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式运动干预结合认知心理干预对慢性腰痛患者身体、认知能力的影响分析

2021-05-12邹积华陈淑萍李中圣曾庆赵一瑾李祥萍詹晓佳李荣东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5期
关键词:认知能力

邹积华 陈淑萍 李中圣 曾庆 赵一瑾 李祥萍 詹晓佳 李荣东

【关键词】多模式运动干预;认知心理干预;慢性腰痛;认知能力

慢性腰背痛(chronic low back pain,CLBP)为脊柱疼痛症候群,具有高复发性、高患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多数患者无法摆脱疼痛困扰,且长期忍受病痛折磨,因此给予患者适当的耐受疼痛认知和运动训练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显得十分重要[1]。通常腰部疼痛时间超过3个月则诊断为CLBP,其病因复杂,临床按照症状大致分为腰痛位于腰的4、5椎水平处,常在劳累后疼痛加剧;另一种为腰痛晨起时加重,为椎间盘源性疼痛等情况造成[2]。CLBP导致脊柱核心稳定肌肉功能失活,造成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对腰椎关节加以保护,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4]。为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在CLBP康复中实施了多模式运动干预和认知心理干预,现将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CLBP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9~71(54.23±4.51)岁;其中小学文化程度11例,中学文化程度10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9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8~72(54.27±4.53)岁,其中大学文化程度10例,中学文化程度12例,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1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入选患者均为CLBP患者;(2)患者具有研究知情权、同时自愿签订知情协议书。

排除标准:(1)严重身体损伤导致的CLBP病症;(2)合并骨软化、严重性骨质疏松、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3)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4)患者因结石、盆腔等所造成的其他疼痛;(5)马尾神经压迫或者肌力下降。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临床干预康复治疗,取患者的侧卧位,使用按、滚、揉、点血等基本推拿法对于患者的腰椎痛点实施放松,主要位置集中在任督脉和膀胱经穴位和阿是穴。治療反馈标准以患者主诉反馈感觉轻松为主,指导患者适当的休息,卧床休息时采用硬板床,在治疗期间避免提重物以及过度的运动劳累。

观察组给予患者实施多模式运动干预结合认知心理干预。多模式运动干预如下。(1)上卷腹,平躺位置,双膝弯曲90°,脚平放在地面与肩同宽,双手保持交叉、放在胸前,上半身保持抬高离地面45°,保持上半身抬起时呼气平躺时吸气,上半身抬起后恢复即为完整的一次上卷腹运动。(2)俯卧背身,患者平趴在地面上,向前伸双手,双下肢合拢并以腹部作为支点将下肢向上抬离地面。上半身和下半身抬离地面30°,抬起时呼气,放下吸气,上下为一次。(3)侧桥,身体侧身躺在治疗床上,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体保持同一个矢状平面上,用手肘小臂支撑地面把身体撑起,身体和水平面成15°夹角,另一只手臂叉腰位于侧腹部,抬起放下后计为一次。(4)悬吊运动疗法,使用悬吊治疗系统,保持设定好的姿势。①仰卧、侧卧单腿,直腿悬挂保持平衡的状态;②仰卧单腿、双腿屈膝、悬挂提髋;③俯卧双腿、悬挂提髋,实施无痛状态下的闭链运动训练,结合患者的实际运动能力设置负荷,设置多次重复训练。认知心理干预:讲解慢性腰疼的基本知识,使用止痛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实施心理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改善患者认知缺陷,学会从正确思维方式及客观的角度认识疾病。此外增加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包括日常个人清洁卫生、生活社交、唱歌游戏、读书看报、演讲等,期间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纠正消极行为及病态心理,若患者积极完成,则给予物质奖励和鼓励。帮助患者建立认知行为干预目标,其中近期目标包括通过降低患者对于疼痛情绪的行为反应来改善睡眠质量,长期的目标包括患者接纳慢性腰痛可能带来的生活质量降低问题,增强患者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疼痛耐受程度,辅以心理疏导与教育,通过实施放松训练,做一些力所能的技能训练,提升患者控制疼痛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所有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其中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且难以忍受,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疼痛程度越明显。使用Roland-Morris腰痛失能问卷(RMQ)评分对患者的活动能力进行评分,即分值在0~24分,0分代表活动能力正常,24分代表活动能力严重性失能。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记录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分越低代表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健康。使用疼痛自我效能量表(PSEQ)进行患者疼痛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分析数据使用SPSS 2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VAS疼痛评分和PSEQ评分变化

入选患者干预前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PSEQ评分整体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VAS评分较低于对照组,组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和HAMA评分变化

据统计,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MD与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RMQ变化情况

干预前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RMQ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患者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认知心理疗法干预,主要是通过随访和观察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及应对态度方式获取基本资料并评估,通过健康宣教、心理疏导、认知训练、行为干预等方式让患者可以客观的评价当前身心状态并采取正确的自我治疗策略[5-6],让患者逐渐意识到,疼痛是一种可以被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决定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给予患者乐观积极的身心支持、减轻心理反应、缓解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自身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重塑患者康复信心。

在众多对于慢性腰痛的治疗中,运动功能锻炼为极少可以让患者感受到疼痛且较为安全的一种治疗方式[7]。腰痛患者肌肉反射长期受到抑制,关节活动受限、肌肉静态耐受性不足,长期发展肌肉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延伸为全身躯干核心稳定病理性变化,加剧脊柱关节不稳的现象。多模式运动的干预强调了人体核心稳定性训练,强化核心肌肉力量及募集程度,以此达到提升躯干稳定性以及肌肉力量的效果,增加关节活动度,从而改善患者的腰部不适[8]。此外多模式运动疗法结合病人具体情况,采用肢体活动和肌肉训练来缓解疼痛,恢复患者运动神经元功能,培养患者正确的运动模式且疗法具有无创及健康性,可改善病人的心肺功能、运动生理机能、调整肌肉平衡。

综上所述,将多模式运动干预以及认知心理干预应用到 CLBP治疗中,提高患者的痛阈及自我疼痛效能,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认知能力
从《摇篮里的科学家》谈儿童认知发展
让阅读教学因插图而精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高校案例调查及启示
无人驾驶车辆认知能力测试方法
我国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培养思路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游的寓教于乐的作用
浅谈如何提高幼师学生的认知能力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创新探索
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