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题材创作的“剑胆”和“琴心”

2021-05-17冯双白

文艺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时代性创新性精准扶贫

冯双白

摘 要:2021新年伊始,反映精准扶贫历程的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在湖南卫视播出,深刻的立意、宏大的叙事、创新的艺术形式和浓烈的情感冲击获得广泛好评,是“剑胆”与“琴心”兼备的时代之作。

关键词:“精准扶贫”;《大地颂歌》;宏大叙事;创新性;时代性

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与贫困相斗争,与贫困相搏击,一直是人类生存的重大主题。2015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向全社会发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由此,一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打响。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几千年未有的重大举措,是人类文明的全新跨越。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球,各国经济极不稳定甚至衰退的情况下,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巨大成功!正是在上述历史洪流滔滔冲荡下,《大地颂歌》应时而出。该剧具有现实题材作品的鲜明特征,用饱满的艺术激情,讴歌了脱贫攻坚战中在一线奋斗的时代楷模,赞美了大地上用拼搏改变贫困命运的普通百姓,既触碰时代的重大矛盾和问题,又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解题答案,积极向上且充满力量,非常难得。

有胆量直面现实,敢于观照生活矛盾,有见识地揭示时代巨变里的内在动力,《大地颂歌》可谓“剑胆”高悬,立意到位,内涵深刻。

现实题材艺术创作的难点之一,就在于有没有勇气和胆量,敢不敢真正面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并用怎样的艺术立场去解读矛盾,用怎样的艺术眼光描绘矛盾的解决。如果不触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矛盾,特别是关乎时代的重大矛盾,那么现实题材创作自身的意义将大大减损。当前,写脱贫攻坚的戏不少,但有些作品只写小我的感情冲突,或简单地用主角牺牲博取观众同情,却回避真实的生活矛盾,名为现实题材,其实不敢面对时代提出来的重大挑战和问题。《大地颂歌》不仅直面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贫困问题,而且大胆而深入地挖掘贫困表象背后的历史的、现实的多种原因,并且在真实处表述真理的力量,有胆有识,勇气非凡。

《大地颂歌》剧中人物,各有鲜明特点,且都有典型意义。好吃懒做的田二毛,躺在贫困的名义之下不思进取,只希望年复一年得到扶贫款,直白地说就想分钱,这样的人在很多贫困地区颇具典型性。因懒惰而致贫,因目光浅而不想干,这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往往在于胸无大志、懒散成性并无力改变。《大地颂歌》生动刻画了田二毛的形象,并借此与扶贫工作队特别是龙书记形成了尖锐对峙,构成了鲜明的对抗性戏剧冲突。当然,也就是在这样的矛盾里,龙书记的忘我牺牲、敢于担责、循循善诱等优秀品质,像一面镜子,反衬了碌碌无为、贪图小利、蝇营狗苟的懒汉相貌;又像一支响锤,敲击了村中奋起的大锣,使懒人们猛醒;更像一道光,照亮了贫困的山中人生!该剧的戏剧情境,无论是因贫困而失学的小雅,或是因贫困而不得不走出大山外出打工的小雅父亲,乃至因病致贫的小雅奶奶,所触及的,都是当代中国社会贫困之源。《大地颂歌》一点都不回避这样的矛盾,而是极富于胆识地揭示这样的现状,并且在强烈的冲突中化解矛盾,给出合情合理的、富于艺术力量的解决方式,令人欣喜而感动。因病致贫、因生态环境不适于人类生存而致贫等情况,常常负能量地促成所谓人穷志短;志向短浅又反过来加剧贫困,这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窘况。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大地颂歌》把这样一些深刻的、尖锐的、充满时代挑战性的课题和话题,纳入整个艺术创作的视野,大胆直面现实生活当中重大矛盾,这就触及到党领导的扶贫攻坚战之本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走共同富裕的伟大道路,各民族同胞要一起奔向小康,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该剧选材重大,面对现实,一点都不回避时代矛盾,热情赞颂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远见卓识、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

