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下新闻发言人传播技巧分析

2021-05-17原艺萍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4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

【摘要】万物皆媒的时代已经到来,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融合已成定局,新闻发言人如何借助优势更好传达信息,树立自身形象犹为重要。外交部发言人是诸多发言人中要求最高的,国际交锋的舞台已经涉及到舆论领域,抢占舆论制高点,化被动为主动,先发制人等更需要发言人谙熟传播技巧,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传递中国声音,树立大国形象。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提高新闻从业人找到今后短板,提高自身媒介素养,面对突发情况轻松应对,回答提问的话语等。全方位培养新闻发言人,有助于传递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更好讲述中国故事。

【关键词】新闻发言人;媒介融合;传播技巧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4..070

1.新聞发言人制度概述

1.1新闻发言人概念及特征

新闻发言人简而言之即代表某一媒介的立场,出来传达所代表机构的观点,公布媒介新的计划或向大众作出声明的主体。其职责是在某些时候会见记者,讨论重大社会事件或热点问题,举行记者招待会和记者招待会,并代表有关部委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每当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电视、广播和各大门户网站都可以看到和听到各地的官方新闻。首先,作为新闻发言人,必须综合的知识,不仅是本专业,对心理学、经济学等也要有了解。其次,在技能方面:发言人需要掌握演讲的基本能力和常识。第三,在工作经验方面:新闻发言人多为闯过第一步考验的优胜者,过了初级阶段的人。另外,在专业素养方面:新闻发言人理应具备自己的的魅力和深厚的素养。

1.2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后,中国开始探索这次研究探索的过程,有两个方面:一是代表外交部发言人、外交部就国际或重大事件的不同问题发言。第二,对于一些由我国领导人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发言人将专门参加会议。然而,事实上,他们确实在特殊情况下安定下来。外交部发言人没有固定任命,也没有任命现任发言人。1982年,中国外交部举行首次记者招待会,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基作为新闻发言人发了言,声明标志着外交部发言人对该机构的改变,但此时尚未完全设立新闻发言人。

2000年,外交部发言实行移动电话值班制度,全天候接受并且回答记者的提问。从2011年至今,外交部原则上每周的五个工作日都会在外交部南楼蓝厅召开例行发布会,专门针对近期的外交问题发布信息,并且回答记者提问。从外交部新闻发布制度的探索历程来看,发布机制不断完善,发布会现场的记者数量以及记者所提出问题的数量以及质量都在不断提高。

2.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发言人的传播技巧分析

2.1新闻发言人的专业素养及角色定位

2.1.1新闻发言人从传统媒体发言人到全媒体发言人

过去,新闻发言人主要通过电视、报纸等传播渠道传达消息,以记者招待会为例,我们接触他们主要的渠道就是电视屏幕,又或者将发言人答记者问写成报道,受众自己阅读,这种方式缺乏受众与发言人即时互动,其实就是发言人对大众的单向传播,虽然有读者来信、读者来电,但反馈依然落后,不及时。

如今,顺应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四全媒体”中的全息媒体,发言人可以通过抖音号、头条号、快手号等,形式复杂多样,包括: AR新闻,H5技术等,缩短了与受众的距离,更具感染力,例如H5作品《三代人·七十年》,是吉林日报社在19年国庆节前推出的,作品采用文字、油画、图片、视频、素描、诗歌等形式,直抵人心,在大家的朋友圈转发。一系列融媒作品兼具百姓故事与家国情怀,是传统媒体主动向全媒体转型的技术创新。

2.1.2新闻发言人由“发言人”向“对话者”的转变

倾听民声,对发言人来说了解了真实的群众情况,对采访者或大众来说疑惑得到了解决,对政策的了解也更加清晰。对话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如问:美国国务卿佩奥近日在一个有政治宗教性的平台上向欧洲国家表示,不能停止他批评华为、中兴等中国公司和机构的工作。华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关系与许多国家可疑从事间谍活动,窃取以色列、德国、英国等国的知识产权。中国共产党明确要求其供应商5G在中国秘密交出数据。中国的答案是什么?

华春英:鲁迅,一个中国现代生活的著名作家,有一部小说《祝福》,写了一个祥林嫂的人物。他总是谈论同一个话题。只是在这个祥林嫂在胡说八道的是无害的,而庞佩奥先生的喋喋不休是有害的。

2.1.3发言人和记者、网民的角色互动

首先,一种模式为发言人向记者公布最新政策,表明中方立场,对政策进行解读,记者再将消息传递给网民,网民意见的反馈也是通过记者转达,类似于“二级传播”。而今,网民、记者、发言人三者之间相互交叉,越过中间障碍,直接互动交流。对于外交部发言人这个权威感十足的群体,我们不再觉得陌生和有距离,更加平易近人。如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的微信公众号所在评论区,关于赵立坚的一场问答会:虽然中国是第一个公布新冠肺炎疫情,但这说明不了病毒最先来自武汉。引起了评论区网民的强烈反响,评论点赞数和作者互动人数极高 。

