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2021-05-15郑东辉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卡孕栓宫素出血量

郑东辉

作者单位:112512 辽宁 铁岭,昌图县第二医院妇产科

产后出血是产妇产后常见并发症,可由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等多种因素引起,如未及时进行有效止血会引发贫血、休克、感染等,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危[1]。因此,积极预防产后出血,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对产后出血常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常用药物包括缩宫素、卡孕栓等。缩宫素是一种临床广泛使用的多肽类激素,通过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而达到有效止血目的,同时还能够促进乳汁分泌。但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单一用药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不佳,故有学者提出联合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用药方案[2]。卡孕栓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终止妊娠药物,具有显著的抗早孕作用,同时还可用于产后出血的预防[3]。但目前有关上述两种药物联合使用预防产后出血的报道少见,为此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行阴道分娩的90例产妇纳入研究,对比单一缩宫素宫颈注射与联合卡孕栓舌下含服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以期为临床预防产后出血的联合用药方案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的90例产妇纳入研究,纳入标准:年龄>18岁;孕周≥37周;均为单胎妊娠;无本研究药物使用禁忌证[4]。排除标准:既往有不良孕产史;剖宫产产妇;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器官功能障碍;存在妊娠合并症;胎盘异常;合并精神障碍。所有入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所有入组产妇均知情同意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方案预防产后出血,发现产后出血积极寻找出血原因,针对出血原因采取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对照组 胎儿娩出后,立即予产妇缩宫素(规格:1 mL含缩宫素10 U)20 U宫颈注射,1次/d。1.2.2 观察组 胎儿娩出后,立即予产妇缩宫素宫颈注射,用药方案与对照组一致,同时予产妇卡孕栓(规格:0.5 mg)1.0 mg舌下含服,1次/d。两组用药期间密切关注产妇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1.2.3 产后出血应对措施 ①子宫收缩乏力:排空膀胱,按摩子宫。一手握拳置阴道前穹窿,向前向上顶住子宫前壁,另一只手在腹部按压子宫后壁,并做按摩,可刺激子宫收缩,并能压迫子宫内血窦;按摩时间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持良好收缩状态为止,并配合使用宫缩剂。②水囊或长纱条宫腔填塞:适用于用于产后出血经按摩和宫缩剂治疗效果不佳者。长纱条填塞由子宫一侧宫角开始,依顺序均匀填满宫腔至阴道上段;宫腔填塞后需密切监测出血量、子宫底高度、生命体征变化等,同时动态监测血红蛋白、凝血功能等指标。如止血效果不佳,需做好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或急诊子宫切除术的准备。③胎盘残留:行徒手剥离胎盘术,并于超声引导下清宫。④软产道损伤:查明损伤部位,缝合时尽量恢复原解剖关系,并超过裂伤顶端0.5 cm缝合。⑤凝血功能障碍:补充相应的凝血因子。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产后出血、产后出血量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产后出血:产后2 h产妇出血量≥400 mL,或产后24 h出血量≥500 mL,则为产后出血。②记录产后2 h、24 h出血量,采用容积法、称重法进行估算。容积法:待胎儿娩出羊水流出后,于产妇臀下放置弯盘以收集出血量。称重法:将产妇阴道分娩前后所用的敷料放置于电子秤上进行称重,出血量=(使用后敷料重量-使用前敷料重量)/1.05。③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胸闷气短、寒战、面色潮红、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等,统计总发生率。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本研究所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无产后出血发生,对照组发生产后出血7例,产后出血率为15.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7,P<0.05)。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产后不同时间出血量比较 对照组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0,P>0.05)。见表3。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产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故积极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工作尤为重要。目前,临床预防产后出血的主要方法包括人工按摩、宫底加压、药物干预等,其中人工按摩能够促进子宫收缩而达到止血的目的,但止血效果易受到按摩手法、力度、时间的影响;宫底加压主要通过对宫底施加一定的压力抑制创面出血,减少产后出血量;最常用的药物为缩宫素,可加强子宫的收缩力,减少出血量[5]。

缩宫素是目前临床公认的一种最为有效且不良反应少的宫缩剂,产妇产后立即给予缩宫素能够有效预防产后出血,但该药的半衰期较短,体内代谢快,子宫收缩作用只维持20~30 min;且由于妊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部分产妇对缩宫素不敏感;本身有饱和现象,24 h使用剂量有一定的限制,当用药剂量过多时会增加水钠潴留、高血压等发生风险。前列素是人体内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通过增加子宫平滑肌张力促使宫腔内开放的血管、血窦迅速闭合,进而起到有效止血的作用[6-8]。卡孕栓全称卡前列甲酯栓,系前列腺素F2α的一种衍生物,对处于妊娠各期的子宫均具有较强的收缩作用,相对于缩宫素具有更持久的收缩子宫作用(6~8 h)和半衰期(约30 min),且该药个体差异较小,对多数产妇均有效,引起的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舌下含服给药方便、吸收快,产后立即用药可快速达到预防出血的目的[9]。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后不同时间出血量比较(mL)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未见产后出血发生,低于对照组发生率的15.56%;观察组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给药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更为显著。分析原因如下:缩宫素能够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卡孕栓能够增加子宫平滑肌的张力,两种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改善子宫收缩功能,从而产生协同效果,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更为显著。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说明加用卡孕栓并不会提高用药风险。马娜等[10]的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能够显著减少产后2 h和24 h的出血量,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联合用药预防产后出血的优势。

综上所述,卡孕栓联合缩宫素能够加快子宫收缩,可有效预防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猜你喜欢

卡孕栓宫素出血量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卡孕栓与麦角新碱分别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卡孕栓、米索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卡孕栓促进剖宫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