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联合模式在培训骨科专科护士中的实践与体会

2021-05-14徐晓燕徐永清

西南国防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专科骨科科室

徐晓燕,徐永清,齐 欣,徐 兰,李 霞,白 艳,杜 棣,周 智

随着当今社会节奏与经济形式的快速演化,临床骨科患者致伤因素及伤病种类亦日趋复杂化,骨科伤病已经涉及到多个学科,经常需要多学科联合诊治,多学科联合诊治方案对护士专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培训中,单一的科室对专科护士培训方式容易使护理人员的护理思维因所在学科不同而受限。2012年6月~2019年9月,为了满足骨科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的护理需要,适应骨科医疗的发展,解放军920医院创伤骨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采用多学科联合培训的方式对382名学员进行培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培训对象 2012年6月~2019年9月,医院创伤骨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共组织创伤骨科专科护士培训8期,参训学员共382名,年龄24~46(27.3±6.4)岁。每期参训人数为29~51名。具体资料见表1。

表1 骨科专科护士培训人员情况

1.2 多学科联合培训的设计思路及内容 (1)建立以骨科为主导,联合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颅脑脊髓科及康复医学科开展多学科联合培训的方式对各批次的学员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各科室培训内容设定依据卫生部颁发的《专科护理领域护理培训大纲》[1]、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2]以及各科室与骨科相关的专科知识。骨科主讲四肢创伤、脊柱、关节、显微外科医疗与护理,护理风险评估、护理管理、护理教学与科研;颅脑脊髓科主讲脊髓损伤治疗进展与护理;重症医学科主讲危重病人病情观察与监测;康复医学科主讲四肢骨科康复锻炼;急诊科主讲骨折病人抢救;麻醉科主讲骨科病人搬运与手术体位摆放等内容。(2)组织授课教师及临床带教教员进行培训,并择优进行教学工作。招生前集体备课,保证授课质量。(3)开训前先对新招学员进行理论基础及操作技能考核及Mini-CEX量表综合评分,了解学员专业基础及各方面能力情况,以便与培训后考核成绩及评分作比较,考察培训效果。(4)每期培训班为期3个月,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践交叉进行,前两个月上午理论培训,下午临床实践;后1个月全天进行临床实践。理论授课方式采用集中上大课,教师采用PPT讲解、病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式完成相关的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分组进行,每组8~10名,分组依据学员的学历、年资、培训前考核成绩3个方面,确保每组学员的综合层次相当,便于在学习期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相互帮带。按照临床实践计划每组学员到所有参与培训科室进行临床实践。专人带领学员参加医疗护理查房、观摩护理操作过程,操作中要求带教老师以在院病例为基础,以整体护理思维为导向,带领学员树立整体护理思维、参与科室在院病人护理诊断的提出、护理计划的制定与护理措施的实施。(5)教学期间穿插举行参观学习、护理沙龙及主题班会等丰富的课外活动。(6)组织双向教学评价,学员对教学质量评价,基地组织学员考核并进行综合评分。

1.3 考核内容及方式 理论考试各科室依据本科室教学重点制定客观选择题和病例分析两种题目,班主任将题目汇总后形成题库。随机抽取题库内骨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颅脑脊髓科、康复医学科等相关专业题目于培训前后统一组织学员考试,并完成对应科室的临床实践技能工作,如:开放性伤口的护理,电除颤的使用,输液泵及呼吸机的使用,瘫痪患者的护理重点,各类康复器具的使用及维护等。实践技能考试要求在科室真实病例或标准化伤员上进行,每一批次考核组成员固定。详细记录并分析考核成绩。临床技能考核除了评出学员的单项技能操作得分外,还对学员进行了综合评价。综合评价采用中国医药大学推广中心研制的中文版Mini-CEX[3],测评指标包括护患沟通、护理查体、操作技能、健康教育、护理诊断、组织效能、人道专业7个项目,采用3级、9分制评分,1~3分、4~6分、7~9分分别对应不合格、合格和优秀。

2 培训结果

2.1 培训前后理论及操作技能成绩 理论成绩:培训前为(75.9±3.1)分,培训后为(85.9±4.2)分;操作技能成绩:培训前为(69.4±3.1)分,培训后为(84.3±5.1)分,见表2。