以情写人,带情入戏,充分调动歌舞艺术魅力,细腻刻画扶贫路上奋进者丰富饱满的内心情感世界,《大地颂歌》可谓“琴心”绝响,动人心弦,感人至深。

该剧用了很大篇幅描写主角龙书记。他是扶贫带头人,重感情,讲情义,心中装着村中百姓,实事求是为人民。他一出场,就面对着外出打工者故土难离、亲情难舍、苦衷难诉的充满情感张力的告别场面,他善解人意,好言相劝,誓要脱贫攻坚。面对困难重重的扶贫工作,他唱出了豪迈情怀:“我要努力改变这里,我要改变贫穷往昔!”那份情感来得真实而朴素,整个人物表演处理得真实可信。《大地颂歌》围绕脱贫攻坚的各个层面展开故事情节,并且特别注重抒写人物的情感张力。《大地赤子》一幕是全剧浓烈感情的爆发点,著名表演艺术家凯丽饰演为脱贫攻坚献出生命的湖南炎陵县委原书记黄诗燕的妻子彭建兰,她持重深情的演唱,痛彻骨髓,让观众深深地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感伤里,悲剧之美随歌声回响。杰出青年歌手万茜饰演扶贫英雄王新法的女儿王婷。她一句撕心裂肺的“爸爸,你为什么对自己这么狠心”,顿时把情感烈度推向了极致,她的喃喃自语,她的隐隐啜泣,艺术表演的分寸拿捏非常到位。笔者认为,《大地颂歌》之情感戏赋予这部剧真正人性的光辉和力量。它并不空喊扶贫口号,努力走出模式化的窠臼,真正碰触到生命当中的痛苦。在凯丽和万茜掩面哭泣的转瞬间,全国各地脱贫攻坚战中牺牲的无数英烈,在大屏幕的影像中向观众纷至沓来,推动着深刻的逻辑力量——每一个人物的情感背后,正是那滚滚而现的时代力量!

该剧的音乐创作十分成功。《浏阳河》《共产党人好比种子》等耳熟能详的旋律恰如其分地嵌入了全剧,起到了很好的抒情作用。剧中每一个人物,无论是扶贫队员,还是村里老支书,或是满嘴顺口溜的懒汉,都感情鲜活,情理兼得。难得的是,该剧政治站位高,感情戏的把握和处理也分寸恰适,火候得当。一部史诗歌舞剧,好听,好看,是它的应有之义,而用饱蘸情感力量的歌舞旋律集中塑造可亲可爱可信的剧中人,则成为该剧艺术魅力之所在。

该剧有一个贯穿性的道具,即龙书记的红色日记本。因为是扶贫日记,记录着个人的心路历程,因此使得全剧具有鲜明的心理叙事色彩。值得赞赏的是,扶贫日记的心理叙述最终构架起全剧的艺术审美特色——多重心理视像叠加精进。剧中六幕场景,都可以看作是龙书记的“内心视像”,它们又引发其他人的内心呼应,视像叠加,层层递进,相互呼应,剧情也因此如笋剥皮般展开。每一层视像,依据心理逻辑和感情力量而呈现,也由此完成了全剧审美意象之表达。《风起十八洞》里的《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之唱段是如此,《一步千年》里异地搬迁景象是如此,《夜空中最亮的星》里小雅向往的启航学校留守儿童合唱团是如此,《大地赤子》中凯丽和万茜含泪倾诉的亲人影像更是如此。全剧的舞蹈也带有鲜明的心理意象特质,有的时候是剧中人物的劳作呈现,有的时候又是时代大变革氛围的体现,有时更上升为全剧精神的符号。扶贫队员小刘在泥石流中以手挖地寻找小雅的舞段,由著名青年舞者刘迦完成,他用自己极其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张弛有度地比拟艰难救人场景,而在其他舞段里,刘迦又跳出具体剧情,舞出一种象征性律动,时代精神展开为一种升华的艺术符号。这个剧的舞蹈戏剧情景和时代精神表征融为一体,准确完成了史诗歌舞剧审美任务。《大地颂歌》综合了歌舞艺术、歌舞剧、影像、电视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同时又有生活原型的真实影像资料穿插其中,具有鲜明的开拓和探索性质。剧情是整个史诗意向的展开。

这令人想起了茅盾先生对报告文学的界定——介乎于新闻报道和小说之间,兼具新闻和文学的双重特点,既要真实,又需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具有文学的重大意义。反观《大地颂歌》,不是也具有这样鲜明的特点吗?它以巨大的历史真实做基础,依靠生活真實的力量,推进多层次的心理视像,借助歌舞艺术的旋律冲击,形成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量。

此次《大地颂歌》电视播出版是从传统舞台走上电视荧屏的全新实践。它以电影的形式展示舞台艺术,用影视镜头呈现人物表演,在线下舞台和线上影视之间完成一次跨界。这样的探索勇气,当是对我们祖国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之下,完成脱贫攻坚伟大战役的最好呼应。时代赋予艺术家的使命,必须在现实题材创作的大胆创新中才能走出新路。

(作者单位:中国舞蹈家协会)

猜你喜欢

时代性创新性精准扶贫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散文诗的时代性、视野与创新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中国共产党党员质量标准演进研究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复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