2.2新闻发言人的传播内容:更加注重时效性

想要在受众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发言人们所对话的内容需要具备时效性,第一时间官方发布中国外交政策,权威阐释中国立场态度。平息国内外诸多谣言,揭穿不实的诋毁性报道,第一时间公布真相,稳定民心,杜绝国外别有用心者利用间隙大作文章 。

另外,碎片化阅读时代来临,考虑到受众的生活方式和节奏,长篇大论或者重点不突出,隐藏在文章里,态度模糊等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大众想利用更多零碎的片刻来了解社会上发生的时事和突发事件,即不耽误正常工作学校,也不会错过国内外最新动态。比如外交部新闻办公室抖音号的每个视频都是一分钟以内,如赵立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中美国甩锅论发布的视频都很简短。

还有一点,就是传播的内容需要具有同理心。在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把自己当成别人,想象是什么样的心理导致你有这样的行为,从而触发事件。因为他接受了这种心理,他也接受了别人的心理,从而理解了这种行为和事件的发生。这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样的道理。作为交流的窗口和身负要职的发言人,有几点很重要。

首先,比较心与心,一个人可以把当事人变成自己的,放在自己的位置去感受和理解他人,并以此作为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工作中的沟通问题的基础。第二是感觉敏锐性,能够通过表情、情绪、肢体等非言语信息准确判断和识别他人的情绪和情绪状态。第三,换位思考沟通,听到说话者想说的话,听到听者想听的话。这对于一个成熟的演讲者所需要的问答会议是非常有用的。

2.3新闻发言人的传播渠道:增加了短视频平台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告诉我们技术的重要程度。 因此,媒体是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开辟了人与生活互动的新途径。 如果我们了解媒体和媒体技术的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媒体的进步对社会变革的巨大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虽然麦克卢汉的纯技术理论带有一定的缺陷,但是他还是向我们说明了,人类传播媒介的发展进传播媒介的重要性。而在网络时代使用率最高的传播媒介是短视频,它的表现形式有腾讯公司开发的微视以及抖音,火山小视频 ,快手,b站短视频等 。用简短的视频向受众展示新近发生的信息,并且表明自己的态度,是现在发展趋势 。

同时短视频越来越注重它的品质,短视频剪辑方式,它的风格定位,它的多样化呈现方式,使受众喜闻乐见,比如疫情防控期间,用简短的形式展示了武汉人民和医生患者共同抗議情景,给人震撼感。需要注意的是好的视频素材固然重要,后期视频剪辑不可忽略,尤其是微不足道的小细节,需要进行核实和检查。切不可断章取义,部分综艺节目堪称“魔鬼剪辑”,滤镜之类的不影响基本事实的可以进行。

2.4新闻发言人的传播对象:提升受众地位

现在,受众自身的能动性受到重视,众包新闻时代来临,有时第一个传出消息的不是专业的记者,而是周围目击者或邻居。其地位的提升带来媒体对受众群体细分,竞争愈发激烈,为了抢市场份额,需要找准受众定位,抓住核心受众,争取边缘受众。另外,影响用户重要性变化的社会因素包括:首先,民主和法制促使听众察觉自身的重要性。其次,新的经济体制导致新闻市场权力从卖家转移到买家。第三,的发展造教育的普及成就了新一代的信息生产听众,政治生活的变化和教育的普及导致我们人民的民主意识和知识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具有一定文化和民主自由主义见解的群众出现在新闻传播领域。

实时媒体报道的关键是通过查看收到的反馈来满足听众的需求。反馈是一种发回信息的形式,该信息通知分发者观众是否已经有意或无意地回到分发者,如果发言人不提高甚至不限制听众意见,新闻记者可能会逐渐偏离他的需求,最终迷失方向。

2.5新闻发言人的传播效果 :提升知晓度、理解度、支持度

新闻发言人所要起的效果主要是:为国内外受众释疑解惑,明确政府立场和态度,阐述发展趋势,为人民生活提供指导,打破谣言,澄清真相。过去的发言传播效果都是被主体的地位,在大家心中的权威感和公信力,使的被迫服从或者欣然接受,不去思考。如今,发言人和记者以及网民进行角色互动,更多的是交流、引导,而非“公报式”、“命令式”的指导。

传播效果分为几个层面:该项制度凭借发言人的立场鲜明、形式丰富,话术政策,如经常引用古语或者典故,一针见血,引人深思,人民从认知上发生改变,进而形成新的印象,改变行为。由此可见,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包括:传播主体自身的信誉,传播内容分析方法,如文本分析是基本方法,讯息载体,传播技巧等。

彭佩奥代表美国国务卿说,中国已经解雇了美国记者,以防止外国人进入这一流行病。外交大臣耿爽回答说:“出于这种想法,美国上个月秘密解雇了60名中国记者,以保护有关该病的外国信息?

