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动态测度体系研究

2021-05-14李旭辉

长春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淮河测度经济带

李 明,李旭辉

(安徽财经大学 科研处,安徽 蚌埠233030)

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指挥棒”和“红绿灯”[1],决定其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并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2]。其中,绿色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理念之一,与其他四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3],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中指出,“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5]。因此,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典型的价值和指导意义。

淮河生态经济带主要涉及淮河干流,具有“一带三核多节点”的空间结构格局,是我国中东部地区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是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第四个经济增长极。2018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6](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淮河生态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其战略定位为:“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淮河流域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带”。因此,绿色发展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主旋律,是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此背景下,全面考察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状况和发展规律对于补齐发展短板、解决绿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相关文献述评

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围绕绿色发展测度的研究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从测度对象来看,学者们主要以长江经济带[7]、省域[8]、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9]、东北老工业基地[10]为测度对象,对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出该测度对象绿色发展的规律和特征。淮河生态经济带是我国中东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本研究以此作为绿色发展水平的测度对象。

从测度指标体系来看,相关文献构建的指标体系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生态功能区、DPSIR模型、投入产出、生态城市规划等。还有学者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委制定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作为测度指标构建的依据,所构建的测度指标体系都是基于各自研究问题的视角,不具备普遍适用性。本研究从淮河生态经济带视角,构建绿色发展测度指标体系。

从测度方法来看,在绿色发展测度体系相关研究中,学者们主要采用了DEA法、AHP法、投影寻踪模型、熵权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测度方法。测度方法的应用主要解决权重系数的问题,从而获得测度对象的评价值。本研究根据主客观赋权方法的优缺点,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序关系分析法相结合的测度方法。

综合上述研究,上述测度方法可被归类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主要是专家根据社会发展导向和发展理念,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主观赋权,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客观赋权法是根据原始指标数据表现出来的重要性程度来赋权,需要借助一定的数学方法和模型来实现,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赋权可以有效克服单一方法的缺点。

二、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一)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将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示范区,并将“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总要求。由此,根据《规划》的定位和绿色发展的内涵,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运行机制为:将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节约作为发展的约束条件,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撑下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基于上述思路,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可以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节约、政府支撑等4个方面来表征。

1.经济发展

淮河生态经济带在推动绿色发展过程中需要以经济发展作为重要基础,经济发展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测度内容之一。绿色发展的过程需要解决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不协调问题,改革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由此,经济发展可以从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质量两个方面来表征。自然经济效益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建设的成果;经济发展质量体现经济发展结构和效益状况,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2.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规划》中提出了“改善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指导思想和“统筹上中下游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定位。因此,生态环境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测度内容之一。生态环境主要从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两个方面来表征。自然环境质量反映自然环境建设的程度,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与力度的重要指标;生态保护反映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否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是衡量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3.资源节约

资源节约是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和循环使用,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这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规划》中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由此,资源节约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测度内容之一。资源节约主要从自然资源拥有量和资源利用两个方面来表征。自然资源拥有量反映该地区资源的基本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源是否过度利用;资源利用反映资源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做到循环利用、高效利用。

4.政府支持

政府支持反映政府对绿色发展作出的“响应”。《规划》中有16处提到“政府”,涉及到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基本原则、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制、监督考核等多个方面。上述层面都需要政府的参与或者主导。因此,政府支持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测度内容之一。《规划》中要求政府在“环境治理”和“监督考核”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政府支持可以从环境治理和绿色投资两个方面来表征。环境治理反映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实施强有力的环境治理措施,更需要政府利用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二)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理论基础的阐释,遵守可操作性、全面性、动态性、科学性和应用性等原则,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节约、政府支持4个准则层的基础上,构建的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测度指标体系

三、测度方法和模型

因子分析是处理多变量数据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基本思想是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以便再现还原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反映原来众多变量的主要信息,揭示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假设对某一时间段内t1,t2,…,tN的m个测度对象v1,v2,…,vm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根据构建的测度指标体系,不失一般性,假设该指标体系包括s个准则层和q个测度指标,具体为x1,x2,…,xq。因子分析法的获得理想解适用条件是m大于q。但是,本研究中不满足这一条件,所以借鉴相关学者的解决方法,对s个准则层的每个准则层分别进行因子分析。不失一般性,假设第一个准则层有p个测度指标,记为x1,x,…,xp,从而获得了原始数据矩阵xij(i=1,2,…,m;j=1,2,…,p) (不失一般性,假设为标准处理后的数据),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表示为:

(式1)