表2 8期创伤骨科专科护士培训班前后理论及实践考核成绩统计

2.2 Mini-CEX评价得分 培训前Mini-CEX评价结果:合格:102名(27%),优秀:82名(21%),不合格:198名(52%)。培训后Mini-CEX评价结果:合格:171名(45%),优秀:208名(54%),不合格:3名(1%)。

3 讨论

3.1 创伤骨科专科护士培训存在的问题 专科护士是指具有某种特长或在特殊专业的领域从事护理相关的高水平和高技术的专家型临床护士[4]。自2007年国内首批骨科护士赴香港参加专科护士培训之后,军地相继建立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各培训基地不断探索,摸索出了持续质量改进、分层次多元化培训模式及运用项目管理理论指导等方法[5-7]应用于骨科专科护士培训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其在临床使用中发挥的效能已显现出其对专科技术和学科发展的导向性作用[8]。骨科患者收治有以下特点,如急诊多、创伤为主、受伤原因复杂、损伤程度轻重不一等。临床上,护士单纯掌握骨科护理相关知识,已无法满足临床护理的实际需要。但目前多数培训基地仍沿用单一科室培训的模式,这样的培训模式能够使学员对骨科专业有深入了解,专业技术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但在实际临床护理中仍然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不能满足以患者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的要求。因此,构建多学科联合培训的模式非常必要,让专科护士在培训中学习与骨科相关联的危急重症、围手术期功能锻炼等知识,充分了解骨科病症与其他疾病之间的关系,深化对骨科临床护理的认识深度,使学员更全面地掌握骨科疾病,树立整体思维,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实施精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3.2 多学科联合培训的优势 (1)整合了医院教学资源,提高学员专科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多学科联合培训不是各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指各学科经过共同讨论制定本专科培训重点,提出最佳的培训方案。传统单一的由骨科独立完成培训的方式具有局限性,联合与骨科疾病相关的科室进行培训,有利于学员能够在较高层次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如在急诊科学习3人定位抢救方法、快速静脉通道建立等内容极大地提高了专科护士应对患者的抢救处置能力。按照护士分层级使用及管理的规定,危重、极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通常由专科护士完成,培训期间联合重症监护室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满足了专科护士以后开展工作的需要。手术治疗是骨科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专科护士到麻醉科实地了解患者手术过程,为术后的精准护理提供依据。随着快速康复理念不断地引用到专科疾病的护理中来,为了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对于骨科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关系到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并发症及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因此专科护士作为守护患者的一线人员,及时准确地指导患者完成功能锻炼是其工作中的重点,实际工作中临床护士只知道常规通用的康复锻炼方法,专病锻炼了解甚少,培训期间由康复学医学科、颅脑脊髓科从理论到实践手把手教授,让学员对专病康复锻炼有了较好的掌握。全面提升了学员的专业理论技能。(2)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Miller提出了临床能力金字塔模型第1~4层分别是: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操作技能、工作中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其中第4层是最重要的能力[9]。同时责任整体护理强调为患者提高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服务。这些对专科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学科联合培训,专科护士可以在不同的科室参加医疗护理查房,深入了解各专科护理重点、护患沟通、护理查体、操作技能、健康教育、护理诊断等知识,强化各学科沟通,清楚了解骨科伤病全过程的护理要点及特殊情况,提升了许多学科以外的能力素质,增强了知识技能的延展性,为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夯实了基础,提升学员的综合能力。

3.3 多学科联合培训的不足之处及建议 (1)由于学员参加培训为期3个月,临床实践阶段存在学员动手机会较少的情况,建议多学科联合培训过程中,适当延长培训时间。(2)多学科联合培训对学员的专业知识基础要求较高,一些基层医院的护士不能较好地完成培训要求,导致培训效果不好。建议采取分层培训模式,注重设置有效实用的培训内容,以便于基层学员能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将多学科联合模式应用于创伤骨科专科护士培训短期效果明显,学员们对该培训模式评价满意。但对该培训方式的长期效果,还需要对学员进行长期跟踪、收集资料做进一步的分析、总结。

猜你喜欢

专科骨科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