3.媒介融合下新闻发言人传播技巧的建议

3.1新闻发言人的回应方式:变被动为主动

所谓被动回应即在外部环境和压力刺激下,不得不做出行动的方式。身为党和政府的,他们需要眼线,需要自觉发布新闻。先发制人,抢占舆论制高点。

特别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人们经常会不断“询问问题”,发言人总是“挤牙膏”式的被动报道。如今,这种形式已经大大改观,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作为我们国家对外的窗口,很值得大家学习,以华春莹、耿爽、赵立坚为代表。阳光政务工程渐渐推进,透明化程度越来越高,部分地方发言部门的行为并不尽如人意,譬如在抗击疫情期间,湖北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被免职,还有其他三个工作人员也被一并处分。原因很简单,就是由于这几天网友们的集中监督,而且马上有了处理决定,速度不可谓不快。在突发疾病面前,信息必须及时、公开、透明。口罩、防护服等医用物资的分发工作不允许出半点差错 。

3.2新闻发言人的叙述方式:增加个性化色彩

双方作为能动主体,对同等新闻,用新颖的方式传达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全息时代到来,AR新闻、沉浸式新闻、H5技术的发展,使新闻制作生产提升到新的层次。传播平台逐渐扩展到抖音、公众号、微视等新兴平台,形式多样。

另外在叙述方式上也出现了很大转变,从正式、严肃、庄重、用词书面化到和谐、轻松、出现网络热词,接地气。

例如,在一次惯常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发问:中国向哪些国家派遣了一批医学专家?选择这些国家的标准是什么?一些人说,中国希望“中国模式”能够出口到国外。赵立坚回应:中国从不向任何人“出口”中国模式,也不复制中国模式。以及针对美个别官员妄称中国要为美国疫情暴发负责,华春莹回复“锅太大甩不出去”,颇具个性。关于美方将拉美看作自己的“后院”这个问题,耿爽回复自作多情、不合时宜。

3.3新闻发言人的受众观:重视受众群体

“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传来了四面八方的各种声音,必须重视民声,倾听民声,协调各方利益,找准平衡点,赢得最大多数的受众。同时,注意确保反馈环节畅通无阻,如微信公众号下的留言,如果每条都回复,成本过高,费时费力,可以针对有代表性的或点赞量高的评论进行回复,拉近与网友距离,产生互动。

政府新闻发言人容易和受众产生鸿沟,原因包括身居发布厅中心,职位身份较高;第二是掌握一手信息资源,权威度高。因此,必须深入实际,对了解大众的呼声和真实生活状况,是人民的扩音器。比如《人民日报》APP新增加的功能,它具有贴心的问政服务,你的需求可以一键送达领导案头,很受人民拥护。

3.4新闻发言人的国际形象:更加自信、坚定

首先,国际形象应该由自己塑造。自从十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习近平的外交思想指导下,中国的对外关系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多次提出了中国的主要政策建议和举措,表明了我们对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支持,并向世界传播了中国的声音,媒体也正在加速从单一传统媒體到媒体的过渡。其次,抓住时代变革的机遇。人们使用大规模交流在听众和听众之间传达特定的价值观。一个国家的国际声音不仅向世界展示其想法,一定程度决定着其影响力。第三,注重舆论交流。100年以来,我们的世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已经进入21世纪后,但是他们的思想仍然保留在过去。为了在国际舞台上有发言权,我们必须集中精力与人民大众之间的交流上,要求我们运用新的方式和方法,讲出中国故事。

4.结  语

随着全球化时代来临,拥有一个权威的对外交流平台尤为重要。为何要设立新闻发言人?大众若是缺少了权威度较高的信息来源,则随机信息很容易误导人们的思想。实施发言人制度可帮助人们查看明智的言论,并防止八卦信息影响公众的常规判断。

因此,研究新形势下新闻发言人的传播技巧很有必要,从传播主体方面,到传播内容方面,到使用平台,渠道,信宿即受传者以及传播效果五个方面来分析,为更好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进行变革与创新,培育更多的发言人提供建议,但具体情况仍需灵活应变和实战经验的积累。确保受众知情权、表达权等得到保证,对外沟通情况,申明立场;对内发布信息,相互沟通。

参考文献

[1] 张秋月.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语用身份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9.

[2] 王睿.中国政府部门新闻发布工作研究[D].辽宁大学,2018.

[3] 董关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关系人的新使命[J].公关世界,2019(23):5.

[4] 陈小岑鸟.实现从“无”到“有”  致力从“有”到“优”——提升地方党政部门新闻发布质量和实效的研究[J].视听,2019(12):155-156.

[5] 白红彬,姜瑞.新闻发言人如何“说话”[J].采写编,2019(06):18-20.

[6]符万年,孙梦心.短视频背景下新闻发言人传播技巧分析——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为例[J].青年记者,2019(32):9-10.

[7]新闻发布实训:新闻发言人的使命与智慧[J].教学与研究,2019(08):2.

作者简介:原艺萍(1998年8月)女,汉族,山西运城。西北政法大学新闻学202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学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
报网融合语境下的纸媒言论独立性研究
融媒时代地方院校新闻实践教学的变革与发展
传统新闻出版机构“互联网+出版”研究:以《纽约时报》为例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