其中,F1、F2、…Fk为k个客观存在的公共因子,ε为不可观测的随机误差项。式1还需要满足条件为:①k≤p;②cov(F,ε)=0,即F和ε不相关;③F1、F2、…Fk之间不相关,且标准差为1;④ε1,ε2,…,εp之间不相关,且为异方差。式1中,aij称为因子载荷,即第i个变量在第j个因子上的载荷,aij的绝对值越大,表明xi与Fj的相依程度越大,或称公共因子Fj对于xi的载荷量大。ε1,ε2,…,εp代表特殊因子,表示无法用因子进行解释的部分。

首先对原有变量做统计检验,判断进行因子分析的可行性,然后估计式1中的相关参数,包括最小因子数k、公共方差及因子贡献率、因子载荷系数。在本研究中,因子个数遵循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由此得到式1的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的具体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法求解出公共因子Fi的表达式为:

(式2)

式2中,Fi和cij分别代表第i个公共因子和待估系数。构造综合测度模型。利用上述步骤得到了公共因子表达式后,其测度模型记为:

(式3)

式3中,yi代表第i个测度对象的第一个准则层的测度值,Fij是利用式2得到的第i个测度对象的第j个公共因子的值。wj代表第j个公共因子Fj的权重,采用第j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其值的表示。由此,根据式3可以得到各个测度对象的第一个准则层的测度值。按照相同的步骤,可以分别求得余下的各准则层的测度值。

第一次加权得到了各准则的测度值,但无法得到各测度对象绿色发展的的测度值,这需要解决各准则层的权重问题。根据文献述评所述,引入序关系分析法(G1)得到各准则层的权重系数,从而可以获得该测度对象绿色发展的测度值。G1法是一种无需进行一致性检验的新方法,能有效解决AHP法的缺陷,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得到了检验和证明,是一种重要的主观赋权方法。G1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确定指标的重要性程度排序,并对相邻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赋值,进而基于序关系和赋值大小确定测度指标的权重系数。

按照上述二次加权法的思路和步骤,可以得到时间段内所有测度对象绿色发展的测度值,既可以反映出tk时刻各测度对象绿色发展的特征,又可以反映出在各个时刻某一被测度对象绿色发展的状况。但是,在时间段内各测度对象绿色发展的总体特征和规律无法得到,这需要解决其总体测度值的测算。因此,需要对时间进行加权。基于时间的三次加权充分凸显了时间对测度对象的重要影响,其权重系数可以应用不同的方法获取。本研究采用熵值非线性规划法来确定时间的权重系数,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尽可能兼顾各指标的重要性,使时间权重系数wk间的差异最小,这个差异采用信息熵来表示。

四、实证测度与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以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范围所包括的20个城市为测度对象,具体为安徽省的阜阳、淮北、蚌埠、宿州、六安、亳州、滁州、淮南,江苏省的淮安、盐城、宿迁、扬州、徐州、泰州,河南省的信阳、驻马店、周口、漯河、商丘、平顶山。

2014—2018年间,淮河生态经济带20个城市的测度指标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2015—2018)、《江苏统计年鉴》(2015—2018)和《河南统计年鉴》(2015—2018),以及各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各城市的环境公报等。由于测度指标的属性、单位及量级不同,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先将逆向指标取倒数的方法转化为正向指标,再对原始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根据因子分析法的原理,本研究采用标准化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二)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动态测度

首先,对预处理后的标准化数据,按照式1的因子分析数学模型,运用Python工具对2014—2018年间20个城市绿色发展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节约和政府支持等4个准则层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可以得到4个准则层每一年的测度值;其次,应用G1法的原理和步骤,得到4个准则层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35、0.29、0.21和0.15,得到2014—2018年间20个城市绿色发展测度值;最后,借鉴“厚今薄古”的思想,获得时间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07、0.13、0.2、0.27和0.33,所获得的绿色发展总体测度值和排名如表2所示。

表2 2014—2018年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测度值及综合值

续 表

(三)结果分析

1.具体分析

从经济发展子系统看,2014—2018年,江苏省的淮安、盐城、宿迁等6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因子得分一直处在前列,但从具体一级指标来看,经济发展质量排名却处在较后位置,所以江苏省要以创新来驱动经济的发展,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安徽省的蚌埠、淮南、阜阳等8个城市经济发展因子得分处在中等水平,因此安徽省应抓住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江苏省6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因子得分排名一直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位置,并且这5年间变化不大。河南省信阳的生态环境排名稍有下降,但一直保持在中等或中等以上位置,而漯河、周口、驻马店的生态环境因子得分排名一直处于落后位置,并且其生态环境水平都有所下降,所以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江苏省和河南省都需要着力加强改进。

