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究

2021-05-11张文波

关键词:教学优化初中物理培养

张文波

摘要:随着当前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刚接触物理知识,对物理充满了好奇、新鲜感,同时对物理学习的方式、研究内容又感到茫然,在此时,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意识、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探索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原则以及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6-02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培养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要求,为适应新课改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促使学生得以进步发展。为此,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原则以及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利用项目教学、融入生活资源、通过设问引导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1.有利于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互脱离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应试教育思想为主,而没有考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找不到学习目标,将其当作是一个繁重任务,而不是提升自我、丰富自我的平台,自然而然无法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本上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机关联,既可以使其认识到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道理,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也有利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有利于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核心素养可以說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原动力。相对比传统讲授教学、演示教学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将重新定位,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和地位,课堂也不再以教师主导,教和学是统一进行,共同发展的模式,在此背景下,教师将围绕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一切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为前提而进行的教学实践,不仅可以真正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丰富学习体验感,还可以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学习的平台。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原则

1.契合开放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拉出来,调动自主、主动学习的兴趣。简而言之,在教学的时候,要遵从开放教学的原则,不仅思想要开放、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也要开放,鼓励学生多创造、多思考、多疑问,同时为其安排实践活动、动手活动、调查活动等,为其搭建自主学习的探究空间和平台,在开放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物理思维,重视学习体验,使其认识物理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2.重视创新

物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关联的学科,最终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但是,在传统物理教学中,对物理教学而言,教师都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以学生会做题、考高分为目标,导致其难以学以致用。为此,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创新教学的原则,采用新的方法、新的知识,将物理学内容进行重组、梳理,在适应新时代教学要求的同时,让学生看到不一样的物理学,从而激发自主学习兴趣,使其感受物理学的伟大。这样既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职业素养,又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1.创设真实情境,培养物理观念、素养

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到: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态度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为此,教师在讲解初中物理抽象概念的时候,可以创设真实的情境,在优化学习内容,集中学习注意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增强物理观念与思维,从而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教学《升华和凝华》物理内容时,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了解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使其能够应用其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在教学时,可以设计真实实验情境,让学生在易拉罐中装入2/3的冰与1/3的食盐混合,大约半分钟时间,观察其外壁和底部有什么现象发生,在生活实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再让学生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充满碘蒸汽的试管从热水中拿出来,再放入冷水中,引导其观察。通过真实实验情境探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最后再次回归生活,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日常生活中,寒冷冬季,学生在户外,会在毛衣和衣帽上出现“白霜”的情境,引导其思考白霜是从哪里来的?在气温低于0℃的户外,经过较长时间仍然能把冰冻的衣服晾干,这是为什么?让学生从物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思考。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在优化学习体验感的同时,培养学生物理观念及素养,创造良好物理学习探究氛围。

2.利用项目教学,增强实验探究能力

项目教学是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主题,以调动学生自主、主动参与为目的展开的教学引导,在此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合作品质、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于实验教学,可以以项目教学为辅助,在项目引导中,给予自主实验、实践操作的机会和平台。

例如,在教学《测量平均速度》物理内容时,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与距离,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激发实验探究的兴趣。为此,在学习的时候,可以以“测量平均速度”为项目主题,以搜集实验教具、设计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成果、思考注意事项为项目关键环节,以组为单位,让学生小组就各个关键环节的项目内容进行规划,在此过程中,为提高学生项目实验探究质量,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实验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够使得测量的时间更加准确?让学生围绕项目主题和项目目标进行思考分析,从而设计以下项目实验步骤:

①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表中。

②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③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④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⑤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最后让学生根据项目进行自主实验探究,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就此次项目探究过程、探究结果进行交流沟通,在分享实验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培养实验探究素养,让学生体验整个实验操作和探究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3.融入生活资源,培养科学态度及责任

科学态度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积极应对,独立思考。物理作为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物理思维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此,在教学的时候,为达到学以致用教学目标,可以融入生活资源,在探究生活、观察生活的过程中,将物理知识与之进行有机整合,使其认识物理学的应用机制,端正学习态度,培养社会责任。

例如,在教学《物体沉浮的条件及应用》物理内容时,旨在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会根据沉浮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能够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控制物体的上浮或者下沉。为此,在教学的时候,为激发探究浮力条件的兴趣,可以从实际生活中进行导入,根据日常生活学生吃汤圆、煮汤圆的情境,引导其说一说汤圆下锅后,到煮熟在锅里的沉浮变化情况,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使其结合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思考分析,然后引导其进行实验探究,观察等体积的球体在水中的情况,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根据观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

生: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为什么向上浮起?

生:浸没在水中的铁球为什么沉到容器底部?

生:物体在液体中都会受到浮力,为什么有的上浮,有的下沉,有的悬浮?和什么有关?

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其探究所学知识点,就沉浮的条件进行思考分析,最后回归生活实际,就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实践探索,如:

轮船:是用钢铁制造的,钢铁的密度远大于水,怎样用沉重而坚硬的钢铁制成可以承载那么多货物的船呢?让学生思考原理,再如“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等。

通过生活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将物理学与之进行有机关联,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让学生真实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促进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

4.通过设问引导,促进科学思维发展

疑问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最为常见的因素,同时也是有效带动学生思考动机,激活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可以通过设问引导的方法为辅助,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和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在问题启发的过程中,满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求知欲,从而使其能够自主、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探究、分析、推理、解决,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素养。

例如,在教学《重力》一节物理内容时,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点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学习能力。在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苹果下落、水往低处流、抛出的球落地、羽毛飘落等场景,在真实情境设计的基础中,通过切实观看,引导提问:

①你看到的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

在问题思考、探究的基础上,引出重力知识点,为其讲解重力由来的物理学史,让学生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甩起来,使得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思考:

③橡皮为什么没有飞出去?

④同样,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运动,为何不会飞走?

让学生探究关于万有引力方面的内容,从而得到重力的概念,然后引导其思考分析:

⑤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

⑥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会怎么样?

通过设问引导,在层层推进的过程中,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思考的过程中,掌握重力相关知识内容,提高物理科学思维素养。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设计真实情境、项目教学引导、生活资源整合、设问引导等方法,培养物理观念、实验探究、科学态度责任以及科学思维等素养,增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光华.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究[J].求知导刊,2020(48):30-31.

[2]陈海玲.初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35.

[3]劉禹轩,张迪,马佳宁.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J].中学物理,2020,38(20):44-46.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东城学校,山东 青州 262500)

猜你喜欢

教学优化初中物理培养
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的教学优化与项目教学的实施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