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泥塑活动对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分析

2021-05-14盘廖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5期
关键词:身心发展泥塑小学生

盘廖辉

【摘要】近年来,基础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泥塑作为人类文化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其质朴的造型、多样的表现手法广受学生欢迎, 其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美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手工塑形材料逐渐走进课堂。超轻粘土是一种易操作、易成型、方便清洁的泥塑教学速成型材料,本文就超轻粘土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做分析。

【关键词】泥塑;小学生;身心发展

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艺术是对人类生产、生活进行概括和创作的作品,是学生表达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是展现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方式,是其表达情感、宣泄情绪的一种途径,其早于文字的出现。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有纸本绘画等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类二维艺术课程,而泥塑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三维造型艺术,一直以来都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它是三维造型艺术与主观色彩应用的高度结合,使原有的二维平面图形顿时立体、生动、形象,在手工塑形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泥塑俗稱彩塑,在我国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材料显示,我国对于泥塑的发明和应用已有数万年的历史,并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岭南版的小学美术课本里面占有11课之多的课时,可见其重要性。早期的泥塑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草杆等其它纤维,搅匀后,在立好的雕塑木架上进行敷泥、雕刻和彩绘,得到成品。考古发现的早期泥塑的主要表现内容为器物和动物,因古人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日常生活的需求。因此,考古现场发掘了大量的泥塑类陪葬品,正因这一习俗,也极大地推动了泥塑的发展。泥塑包括素色和彩色,素色即原色,彩色即釉色。成品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如,花盆、陶器、儿童玩具等一些摆件,它贴近生活,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它是集实用和美感于一体的器具,既有实用性又具备艺术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可用于泥塑的材料更是品种齐全、种类繁多,如普通粘土、软陶土、纸粘土、高岭土、油泥等。本文所探讨的泥塑活动是指以近年来在日本流行并逐渐在中国盛行的超轻粘土为主要材料,所创作的浮雕或者是圆雕的一种艺术活动。

超轻粘土简称超轻土,泥土本身具有湿润、柔软和易成型的特点,捏起来非常舒适,易清洗。与油泥、软陶土相比,它重量轻,杂质少,容易干,不粘手,色彩丰富,能按比例混色。与雪花泥、粘土相比,它的可塑造性又强很多。与传统材料的成型步骤相比,它们需要烘烤、烧制,而超轻粘土不需烘烤,它能自然风干而不开裂,可以和其它材料高度结合,如,金属、玻璃、木片等,包容性非常强。作品晾干后不会变形,不会褪色,部件粘合处稳定性也很好,不会脱落。甚至用超轻土捏一个碗口大小的球,晾干后,都可以当玩具球玩。鉴于超轻粘土易操作、易成型、环保、健康的这些优点,它更易于被少年儿童的心理所接受,非常受儿童的欢迎。

超轻粘土的特质能够刺激学生手部的触觉感受,促进他们手部肌肉的发展。因此,及早进行动手能力的锻炼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身心的发育,以及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操作超轻粘土这类泥塑课程实际上就能非常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只需要为学生提供粘土、切割板、塑料刀、压痕套件等操作工具,并鼓励他们尝试利用废旧物品和超轻粘土结合创造新的艺术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它能锻炼学生手、脑、眼的整体协调能力,以及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进步,教学媒体的呈现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课堂教学除了传统的图片欣赏外,还有人机对话、智慧课堂等技术,将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教育领域,这些技术的出现都能为延续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重要支持,技术的进步最终还是要教师的传导,所以培养创造力的关键还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把想象与现实结合起来。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但尚未形成专门的、系统的论述。笔者只能通过自身多年的教学观察、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对一些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行比较研究。以下就泥塑活动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心理需求做初步分析和探究。

一、从一件作品的诞生过程分析

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的诞生,都需要经过作者的精心构思、巧妙布局、耐心创作、细心调整。但是,学生在创作一件作品的时候,也许他不会严格地按照这些步骤来操作,他会把这个过程当做纯粹的游戏,至于能不能成为一件作品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操作过程。因此,教师在讲授泥塑课程时,不能太注重技术性的讲解,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一味地让学生从无尽的想象中开始创作,这不切实际。他们经验不足,会不知所措。教师应该设定特定的主题,以游戏的形式,创设宽松的氛围,并亲自示范,让学生合作创作。在此期间,需要教师耐心、细心、用心引导,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反馈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设定不同的目标。

我们把儿童手工创作向成年人艺术创作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涂鸦期、图式期和写实期。且这三个分期只是依据概率,没有绝对化。

(一)涂鸦期(大约2—6岁,以4岁最为典型)。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的手还没有发育出精细的肌肉,不能够完成精细化的制作,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激发兴趣为主,教师鼓励幼儿多用眼睛观察,用手触摸、感受黏土的手感,通过捏、揉、压、拍打等方式了解粘土的特性。这一阶段的孩子,他们只是纯粹地喜欢这种过程,不在乎是否成为作品,这阶段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多尝试、多动手,多和其它的材料结合,以锻炼他们手部的灵活性以及对材料属性的了解。教学目标是能够用简单的工具和基本的技法玩黏土,能做出简单的形状,这阶段的作品大多都是泥条等一些简单的造型。

(二)图式期(大约6—9岁)。6岁左右是儿童由无意创造向有意创造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处理能力的不断发育和增长,以及生活中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整个社会教育对他的影响力的不断增加,他表达的作品会开始朝具象方向发展,他也能够逐渐清晰地表述自己所创作的是什么。介于动手能力的强弱,有些学生的作品中会慢慢有细节地呈现。他们基本能够用几何形将现实对象表达成自我的主观图像,他们的思维也开始活蹦乱跳。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鼓励用他们大胆表现,大胆运用夸张手法。

猜你喜欢

身心发展泥塑小学生
民间美术——泥塑
宋志浩作品赏析
泥塑作业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浅谈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策略
我是小学生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体育锻炼研究
尊重幼儿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