从资源节约子系统看,2014—2018年,安徽省六安的资源节约因子得分一直较高,究其原因,六安积极推动开展节能活动,为创建资源节约型绿色城市出台了相关措施。宿州资源节约因子得分排名变化较大。从具体一级指标来看,蚌埠资源节约因子得分一直稳定保持在中等水平,而淮南和淮北一直处于落后位置,所以淮南和淮北要采取措施解决资源消耗问题,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江苏省的6个城市在2014—2017年间,资源节约因子得分一直保持在中等水平,但在2018年排名比较靠后,这主要由于其在自然资源因子得分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江苏省应加强对资源消耗的控制和管理。河南省的6个城市在这5年间资源节约处于中下水平,但仍保持上升的态势。

从政府支持子系统看,2014年,安徽省蚌埠的政府支持因子得分排名第一,之后的4年也一直保持在中等偏上水平,究其原因,蚌埠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绿色投资方面应该加大持续投资力度,从资金、项目、政策上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相对而言,阜阳、六安、亳州、宿州在这5年间政府支持因子得分一直在上升。河南省的信阳、驻马店、周口在这5年间政府支持因子得分保持着较好的上升速度,排名也在不断上升,而漯河、商丘、平顶山在这5年间政府支持因子得分相差不大,依旧处在中下水平,因此这3个城市应借鉴其他城市,做好绿色发展的支持保障工作。

2.整体分析

结合表3结果可发现,2014—2018年间,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测度值一直较高的城市是六安,并且其绿色发展水平增长速度也较快,从2014年的0.2047增长到2018年1.2087,年均增长98.09%,这是六安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的成果。六安充分发挥大别山生态资源和六安交通区位优势,推进绿色发展主要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以点带面、辐射全市”的做法。而淮南在这5年间的绿色发展测度值一直较低,与第一名的六安差距较大,虽然淮南的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前列,但在生态环境、资源节约等方面处于落后的位置。因此,淮南下一步要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兼顾的问题。江苏省的6个城市在这5年期间绿色发展水平保持在中等水平,其共同的特征是经济发展因子得分较高,但其他3个子系统得分不在前列,导致绿色发展测度值处于中等水平,这6个城市要着力在经济发展质量方面进行改进。河南省的驻马店、周口、漯河和商丘等6个城市这5年期间的绿色发展测度值没有明显的提升,一直位于落后的位置,并且其4个子系统的得分也较低。因此,这6个城市应该借鉴绿色发展绩效高的城市,推动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从表3的最后一列数据看,即从20个城市在2014—2018年间绿色发展的总体测度值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20个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且不平衡。比如,居于第一名的六安的绿色发展因子得分是居于第二名信阳的3倍多,并且第一名与最后一名的得分相差更大。《规划》中明确提出,淮河生态经济带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因此,淮河生态经济带要缩小彼此间的差距,认清本地区的优势和劣势,促进绿色发展协同发展。

五、提升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的措施

第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虽然江苏省的淮安、盐城、宿迁等6个城市经济发展子系统位于前列,这主要是基于经济规模形成的,但经济发展质量却处在较好的排名;安徽省和河南省的部分城市经济发展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以经济规模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因地制宜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可从两个方面着力优化:一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并加快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推动;二是充分发挥各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协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尤其要进一步发挥河南省、安徽省和山东省中心城市的集聚和带动作用,加强中心城市内部以及不同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

第二,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六安和信阳的绿色发展测度值分别位于前两名,究其原因,这两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因子得分较高,而总体值排名落后的淮南和漯河生态环境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提升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需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具体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共进,建立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环境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二是淮河生态经济带要严守城市开发边界、生态保护和耕地保护“三条红线”,将现有的生态环境状况和质量保持稳定,阻止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第三,坚持节约资源,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节约因子得分较高的六安、扬州和泰州,其绿色发展测度值也较高,说明资源节约对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此,提升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需要坚持节约资源的理念,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这可从两个方面实施:一是有必要对社会全面实行节约优先战略,对农业、工业企业等控制资源利用总量,督促其循环利用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二是推进建设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对废弃物品和生活垃圾等进行分类利用和科学处理,实现废弃物高水平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四,推动政府支持,统筹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城市绿色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状况,差异较大,具有“马太效应”,这不利于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因此,要发挥政府支持的引领作用,统筹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是地方政府要加强开放共享,促进资源流通与合作,融合发展,从而实现互利共赢;二是落后城市要积极向绿色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学习其发展经验,更新发展理念,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本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三是各城市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制定符合《规划》中要求的有利政策,弥补短板,从而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协同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淮河测度经济带
局部紧的阿贝尔群上谱测度的几何结构
Rn上的测度双K-框架
淮河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我国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测度
首倡先行 务实创新 组建“淮河侨盟”推动多重战略叠加效应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几何概型中的测度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