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新形势下购买力的研究分析

2021-05-18冯扬毛史明施贝妮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13期
关键词:购买力消费新冠

冯扬 毛史明 施贝妮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购买动机、购买观念、购买心理、购买行为对整个青年消费群体的影响很大,他们需求旺盛,消费市场逐渐扩大。但因疫情影响,在新形势下使得大学生的购买力与消费心理发生了变化。本项目将通过研究大学生在新形势下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引导大学生理智购买,提倡理智消费、合理消费,增强大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调查工作:为了了解在读的大学生新形势下购买力的变化,特展开此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浙江省及周边区域内在读大学生(共8 所。其中包括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嘉兴学院、武汉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合计227 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大学生121 位,占比53%;女性大学生106 位,占比47%。

数据分析:1.新形势下大学生平均每月的开销

由表1 可见,在新形势下,平均每月开销为1000-2000 元的人数从68 涨至97(同比上升12%),而开销为2000-3000 元及3000 元以上的人数分别从75 降至64(同比下降5%)、从36 降至29(同比下降3%)。不难看出新形势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之大。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明显呈相反趋势,平均每月开销明显下降,说明对大学生的消费有所限制。

2.新形势前/期间的主要消费内容(6选3,加权赋分)

由表2 可知,于新冠疫情前,调查样本中的大学生在形象消费、电子产品、饮食消费等方面开销较大(形象消费得分最高),学习书籍、生活用品、休闲娱乐等方面开销较小(休闲娱乐得分最低)。

新形势期间,在饮食消费、电子产品、休闲娱乐等方面开销较大(饮食消费得分最高),学习书籍、生活用品、形象消费等方面开销较低(形象消费得分最低)。

可以说明新冠疫情的发生对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在新冠疫情发生前,不少大学生比较注重自身的形象消费,而在除电子产品外的休闲娱乐上开销较低。而新冠疫情发生后,形象消费则迅速降低,饮食消费和休闲娱乐的比例大幅上升。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可能有:1.新冠疫情发生期间禁足居家,为了防止万一需要提前购置不少的食物与饮用品。2.禁足居家期间,需要除电子产品以外的方式充实生活,因此休闲娱乐的开销也有相当的上升。这也是与预期相符的结果。而我们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一文中发现,在发生期间,国家十分重视公共疫情防护工作,通过宣传卫生防护知识,大学生的防护意识提升,增加了对医护用品的购买。这也使得医疗行业及疫情趋势往好的方向发展。在这方面上也可以说是得出了可喜的结果。[1]

表1

表2

3.新形势下影响消费的因素(多选题)(见表3)

表3

大多数大学生尚未取得经济独立,经济来源主要为父母每月提供的生活费。其他来源主要为平日的兼职、勤工俭学及政府补助、学校奖学金或是参加各类比赛取得的奖金等。因此,自身收入变化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并非很大。而在新冠疫情期间物价发生变化,究其原因:1)通货膨胀。疫情期间,社会生产力减少,成本上涨,需要大量的纸币维持流通,纸币的购买力被稀释,物价自然相对上涨。2)供不应求。在新冠疫情发生前期,不少地区出现对于特定物品(如医用酒精n95 口罩等)的哄抢现象。供求失衡,导致物价上升。3)成本暴涨。发生期间人力资源、交通资源的匮乏使得商物出售及储存成本大幅上升,也直接影响了物价的变化。[3]种种因素导致的物价变化对大学生消费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新春佳节,本是物流业的主场,新冠疫情的爆发却对物流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无论是运输成本的上升,还是道路封闭、无法复工、都导致物流速度的明显下降,并间接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

4.前期/期间每周网购次数(数据表见表4)

在日益丰富的人民生活中,人们的支付方式也早已不再像过往一样单调。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网购也成了当下流行的购买方式。而当代的大学生也一样热衷于网购。新冠疫情的发生无疑对线下商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对于线上网购,也或多或少地产生了正面及负面影响。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到,无论是前期还是期间,完全不进行网购的人占少数(仅占12%左右)。大多数大学生都会进行至少1-2 次的网上购物。而新冠疫情的发生使得这一区间的人数略微增加(同比上升4%)。购买5 次以上的大学生则从原来的36 位降低至26 位(同比下降5%)。分析原因,大概为:1.尽量不出门。及时进行线下购买,也多多少少会担心与他人的接触,因此,每周少量进行网购的人数增加了。2.由于物价、物流速度、病毒传播的影响,绝大多数人也不愿意进行大量的网购,因此每周大量进行网购的人数减少了。

5.新形势下每个月海购开销(见表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或者说海购,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但新冠疫情的迅速扩张使得还在回血的跨境电商遭遇了重大打击。从上表得知,在此期间,约有30%的参与者直接放弃了海购。剩下44%开销在1000 元以下,27%的开销在1000 元以上。而且为了防止病毒的海外传入,所有的参与者都是购买了国内留存的海外产品。在物流方面,国际物流的停摆(尤其是空运行业),对供应链及运输成本带来了空前的负面影响;而在消费方面,虽然人们的整体购买力与购买力有所下降,但在前期不少部分生活和医用品遭哄抢而短缺的情况下,给了海购一线生机;在购物途径方面,因为物流及病毒传播的影响,原本的代购、海外直播带货、自营业等途径都难于将商品送至国内。只有少部分在之前手中有现货的商家成为海购者的首选。[4]总的来讲,在多方面的影响下,大学生海购的积极性与购买力呈大幅下降趋势。

6.在形势趋于稳定后消费心理的变化

由表6 可知,较多的参与者在短期内消费增加(即报复性消费),或是无发生变化(以上两项分别占比29%与28%)。23%的参与者消费欲望降低,仅有20%的参与者选择未雨绸缪,继续存钱。如我上文所提到的一样,大部分大学生尚未取得经济独立,主要靠每月父母提供的生活费进行活动,有时候消费意识较为淡薄,从而进行冲动的、不理智的消费。在情况有所稳定下,这样的消费心理可能会使得大学生购买很多根本不必要的东西,如此一来,不但无法消除新冠疫情期间带来的焦躁与烦恼,反而会对家庭经济和个人心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身为新一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健康的消费观,不轻易受外界影响,不冲动、不盲目、不跟风,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合理的、适宜的消费。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遵循自己之前正常的购物规律以及频率。[5]在此之上,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也应未雨绸缪,随时准备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反扑。

表4

表5

表6

小结

在新形势下,国内的院校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采取了“线上教育”的教学方式。而在相关调查研究[1]中,仅有30%的大学生愿意在之后的学习中使用线上教育的方法,半数的同学表示仅愿意在特殊期间使用线上教育的方法,总计有七成的大学生表示支持特殊期间使用线上教育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大家都表示受个人自律能力不强、线上教育模式自身的不成熟、网络状况不稳定等影响,线上教育的效果不及传统的课堂书籍教育。这与本项目的调查研究中(见上文表2部分),“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在特殊时期前后对学习书籍的消费无明显变化”的结论不谋而合。因为有线上教育的存在,特殊期间大学生并没有特别重视对于书籍的学习。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无论是对大学生的消费数额、消费结构、还是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纵观上文,虽然在新冠疫情前后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方式的转变都比较合理,但在消费心理的变化上,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经济也在正在回暖。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作为大学生,不应该怨天尤人,而是要对祖国的经济充满信心,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猜你喜欢

购买力消费新冠
新冠疫苗怎么打?
从中长期视角看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汇率走势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欧洲购买力人均降近800
聚焦新冠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