进展
左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